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青海马家军到底有多少兵力,十万骑兵为什么不可能存在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解放兰州时青海马家军有多少人,大概数字查起来并不难。青海文史部门曾组织过专题调查,除了历史档案,采访对象是大量的当事人,其中有青马82军参谋长马文鼎,248师师长韩有禄、190师参谋长李少白这样的青马高级军官,征集和使用的均为第一手材料

一支部队的编制和人数,还有比军事主官和参谋长更清楚的吗?更何况还有诸多青马师、旅、团长的回忆材料互为佐证。那么,网上彭德怀组织100挺重机枪,全歼十万马家军的说法能否失实呢?

首先要说的是,讨论马家军兵力多少,照实反映青马的实力,是为了说明青马的顽固性和战役力,也才更能体现第一野战军消灭青马军的英勇顽强和作战难度。

如果这个数字不实,靠谱的数字应该是多少?

下面就分河西战役、占据陇东和兰州战役三个部分,理一下青马军队的发展脉络,包括了青马与我军交战的次要过程。文中所无数字都出自正轨史料,为了阅读轻松就不一 一注明了,有疑问可在留言里交流。

先说1936年10月青马围剿红西路军。

当时的青马部队编制,步兵团是1762人,骑兵团是700余人。步兵为三三制,骑兵则是每旅下辖两个骑兵团。

马步芳所部番号是新二军,辖100师(三个步兵旅)和一个骑兵旅。另有青南警备司令部所辖的两个骑兵旅,名义上属地方部队,实际也是骑兵主力,加上100师直属的手枪团、宪兵团、传令队、辎重运输队等等,青马共出动20000余正轨军。除一个驻守临夏老家的步兵团,以及留在西宁的炮兵团、工兵营等少量兵力,几乎是倾巢而出。

其兄马步青的骑5师驻甘肃凉州(武威),不归马步芳的新二军统属,属于青马的另一次要部分。骑5师此时辖两个骑兵旅,一个步兵旅(只辖两团),另有炮兵团和工兵团,总计出动9000余人。

可以看出,其一:青马不全是骑兵,从起家的宁海军时代起,青马就不全是骑兵,养骑兵是要钱的;其二,马步芳的起家部队100师,也是他的绝对主力,是步兵师。从骑兵的数量来说,马步青多于马步芳。所以后来马步青部的番号是骑5军,马步芳部是82军。

这两部分青马部队加起来,围堵红西路军的青马军队不过三万之众,与西路军的21700余人相较,并不占多大优势。可是实际上,青马的优势太大了。

一是配备,西路军有枪7000多支地方军的哈齐克斯轻机枪,很多青马士兵确实没见过,但马家军配备了很多日式38式步枪,红军只要眼馋的份儿。青马用青海的土产与日方做贸易,从天津经绥远贩运枪支回青海,是其一个重要的军火来源。全面抗战开始前,与日方做军火买卖的地方势力不少,比如桂系。

而且西路军弹药缺乏,各军平均每支步枪多者25发,少者只要5发,还无法补充。青马更有特点,士兵冲锋时只发一排子弹,红军即便打退进攻控制了阵地,也没有多少弹药可收集。青马的算计不止于此,次要还是要发挥打近战肉搏的特长,一举两得,经验老道,也很狡猾。

至于骑兵的机动优势和冲击力,更令西路军行军和战斗处处受制。青马惯于将骑兵集中使用,进行突击、包抄和追击。其步兵可不是用途不大,马家军有一个独特的战术,即在很远的距离,骑兵驮上步兵一马双跨,在红军阵地前三、四百米处,放下步兵向前攻击,骑兵则向两翼疾驰,这一惯技从河西不断用到解放和平时的陇东。

即便如此,仅靠三万青马正轨军,想吃掉两万多人的红军也是不可能的。西路军进入河西走廊,虽然只能据守堡寨与敌打消耗战,但马家军攻击时的伤亡相当大。马步青就声称所部伤亡了7000余人,骑五师总共投入近万兵力,如果是这样的伤亡率,早就打的只剩勤杂人员了。马步青这样报,无非是为了向南京多要钱,但这个伤亡数字只会多不会少,因为还有一大部分参战人员,伤亡惨重,难以精确统计,这就是青马的第二个优势,除了正轨军,有大量的民团参战。

