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抢手的讨论话题,#做学问有难易之分吗?在我看来,做学问是没有难易之分的。
对于做学问而言,难、易是相对的,在不同的阶段,面临的问题和思考的方式因为本人掌握的信息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解答。比如刚开始读书的时候,还不认识几个字,识字,读字就是困难的。过了识字的阶段,开始去理解词语、句子的时候,这也是很困难的。但这个时候,识字的困难几乎就被忽略。
做学问,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困难。但这种困难不是简单的理解成容易的对立面。做学问的困难不在于某个方面的不理解、不熟悉。而是在于长期处于某个阶段后,如何盲目进行到下一个阶段,或者进入下一个难度等级去开始新的挑战。在学校读书期间,每学期、每学年、每个阶段,按时间,按课本分好了不同的进阶难度,只需要跟着课本,跟着老师的节拍,跟上进度。这个时候是不容易察觉到困难的升级。
课本之外,学校之外的学习,想要有与日俱进的发展,非要盲目的面对苦难不可。可以从广度上,不断扩散学习盲区的边界,去了解本人从未涉足过的领域,自然科学,人文地理全方位的增长。也可以从深度上,坚持从本人擅长或者喜欢的地方,深入研究,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在难易程度上,广度的发展就意味这不断的从零开始,浅尝辄止的入门是简单的,了解相关的知识背景,发展历程,主流的学着、思想。就会让完全不了解这个区域的人对你刮目相看。深度上的探索,不只要克服从零开始的投入,还要在这个问题上,最终碰上前人遇到的所有困难,有一些有解,更多的是无解。你选择了学问发展的哪个方向,决定了你面对问题时,处理问题需要花费的精力。这种精力的投入,与学问的难易无关,跟选择相关。
我所要表达的观点仍然是,做学问没有难易之分,要做好自己的选择。选择坚持的,坚持选择的,时间投入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