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三官大帝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三官:-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的合称,全名为「三元三品三官大帝」,在道教中地位仅次于玉皇上帝的神祇。道教宣称三官能为人祈福、赦罪、解厄。

在民间,三官大帝俗称的「三界公」,即掌管天、地、水三界的神明,其本上是从自然崇拜而来的,后来被人性化,才成为一品种似于灵魂崇拜的神明。在道教的神格中,其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不过民间专庙供奉的并不多,一般只是在各道观中,悬挂锡炉祷祭,而这锡炉便是善男信女口中的「三界公炉」。

民众对于三官大帝的崇敬,乃源自于古代人对天、地、水自然界的崇拜,而至于「三官」的叫法,次要则是开始于东汉时期张角所创立的「五斗米教」。相传其可为民众消除灾难,医治疾病,而方法则是将生病或想忏悔罪行的人,将其姓名及罪过悔意,写在三张纸上,一张放置于高山,或是烧成烟升上天,一张则埋入地下,最初一张,沈入水中,这可能是对天、地、水,这「三官」最早的渊源。

「三官」,其实是三位合称一体的,次要就是指「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国在远古时代,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等礼仪。《仪礼》的《觐礼》篇有:「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不过,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权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东汉时,张陵创立天师道,就是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则为道教为信徒治病的经典;「其一上之天,着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南北朝时天地水三官神,则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为一。

天官赐福:

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管诸天帝王。传说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

地官赦罪:

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总管五帝五岳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水官解厄:

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玉清境。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合而成,总管水中的所有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人们对于自然神的崇拜,非常容易将其人格化,因而衍生出多种民间传说。有一种民间的说法,相传三官大地,是古代的尧、舜、禹三帝,由于这三人,对天下有莫大的贡献,因而死后就被封为天、地、水三帝,分别掌管三界,并管理民间,保护人民。

一说:三官起源于金、水、土三气。认为天地主生,地气主成,水气主化,而将金、土、水配以天、地、水三气,而为三官。

另有传说,三官是元始天尊有三个儿子,其神通非常广大,长子封为「紫微大帝」,次子则为「清虚大帝」,三子则为「洞阴大帝」,各掌管人间天、地、水各司之神。

又有一种传说是,此三子乃陈子祷与龙王三女所生,法力无边,故为元始天尊所封。

民间一般相信三界公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反映出民众对于自然界中的天、地、水之崇高地位,且家家户户于三元节皆会预备丰盛的祭品,祈求三官大帝赐福消灾解厄,及感激其保佑平安顺遂。三官大帝的诞辰,分别是上元正月十五诞辰的天官大帝,中元七月十五日诞辰的地官大帝,下元十月十五日诞辰的水官大帝。奉命于民间管理民众,分别接受信众祈求赐福、赦罪及解厄。

而祀,或建金箓、黄箓道场,以祈福消灾。三尊神像在庙的陈列:天官一品紫微大帝祀于神龛内地方,地官二品清虚大帝祀于神龛内右侧,水官三品洞虚大帝,祀于神龛内左侧。

民间通常于上元时祭祀而中元和下元则不再祭祀。三官和玉皇上帝一样很少供奉神像,普通都只预备一座炉祭祀,称为「三界公炉」。有供奉三官大帝者,以合祀为多,很少有三官分开来供奉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