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减水书生
图/来源网络
诗人要像野马一样恣意驰骋,而领导却得做一个驯马的高手。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尝历史、感悟思辨。
我有一个古文学的老师,能写漂亮小篆、能通诗词格律。
他看不上现在那些写诗的。
他说唐朝人已经把最美的诗都写了,我们读就可以了。
孩子都是本人的好,所以他应该是个唐诗粉。
可惜,他也看不上那些写诗的古人。
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诗人治国,祸国殃民。
所以,杜甫就该流浪苦吟,而李白就该呕心沥血,千万别让他们当官,更别让他们当大官。
文人相轻,我的这个老师也免不了俗套。
当时年少,讲台下的我,就是这么认识他的。
多年以后,书桌旁的我,开始觉得他有些深刻了。
领导难当!
因为得面对真实世界。
诗人最好还是梦中吟哦。
真实世界一点儿不多情、一点儿也不诗意,它不允许你像诗人那样任性。
要说把这一点领悟最透彻的,我想非汉高祖刘邦莫属。
因为他成功应对了真实世界的复杂,勾勒了一种不任性的诗意。
刘邦不见得是个好人,但他却是一个从不任性的领导。
领导就可耽于享受吗?不敢啊!
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入咸阳,受降秦王子婴。
子婴投降
此时的刘邦,虚岁正好五十。
同沛丰将领一样,他的前半生也是清贫中度过。
偶有的愉快,要么是饮酒大醉、要么是与寡妇偷情。
所以,将军们“争走金帛财物”,刘邦也一头扎进了秦宫殿。
年近半百的刘邦,正要享受皇帝的奢华。
但是,唱黑脸的樊哙揶揄他要做个富家翁,而唱红脸的张良却要他以天下为重。
于是,刘邦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奢华秦宫,百般无法地回到了霸上军营。
奸臣劝谏,他得听,所以不能任性地去享受。
公元前205年4月,趁项羽不备,刘邦举诸侯联军五十六万占领彭城。
彭城霸王宫殿之奢华,一点儿也不亚于大秦宫殿。
所以,刘邦再也抵不住引诱了。
未能享受秦宫之奢华,那就领略楚宫之靡靡。
但是,楚霸王项羽仅一回首,三万破五十六万。
刘邦只能狼狈逃窜。
这次没有樊哙的逆耳忠言,也没有张良的尧舜之谏。
但是,却有了楚霸王的三万铁骑。
这便是任性享受的代价。
领导就可威风八面吗?不得啊!
劳其筋骨、空乏其身,所以大英雄不能享受,必得练成百炼钢。
但大英雄,真能威风八面吗?
被赶出彭城的刘邦再不敢任性地享受了。
接下来是艰难困苦的成皋荥阳之战,他要独自面对秦末战神楚霸王。
艰难到什么程度?艰难到刘邦已经不能忍了。
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项王不听。刘邦对项羽说我们“和局”吧,把荥阳给你,我退回关中、做个关中王就行。
而项羽却说不行,我们还得打。
在对手项羽面前,刘邦真心不敢妄称英雄。
韩信占了齐国,刘邦自是兴奋,总算可以喘口气了,韩信赶紧过来帮着收拾项羽。
你刘邦以为本人是领导,我韩信就得听你的。
不行,我要当齐王。
韩信剧照
刘邦等来的不是韩信的雪中送炭,而是携功要王。
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此声怒骂,当真是刘邦的肺腑之言,骂出了英雄无法。
无法也只能无法,真实的世界处处都是无法。
所以,不敢逞威风的刘邦也只能封韩信为齐王。
项羽还楚,据天下三分之二的刘邦,自是当仁不让,他要“欲将盛勇追穷寇”。
但是,楚霸王项羽再一个回首,刘邦兵败固陵。
盟友彭越不至、下属韩信不来,此时的刘邦就是一个孤家寡人。
不得已,不得已便不要任性,更不能威风。
所以,刘邦只能分割山河、划界封王,以招韩彭。
于是,才有了垓下之战,也才有了后来的大汉江山。
领导就可号令群雄吗?不能啊!
你以为你是领导,就得听你的?
