生命因水而不息,城市因水而灵动。上海是典型的依水兴市、治水兴利、借水发展的河口海岸城市。奔腾不息的黄浦江孕育了大上海,航运业依靠着纵横的水系而延伸,也塑造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
轮渡是上海航运和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亦是城市演化的一个缩影,也见证了浦东的开放与发展。“乘摆渡船”,这种独特的交通方式已经深深影响着上海人的生活,声声汽笛声夹杂着人间百味,那是属于数代上海人共同且难忘的记忆。
百年轮渡 城市记忆
浦西和浦东,从自然地域概念到行政区划概念,黄浦江对这座城市的影响十分深远,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浦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宽阔的江面对两岸的交通往来产生了制约,渡船便应运而生。
元、明时期,上海地区已出现渡运。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和平前夕,上海的渡运网络基本构成。黄浦江自闵行以下已有越江渡口20多个,张家塘渡、龙华渡、草庵渡、周家渡、高仓渡、南仓渡、北仓渡、永济渡、张家浜渡、老白渡、陆家渡、杨家渡、关桥渡、宋家港渡、白渡、芦子渡、桃树渡、下海渡、洋泾渡、杨树渡、东沟渡、南路渡等,吴淞江(苏州河)也有不少船渡,如头坝义渡、二摆渡、小沙渡、曹家渡、梵皇渡等。
清代沪上著名上海史学者秦荣光在 《上海县竹枝词》中曾这样写道 :“浦阔无梁阻旅行, 沿滩渡口有船横 。民捐官设都称义, 普济东西往返程 。”这里提到的“义渡”是黄浦江上已经长期存在的一种渡河方式,大约起源于明朝,多为民间团体自发集资 、报送官府批准设立渡口。过江者须领取适量的渡资,不足的部分则由官衙和慈善机构补贴。
1890年前后,浦东瞭望浦西外滩。可见江边一字排开的人力摆渡小船
图片来源 |Harvard Yenching Library
1905年4月4日《申报》一篇题为“浦东巡局”纪事的消息中就提到义渡的一些信息。“浦東各馬頭義渡船,前經道憲袁觀察諭飭義渡局委員吳明府,迅卽稽查號數,分給布旗,每船懸掛,以示辨認......”从中可看出,当时对义渡的一些管理措施
民国初年,黄浦江上的义渡小船,可见每条都有编号,以便识别和管理
图片来源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至清末年间,所有渡口的渡船,均为木质小船,次要是划子、舢舨,大的载客三五十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士绅谢源深(现今浦东新区源深路就是为留念他而命名)掌管的浦东塘工善后局率先开办了机动船渡江业务。
1925年11月21日《申报》一则题为“参观上川长途汽车记”的短文中有关于铜人码头渡船较为详细的描述:“下午二時,自上海銅人碼頭登浦東塘工善後局小輪渡,浦此輪往來於上海東溝間,途中在高廟少停,高廟即上川汽車路之起點也,輪行至高廟約一小時,渡資銅元十八枚,乘客甚擁擠.......”
