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佛家常用的"法器法物"有哪些?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将寺院道场常用的法器法物列举如下:

第一,钟:寺院为报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依其用处分为梵钟与唤钟两种。

第二,鼓:有羯鼓、鱼鼓、云鼓、摇鼓、金鼓、石鼓、悬鼓等。依其用处可分为:斋鼓(食时所用)、浴鼓(浴时所用)及诵经、梵呗等所用之鼓。今之寺院,常见于大殿前的左右两方建钟鼓楼,分别安置钟、鼓,称为"左钟右鼓"。又寺院每于晨昏击钟敲鼓,以警行者当勤精进,慎勿放逸,称为"晨钟暮鼓"。

敲鼓的佛门中人

第三,铃:在佛前诵经时所鸣打的法器。具有惊觉、欢喜、说法等三义。鸣铃以供养诸尊,称为振铃。密教修法时,为惊觉诸尊,或使其欢喜,即振铃发声。

第四,板:报知时辰外形称为云板、鱼板等。

第五,梆:为禅林用来通知大众入浴、斋食的鸣器。在古代禅林中,常悬挂于浴室,现今一般寺院则悬挂于斋堂外,以用来通知大众用斋。

第六,木鱼:诵经时所敲打,大众诵经时,音声随其节拍而划一划一。此外,诵经敲打木鱼,取意于鱼的特殊习性,即不论在水中悠游或静止不动,眼睛都睁着不休息,佛门取其精进的特性,策勉修道者要用功,不可懒惰

第七,引磬:俗称小手磬。底部地方贯以纽,附木柄,以小铁袍击之,于诵经礼佛起止时击之,以引起大众留意之法器。

第八,大磬:大磬为直径三十至六十余厘米之磬,由维那主之,凡住持或尊宿、仕宦等礼佛,皆鸣三下。

节拍,为板乐供养之一。

第十一,铙钹:铙、钹原为文娱用的乐器,后被用于佛门中的伎乐供养,而成为塔供养及佛供养的法器。

第十二,。原为印度古时的爪杖,外形如云,或如手形,乃搔背痒所用,以其能补手不能到之处,而搔抓如意,故称如意。

第十三,拂尘:乃将兽毛、麻等扎成一束,再加一长柄,用以拂除蚊虫之物,原系印度人拂除蚊虫的工具,在佛门表示清除烦恼、尘垢的意思。

第十四,香板:禅林中用以警策修行者的木板(形如宝剑),依使用目的不同而有诸多名称:用以警策用功办道者,称"警策"香板;用以惩诫违规者,称"清规"香板;用以警醒坐禅昏沉者,称"巡香"香板;于禅七中使用者,称"监香"香板。一般系由方丈、首座、西堂、后堂、堂主、维那、知客、纠察等职事持用。

第十五,念珠:念珠乃念佛时计数之用,是功德、佛性、慈悲、善良、吉祥、圆满、佛心的表征,除了可以提示本人不做坏事外,也是美好的装饰。

手持念珠的佛门中人

除了上述所列之外,幢幡、蒲团、手炉、传炉、香炉、金刚杵、戒尺、毗卢帽等,都属法器法物之列。法器具有报时集众、警策精进、伎乐供养、庄严道场等功能,如果敲打不如法,则会扰乱大众,因而司法器者应以"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来自我警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