真实的世界没那么简单。
当了皇帝的刘邦,自以为能号令天下。
但是,他连号令群臣都做不到,甚至也不能快意恩仇。
群臣争功,而且沛丰将领们当真彪悍。
人手一支长剑,他们都敢在野堂上当着刘邦面上演一段“诸将舞剑,意在皇帝”。
你刘邦看着办吧,到底怎样封赏我们?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馀人,其馀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所以,皇帝刘邦只能继续封、继续赏,即便天下之大都不能遍封,他也得硬着头封赏。
为了安抚这些彪悍的臣僚,刘邦把本人生平最痛恨的雍齿先封为什邡侯、食邑2500户。
刘邦沛丰刚一起义,雍齿就携丰城投魏,而且还在战场上把刘邦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差一点儿就断送了刘邦的起义前程。
雍齿剧照
但为了稳定人心,刘邦也只能首先封赏这个本人最想宰了的“叛将”。
群臣得封、诸将得赏,皇帝刘邦最大,总算可以号令天下了吧。
仍旧没有那么简单。
代相陈豨造反,刘邦御驾亲征,让兵仙韩信随军、韩信称病不去,让梁王彭越带兵助战、彭越称病不来。
于是,刘邦只能招呼燕王卢绾攻伐陈豨。
卢绾是谁?
刘邦的儿时玩伴,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同玩同学同造反的铁兄弟。
卢绾剧照
结果呢?结果是:卢绾勾结匈奴、作壁上观。
天下诸侯,刘邦又能号令得了谁?
陈豨反,邯郸以北皆豨有,吾以羽檄徵天下兵,未有至者。刘邦不得已,只能破格封赏了四名邯郸勇士为千户侯,以此鼓舞赵地兵将与他一起讨伐陈郗。
刘邦这不是御驾亲征,而是来到赵地、重新再创业一回。
领导就可爱而贵其生、恨而致其死吗?不许啊!
爱谁、恨谁,人之私情。
但是,在刘邦这里,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他恨雍齿,但却封侯雍齿。
为了大局,心里可以有恨,但举动必须是爱。
如果不这样,后果就会很严重。
刘邦爱戚夫人,而后果就是刘邦死后,戚夫人先是永巷舂米,后是被做成人彘。
吕后与戚夫人剧照
刘邦爱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于是要立刘如意为太子。
结果呢?
吕后慌张、吕氏奔走、朝臣沸腾、张良劝谏,连皓山四老都来助战。
刘邦再一次成了孤家寡人,所以他再一次屈服了。
于是,封刘如意为赵王,御史大夫周昌降级使用为赵相,以护幼主。
为了能够让本人心爱的小儿子长长久久,他连本人的连襟、吕后的妹夫樊哙都要宰了。
但最初呢?
一杯毒酒,刘如意便断送了卿卿性命。
心中却是爱,而举动上却是害。
这就是皇帝刘邦的不得已。
官儿大就没人敢怼你吗?无法啊!
真实世界让你不得已,真实的人际关系更是让你委曲求全。
错了就要认,挨打要立正。
这是大哥对小弟说的话,但用在刘邦这位“大哥”身上一点儿都不够分。
因为汉初功臣从来就是如此彪悍,是个人都敢奚落刘邦一番、都能回怼刘邦一顿。
刘邦赖在秦宫不走。
樊哙就是良药苦口地一番奚落,然后是张良引经据典的帮腔。
刘邦怎样反应呢?
他兴冲冲地搬出了秦宫、赶回了军营。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大将军韩信上来就教育了刘邦一番:你刘邦不如项羽,而且差距很大。
项羽是贵族出身,而且还能礼贤下士;而你刘邦出身市井,而且桀骜不驯。
怼完了刘邦之后,韩信韩大将军才慢条斯理地指出刘邦的些许优点。
而刘邦只能静静地听着。
刘邦受郦食其之计,要群封诸侯后裔、以弱项羽。
于是,自以得一妙计的刘邦止不住内心的狂喜,立即向张良炫耀:你看这计策多好,比你张良张子房如何。
张良剧照
结果谋圣张良当真就是毫不客气、一点儿面子都不给留,上前抄起筷子,就来了一段“张良借箸”的驳论回怼,怼得刘邦哑口无言。
错了就要认。
刘邦立即召回郦食其、终止了遍封六国后裔的计策。
创业时候如此,当了皇帝的刘邦还是如此。
他可能就是一个挨怼的命。别以为当了皇帝,就没人敢怼你,汉初功臣们照怼不误。
瞧不起书本文章的刘邦,大放厥词:
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你老子我是马上得的天下,用什么诗书文章?