1936年,让西路军实力耗尽的高台、倪家营子诸战,青马步骑主力围住西路军后,在前冲锋、扑寨爬墙的,次要都是民团。参战民团的确切人数,材料来源不一,保守估计在七、八万人左右。西路军兵力处于绝对劣势。

马步芳大建民团始于1935年,在青海编组了多达107个团15万多人。民团的人要自备枪马刀矛、被服和其他军需杂物,包括烙饼的锅,而且青海民团有相当一部分是骑兵。河西之役,青马正轨军加民团共投入11 万多人,有马6万多匹,其中十分之一为驮马。

这些数字就是马步芳当时的动员能力,也基本到头了。

第二个时期,是1947年3月至1949年7月,青马侵入陇东解放区的两年多时间。说到青马与第一野战军前期交手胜多败少,次要就在这个阶段。初进陇东时,青马整82师下辖一个整100旅(原步兵100师)和一个骑兵第8旅,各辖两团;还有两个青海保安骑兵团,青保1团和青保2团虽然不在整82师编制内,属于青海地方部队,但军事骨干多,训练充分,亦为骑兵主力。

不久又有一个国防部直属骑兵第5团加入青马作战序列,这个独骑5团,前身是1937年青马受命出省抗战的骑兵师,成立时由马步芳部青南警备司令部的第1骑兵旅(马彪旅)、马步青骑5军的第1骑兵旅(马禄旅)以及由大通等三县民团编成的一旅组成,兵力8000余人,师长为马彪。马步芳为保留部队番号,请求蒋介石给个新番号,蒋只给了个暂编骑兵第一师,即令东开。1940年以后,才给了一个骑八师的番号。其中的第2旅马禄部1938年即调回陕西,名为守卫河防,实际是监视陕甘宁边区,变为暂编骑兵第二师。

骑八师在豫皖前线与日军作战颇有战绩,但同彭雪枫的新四军四师大搞摩擦。抗打败利后,该师前往西北与暂编骑二师合并,缩编为独骑5团,在陇东历次作战中,该团与青保一团一样,进攻打头阵,防御守要点,均做为青马的骑兵主力使用。

(上图:英国女记者与青马军官在子午岭战役后的合影,左为青保1团团长马得胜,在1949年柳林镇战役中被一野炮火击毙,右为整82师副参谋长马文鼎,解放后任青海人大副主任)

1948年5月西府战役前,青马在陇东的兵力为整100旅的两个步兵团、骑8旅第1、第2团、独骑5团和青保1、2团共五个骑兵团。期间在守合水、进攻子午岭、突袭我陇东、关中分区机关等作战中让西北野战军和边区地方遭到了不小损失。青马历来保存实力为先,也并不敢深入陕甘宁腹地,只担任把住陇东,配合胡宗南围攻陕北。

陇东是陕甘宁的粮仓,西北野战军有粮了来,缺粮了也来,只需无机会就会来打青马。先是47年陕北三战三捷后,彭大将军挥师陇东和三边,前来“鞭击二马”,合水失利环县告捷,打个平手而去。关中分区则有警1旅和警3旅(步兵11师的前身),一直在和青马周旋;1948年宜瓦大捷后,西野又没粮了,主力除3纵外全部打向外线,先袭宝鸡,后与青马鏖战屯子镇。战役战役中西野受挫,战略上取得了重要胜利,胡宗南无力在陕北驻军,延安光复,解放区军民极为振奋。

形成轻伤亡,在全国战场蒋军一片败绩中“一枝独秀”,蒋介石批准青马扩军。这时个骑兵第14旅,即后来在固关被一野打掉的第一个青马骑兵旅。

此时的青马,编制人数比河西战役时期要大很多,一个步兵团为3000余人。骑兵团取消营级建制,直辖4个骑兵大连和2个小连,大连250人,小连150人,每连配轻机枪4挺,82迫击炮4门,士兵配38和79步枪,兵员充实的骑兵团达到1700余人。