1947年10月10日《申报》一篇题为“八十年来之上海市公用事业”的专文中有如下记述:
“浦江兩岸,人口稠密,往來股業,在未設輪渡之前,水上交通,端賴手搖民船,危險費時,不便殊甚。宣統二年(一九一〇)九月,浦東塘工善後局爲便利辦公起見,租貸小輪,行駛浦東西,附載旅客,酌收渡資,經稟准縣道各機關立案,於十二月五日試航,是爲官辦輪渡之發軔。初由東溝直駛南京路外灘銅人碼頭,民國六年添駛西渡,八年添駛西。創始時所用輪船,均爲租貸,民國二年始訂造公益一輪,十一年七月復購進公福小輪,更名公安,此外又置有公利公濟公道等大小拖船七艘,其他快船舢舨等三艘,行駛東溝,慶寗寺,西渡各地,並自建碼頭,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秋,上海特別市政府成立,輪渡隨塘工局移交,初歸市政府浦東辦事處暫管……”
此文对黄浦江上轮渡起源和发展有较为确切的描述。正如其中所写,1927年上海特别市成立,浦东塘工善后局所办的轮渡转由市政当局接办,隶属于上海特别市公用局。期间经过二次大规模投资扩充,民国24年(1935年),上海特别市轮渡的资本已达70万元,拥有长渡、对江渡轮12艘,客位5026个,钢质浮码头9座,木质码头3座,航线6条,全年乘客人数12989673人次,全年装运货物475347件,至民国26年(1937年),上海市属轮渡成为上海渡运业中的次要力量,并构成以市属轮渡为主,商办民渡、济渡为辅的渡运体系。
20世纪20年代的外滩铜人码头
图片来源 |日本东洋文库(NIHU)
1929年11月10日,上海特别市浦江轮渡管理处定造的“市轮渡1号”投入试运转
1930年1月8日,“市轮渡2号”投入运营
1930年12月,“市轮渡3号”投入营运,次要担负长线渡线
1930年12月,“市轮渡4号”投入营运
“市轮渡4号”的机舱及特等舱、一、二等舱卫生间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轮渡船票价目表及乘客须知
日军侵华和平时期,上海的渡运业惨遭损毁,仅有3条航线和民营济渡、手摇渡船载客摆渡,至抗日和平胜利时,仅剩长渡轮2艘,并皆出租商用,对江渡轮只剩下3艘,且都已引擎损坏。
1947年3月,上海成立官商合办的市轮渡公司。至上海解放前夕,该公司有航线6条,计长渡沪淞线1条,对江渡东东线、其秦线、塘董线、庆定线等4条,车辆渡南陆线1条。渡轮19艘,钢质码头13座,木质码头2座。同期黄浦江、苏州河的商办民渡有38处。
1946年修复后投入对江渡运的“市轮渡23号”
1946年4月,上海市轮渡公司筹备处从外滩招商局大楼搬迁至北苏州路河滨大厦底层办公,图为当时的正门
1949年,上海外滩。图中可见轮渡码头及仍然在运营的人力渡江小艇
图片摄影 |Jack Birns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28日,上海市军管会接管上海市轮渡股份无限公司。上海的渡运业回归人民之后,发展迅速。1956年,轮渡全行业完成对私改造后,全市的渡运业纳入了上海市轮渡公司统一运营管理的轨道,历经数百年的落后交通工具划子、舢舨等开始淘汰,一批新型的渡轮和交通艇投入使用,客运线站和码头等设备得到更新改造。
上海解放后颁发的上海市轮渡公司工商登记证
1958年,由中华造船厂建造的“市轮渡33号”投入营运
进入20世纪70年代,上海轮渡业又改造扩建一批轮渡线站,新辟增设新的航线。700客位、1000客位、1400客位的渡轮和3逐步提速,浦江两岸往来的通勤人数持续攀升,“过江难”矛盾日益突出,过江客运量从日均30多万人次增到100多万人次。为缓解过江难矛盾,至1986年9月,市中心已有3条双线客渡航线建成投运,客渡船从500客位到1000客位,发展到1400客位。汽车渡轮从8车位发展到14车位。
1985年上海市轮渡航线图
1000客位渡轮
1400客位渡轮
为了提高早高峰渡运的运力,于1988年5月1日起,早高峰临时采用汽车渡轮作载运自行车乘客过江的专渡。1993年市轮渡客运量达3.7亿人次。机动车辆运量达671.45万辆次。至20世纪90年代,市轮渡已发展到东起吴淞口,西至米市渡沿江80余公里的黄浦江区域内设有对江客渡航线22条,汽车渡航线5条,交通艇航线6条。
图文 / 黄浦档案
编辑 / 黄骞文
疫情防控,每日大转盘活动暂停
上一篇:宣萱和古仔老早就在一起了,这次没有第三者,好剧《宠物情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