而陆贾的一句“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就让刘邦消停了。
陆贾剧照
不管刘邦愿不愿意诗书治天下,反正陆贾老先生一气上了十二篇治国奏疏,让刘邦拿去看。
而刘邦只能每篇皆称“善”,于是才有了陆贾的《新书》十二。
瞧不起书本文章,当了皇帝的刘邦也瞧不起读书人,于是就要欺负读书人。
上折随何之功,谓何为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别以为你是皇帝,就没人敢怼你,武将敢争功、腐儒也不惯着你。
于是,随何当即就是一番硬核回怼:
如陛下之意,是何之功贤于步卒五万人骑五千也。然而陛下谓何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何也?你刘邦说良心话,我随何这个腐儒抵不抵得上步卒五万、骑兵五千,如果抵得上,你凭啥说腐儒不足以安天下?
挨打要立正。
被怼完的刘邦着实听话,他当即立正,马上封赏随何,拜随何为护军中尉。
总结:刘邦有一个强大的前额叶
躺在精神科沙发上的,除了病人,还有一匹马、一条鳄鱼。
“鳄鱼”位于脑干,它控制基本的生命天性,渴了就要喝、饿了就要吃。
“马”位于嗅脑,它控制着基本的情绪功能,爱恨情仇以及各种小任性的天性冲动都在这里。
而“人”则位于前额叶,它能思考、会感觉,能让反应更多样、能让情绪更精致。
但是,它最厉害功能,不是精致你情绪、让你吟哦出严整的格律诗;而是理性,是让你能够用理性来控制基本情绪和基本愿望。
诗人需要形象化思维、需要放任本人的感性、需要精致本人的感情,所以他们需要像野马一样恣意驰骋。
为了写出一首好诗,俄国诗人普希金会把本人关在屋子里好几天。
他让感情和情绪处于压抑与逼仄之中。
然后,突然冲出屋子、跑到野外、爬上高山,彻底释放被压抑的感情和被逼仄的情绪。
在这之后,一首肆意又狂野的好诗就能从心里流向口中、从手上呼之欲出。
但是,面对真实世界,你不能做一匹马,即便是千里马也不行,你得做一个“人”,做一个理性的人。
领导一个团队去应付真实世界,就得这样,你不能做一个诗人。
领导沛丰将领而乱世争雄的刘邦,就是如此。
他不断在用“人”的理性来压制自己头脑中的“鳄鱼”和“马”。
《史记》不止是历史,它还是文学。
司马迁
所谓文学就是玩文字游戏、玩故事的游戏。
所以,《史记•高祖本纪》就在玩文学游戏,它开篇就给高祖刘邦埋了得以成事的伏笔。
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关键是刘邦的“大度”,大度的刘邦能包容真实世界的种种波折、能容忍彪悍臣僚的种种任性。
所以,刘邦能得人,而项羽却做不到这一点。
即便雄才如始皇帝,他比刘邦也稍逊一筹。
始皇帝与大秦帝国
面对真实世界,始皇帝是理想主义的,他很任性地要秦法秦制地经纬天下。
而刘邦则但求纳什均衡,真实世界允许我这样那我就这样,不允许、我就不这样。
面对臣民的不理解,始皇帝一怒,则放弃了与天下人和解的打算,他要一人之心为天下人之心。
而刘邦则是换太子不成、就不换,定都洛阳不成、就还都关中,任性不成、就认错立正,他从不站在天下人的对立面。
刘邦与群臣剧照
刘邦与寡妇偷情,个人修养的确一般。
刘邦为本人逃命,连亲生骨肉都能踹下车,父爱也是不足。
对于共贫贱、同患难的结发之妻,刘邦又嫌又厌,他当是渣男一枚。
对于功臣韩信、盟友彭越,刘邦自是该杀便杀,他不够仗义。
但是,要论做领导、当领袖这件事,刘邦是极为称职的,因为他能做到不任性。
上一篇:好人难当,却又不能做坏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