这是当时任何部队都做不到的。青马以骑兵自逞,也是由其编制特点决定的。

这两个军五个步兵师加两个骑兵旅,就是青马守兰州的家底。

第三个时期是兰州战役。青马守兰州的兵力总计五万多人。把流行于网络的“十万青马骑兵“人数砍一半才靠谱,而且不全是骑兵。

其中八十二军的三个师,分守城外马家山、营盘岭、沈家岭三大主阵地,一二九军的两个师放在城内作为预备队。起决定性作用的南山山地攻防战,由于骑兵用不上,马继援将骑8旅和骑14旅两支骑兵主力,以及各师的骑兵团都放在了黄河北岸。所以青马骑兵里,除了青保一团用在东岗方向守阵地,100师骑兵团增援沈家岭用作步兵打反冲锋,其余大都没有参加南岸战役,南岸战役以后呢?兰州城依山带河,南岸战役结束,兰州就解放了。

所以说,兰州战役未受直接打击的恰恰是青马骑兵。青马的这个部署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马继援在香港与他的老同学、青海民院教授李文实见面深谈时交的底,青马在兰州的作战计划,是用步以火力控制了黄河铁桥而落空。

地方系部队,被部署在北岸靖远、景泰一线,青马连战情都不给他们通报,直到青马全线撤离一片混乱,才晓得兰州已经打败了。

青马覆灭时的总兵力,除了兰州的五万(被歼灭2.7万,残部中士兵大部散去,军官在青海全体向1军投降),另一支主力骑五军于1945年进入新疆,兰州解放一个月后在新疆参加了9.25起义。

配备叛乱,不只上交了可用于反装甲的重武器,骑兵也被全部改为步兵。骑五军总体改造是成功的,时有兵力7000余人。

除了这三个主力军,马步芳在兰州决战前仓促成立的新编骑兵军,有1万余人,无马,枪仅千余,王震兵团进军临夏时,该军一触即溃,军长韩起功被马步芳下令枪毙,青马省府秘书长高文远将手令压住,才捡了一条命,后来在半路被手下抢去全部细软,并暴打一顿,这个河西围剿西路军的青马干将,一个骑兵军长,骑了一头牦牛到只要2000新兵,在王震兵团渡河时自行散去。

这就是49年青马军事集团覆灭前的全部兵力,全部加起来在八万人左右,骑兵约占半数。

最初,说说十万骑兵这个噱头。

青马从来也没有什么十万骑兵,仅这些人马,对于青海当时的148万人口来说,已是不堪重负。青马兵源基本来自农业区,牧业区是以马代丁,这就意味着,当年农业区每六个人里就有一个去给马家当兵,可见马步芳穷兵黩武已至竭泽而渔的地步。拔门兵,征军马,历来是马步芳的头等大事,但受人口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即便他想搞十万骑兵,青海民众也没那个负担能力。

仅有五万兵力的青马,在兰州为什么非常难打?在彭总的陇青战役总结中,八个字,总结的清清楚楚:工事坚固,敌人顽强。

山地攻坚战役怎样最终把顽敌摧垮?占领沈家岭、营盘岭两大主阵地的时辰,许光达司令员给彭总的报捷电中,还是八个字,说的清清楚楚:刺杀给敌杀伤最大。

配备自动火器,马家军的阵前反击被称为亡命反冲锋,就是打倒一波又扑上来一波,突击队弹药迅速用尽,速射武器消耗的更快,二梯队时时被火力封锁上不去,如果没有近战肉搏的勇气,即便付出8700人的伤亡,也拿不下自动打白刃战的对手,没有一个不是难打的强敌。

远离戏说,回归野史。一野部队解放兰州最该令后人留念的,也是八个字:英勇顽强,刺刀见红!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