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騄駬”是怎样炼成的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作者:聂桥

“騄駬”二字见于《红楼梦》第五十回末,黛玉所作的谜语诗:

騄駬何劳缚紫绳,驱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虽然騄駬为一匹烈马,但在人们一直认同黛玉诗中的这个騄駬决不单单是一匹马这么简单。騄駬一定是暗指着某个人。但这个人到底是谁,人们虽然是绞尽了脑汁,却仍然得不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种种猜测无不打上了客观的烙印。但是,文学解析不是这个样子的。任何猜测都要有相应的证据来支撑的。我们这里所说的证据就是根据历史记载和文学记载来探寻事物的真相。

本文将顺着这个思路来解释騄駬是怎样炼成的。为了保证结论的精确性,本文将排除一切先入为主的索隐或探佚等方法。首先按诗的字面意思,列出五大特点,然后再根据这些特点来得出精确的结论。黛玉诗关于騄駬的特点,次要集中在诗的前两句。我们就这两句诗逐字逐句地加以分析:

1.“势狰狞”表明“騄駬”为一十恶不赦的大坏蛋

我们为什么要抛开第一句而先看第二句呢,因为这句里有一个对騄駬定性的关键词——狰狞。

“狰狞”二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级贬义词,如果被冠以“狰狞”二字,这个人一定是十恶不赦的大坏蛋,人们对其憎恶程度到了极点时才会用“狰狞”二字来描述。这一点在以前的分析中并未遭到应有的注重。比如红学权威蔡义江先生就认为这个“势狰狞”的騄駬是一个英雄好汉:

黛玉的谜中说千里马奔腾驰突,有不可羁勒之势,又忠于其主,啸风踏云悉听指挥,当喻黛玉才情横溢,口角锋芒锐利无比,思想不受儒家礼教束缚,但对宝玉一往情深、生死相托。

把一个面目“狰狞”的大坏蛋类比于黛玉,几乎就是对黛玉这位红楼才女的极大污辱。

茫茫人海,上哪去寻找这样的騄駬呢?好在,《红楼梦》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在《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就列出了一个大恶之人的十人榜单:

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

应该说,这十个人都符合“势狰狞”的特点。这十人榜单也算是《红楼梦》作者对历史的总结吧。当然了,我们还要按照黛玉诗的五大特点来逐渐排除。

2.“驰城逐堑”表明“騄駬”的恶行是通过和平中攻城掠地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分析完“势狰狞”,再来看第二句诗剩下的四个字——“驱城逐堑”。这四个字不能再拆分了,它的意思也很明显了,就是摧城拔寨的意思。这也看出来,这个騄駬是个打仗的好手,攻城掠地不在话下,确实是“不可羁勒”。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前面我们分析的“狰狞”二字,它取得的战果越大,它所犯下的罪行也就越大,一个面目狰狞的恶棍所发动的和平也一会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的。

“驱城逐堑”体现了和平特点,没有带兵打过仗的秦桧、通过篡权上位的王莽可以排除。但这一轮淘汰的选手还是太少了。接下来第三大特点将排除更多的人。

3.“騄駬”之身份直指贴身奴仆

下面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第一句诗:騄駬何劳缚紫绳。

这句诗可以拆分成三部分:騄駬是一部分;缚紫绳是一部分;何劳是一部分。

先看这个騄駬,据史料载,騄駬是一匹烈马之名,为秦穆公的八骏之一。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判断本诗中的“騄駬”和他的主人间有着非同寻常关系。这样贴身的关系基本就是那种主人和家奴之间的关系。

根据騄駬的家奴属性,蚩尤,共工,桀,纣,始皇这些王者就应该排除。只能是别人给他们当奴仆,哪有他们给别人当奴仆的道理?

现在剩下的三个人曹操、桓温、安禄山都是臣子的身份,如果从君臣的关系上看,臣子就是皇帝的奴仆,似乎三个人并未分出高下。但细一分析,从家奴的角度来说,只要安禄山最符合条件。安禄山与当朝皇上唐玄宗除了正常的君臣关系外,确实还有更亲近的一层关系。安禄山由于善跳胡旋舞,深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喜欢,二人认安禄山为干儿子,亲切地称其为“禄儿”,杨贵妃曾亲身在宫中为她的干儿子过生日,还亲赐“洗儿钱”。安禄山与其主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亲密关系一点也不逊于秦穆公与騄駬间的关系,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其他二位臣子虽然也符合“驱城逐堑势狰狞”的特点,但其与主人的关系只是普通的君臣关系。与安禄山和唐玄宗之间的亲密关系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子的。这样,经过三轮筛选,最符合条件的基本就是这个安禄山了。接下来的“缚紫绳”将騄駬彻底锁定在安禄山身上。

4.紫绳是尊贵与权力的意味

再看这个“缚紫绳”三个字,这三个字其实并不好理解,蔡义江先生对紫绳的解释是“缰绳”,也只是解释了紫绳的一半,缚在马身上的绳子的确是缰绳,紫绳也就是紫缰了。那为什么是紫色的缰绳呢?作者刻意强调这个紫色有何意图呢?直到我偶然接触到了“紫缰”的解释,才恍然大悟。据史书记载,“紫缰”在清代有着特别的含义。皇帝对皇室近支和有功的高级官员特许乘马用紫缰,以示恩宠。被授予“紫缰”就好像授予勋章一样,拥有“紫缰”也意味着拥有别人所不可触及的特殊荣宠。

因而,我们也就顺理成章地确定了“缚紫绳”告诉我们騄駬是一个坐拥“紫缰”,手握至高权力和地位的人。

在这点上,安禄山同样具备这样的特点。安禄山本来是一个要被杀头的人,通过本人的运作,不但免去了死罪,还深受唐玄宗的重用,除了位高权重之外,唐玄宗的确给了他一项别的大臣所没有的荣宠——金鸡幛。

《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六载》:“上尝宴勤政楼,百官列坐楼下,独为禄山於御座东间设金鸡幛,置榻使坐其前。”

大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人的架势。

这和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并非皇帝本意,而非乱世之中的无可奈何。恒温本人追求过类似于“紫缰”的荣宠“加九锡”,却受把持朝政的王谢势力障碍,未能如愿。

在这里,笔者还得特意强调一点,除了诸如金鸡幛等特殊荣宠外,安禄山的的确确是拥有紫缰之人。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个大大的疑问,紫缰之宠乃是清朝的产物,怎样会加之唐朝的安禄山之身呢?大家不要忘了,虽然安禄山是唐朝人,但描写天宝年间风云变幻的长篇剧作《长生殿》的作者洪昇却是地道的清代人。为表达安禄山所受到的特殊荣宠,洪昇在《长生殿》中把清代的“紫缰”交到了安禄山的手上:

【胡拨四犯】紫缰轻挽,(合)双手把紫缰轻挽,骗上马,将盔缨低按。

这是安禄山在发动安史之乱前夕所组织的一次围猎举动。安禄山作为叛军首领,手挽“紫缰”,检阅叛乱部队,既显示出威严,也展现出他所拥有的至高权力。

洪昇张冠李戴,用穿越的手法把清代的“紫缰”加之于唐代的安禄山。显示出一个顶级作家对创作素材的驾驭能力。

《红楼梦》和《长生殿》一样,也是用“紫缰”来比喻一个叛将所遭到的荣宠,这更像是一个作家所为。

5.“何劳”是主人对重用“騄駬”恶果的反思

最初是“何劳”二字。词典的解释是“犹言何须烦劳,用不着。”简单说就是“用不着”。这样这句诗就变成了:

騄駬用不着赋予紫缰绳。

结合我们前面分析的“紫缰”的含义。可以看出,在诗中,主人对给予騄駬“紫缰”这样的超高的荣宠有了悔意。本来騄駬所拥有的紫缰(绳)一定是拜主人所赐,今天却说用不着,当然是后悔了。因为这个騄駬实在是有负主人的期望,竟然发动了一场令人发指的叛乱!

最初一点,唐玄宗在安史之乱迸发后,确实对误用安禄山的行为作出了深刻的反思。

《长生殿》第二十六出《献饭》,刚刚离开马嵬坡的唐玄宗就承认“此乃朕之不明”:

(外)那禄山啊,包藏祸心日久,四海都知逆状。去年有人上书,告禄山逆迹,陛下反赐诛戮。谁肯再甘心鈇钺,来奏君王。  

(生作恨介)此乃朕之不明,以致于此。

五大特点只与安禄山一人重合,这已经完全可以证明,《红楼梦》中黛玉诗谜中所写的“騄駬”是安禄山无疑。在作出明确的结论以后,笔者将推出黛玉诗的第六大特点——騄駬就是安禄山的小名。

有一点大家可能没有认真想过,秦穆公有八匹骏马,黛玉诗为什么单单拿騄駬来比喻亲密的主仆关系呢?当我们晓得,黛玉诗中的騄駬就是唐朝叛将安禄山以后,这个问题就不难理解了。前面已经说过,杨贵妃曾认安禄山为其干儿子,并亲切地称其为“禄儿”,这在史书和诸多的唐诗中均记载。而恰巧这个禄儿和騄駬的读音是完全一致的。

禄儿:LU ER

騄駬:LU ER

联系到前面的五大特点的逐个对应,就可以确定,騄駬之名是为安禄山精心挑选的。

《红楼梦》作者下这么大的工夫,以诗谜的方式来揭露叛将安禄山的罪恶行径。这表明,作者对安禄山是恨之入骨,这也与第二回稀有地把安禄山列为历史上的十大恶人构成互相印证。

附录:关于黛玉诗后两句的简单说明。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不要以为主人这个指示是给騄駬下达的。因为“风雷动”代表的是一场正义的雷霆举动。比如毛主席诗词中的“风雷动,旌旗奋”。“主人指示风雷动”是指安史之乱中主人唐玄宗父子指示将军郭子仪等的平叛举动,而决不是主人指挥騄駬。因为此时的騄駬已与主人背道而驰,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最初一句“鳌背三山独立名”又是与安史之乱直接相关。所谓“鳌背三山”指的是渤海之东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其中以蓬莱为次要代表,而蓬莱仙山虽然被人们广泛认同,有关它的故事却不多,基本就是两组故事:

第一组,八仙过海的故事。

第二组,杨贵妃死后成为蓬莱玉妃的故事。

如果以“独立名”来作为筛选条件的话,八仙过海的故事显然不符。那么,杨贵妃的故事能否符合独立名的故事呢?我们不妨引用一段《长恨歌》的诗句: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又是寂寞,又是日月长,充分表达了杨玉环在蓬莱仙岛的孤单之情。这种孤单来自于对夫君深深的思念。如果没有安禄山发动的安史之乱,又哪有杨玉环在蓬莱仙山的孤单寂寞呢?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