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是大吹大擂,感觉本人对音乐的鉴别力确实是蛮强的。这话从何说起?
手里有一些古典CD盘,不知为什么,在陆陆续续收来的这些盘中,竟然有4张是勃拉姆斯的第二钢琴协奏曲——这概率也太高了吧?!这4张碟分别是巴克豪斯、鲁宾斯坦、吉列尔斯和波利尼的版本。
从我收“盲盒CD盘”的概率来看,这首乐曲的反复率列为第一当无出其右。为什么如此多钢琴大师都宠爱这首钢琴协奏曲并精心灌录唱片呢?而为什么众多音乐爱好者又很喜欢这首作品呢(这一点,从我以不同渠道淘来这些盘就可以看出)?看来定是因为这首钢琴协奏曲的风格独特,创作技巧令人赏心顺眼,并能带给人极大的心灵震撼和艺术享受。
勃拉姆斯的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第83号),完成于1881年7月,同年11月9日在布达佩斯歌舞会场音乐厅首演。这是勃拉姆斯两次访问意大利的收获,评论家们都认为这部协奏曲与意大利风光有关,表达了意大利的“暮春初夏”。
按《CD圣经》的评价:
乐曲包含四个乐章,分别为: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用圆号的呼唤开始,钢琴以翻腾的琶音进入后,中段有暴风雨般的展开,尾段的炫技用了八度颤音。
第二乐章,热情的快板。交响曲一样的谐谑曲,而且气势绚丽,钢琴似乎在乐队的波涛中翻腾。
第三乐章,行板。其中的慢板有夜曲般的情调,次要旋律来自歌曲《我越来越惊醒》。
第四乐章,优美的小快板,回旋曲。钢琴的旋律愉快而又诱人,结尾又转向极其辉煌。
这首作品因其雄伟,被称为“有钢琴独奏声部的交响曲”。钢琴大师霍洛维兹评价道:没有其他钢琴作品能比它更伟大。
在我这4张同一曲目的CD片中,首先淘汰的是吉列尔斯的版本,送给朋友了。而我最喜欢的版本则是巴克豪斯和指挥大师伯姆的录音。钢琴大师巴克豪斯录制这张唱片时已经80多岁,但他雄风犹在,表现力度非凡。他的演奏雄壮而又质朴、自然,速度不是很快但内涵深邃。巴克豪斯就像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哲学家,带领我们徜徉在意大利的春夏之交。
正如本文标题——太佩服本人的耳力了。因为一天偶然查阅《音乐圣经》,发现上面果然是把这个录音推荐为最权威版本。同时也推荐了鲁宾斯坦的版本为优秀。
说个风趣的事。巴克豪斯这张盘并不是原版,而是国内仿的,由于原来的CD机光头不好,听不了,险些被我送人。后来用DVD机听了一遍,觉得演奏得非常好。现在换了CD机再听,当然是好的不得了,真是百听不厌啦。
当然,巴克豪斯、鲁宾斯坦、吉列尔斯和波利尼这4位可全都是世界顶尖钢琴大师,要想区分他们的演绎水准,所使用的播放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不开玩笑地说,没有好的回放设备,可真的是“什么也听不出来”。我使用的是一台美国Bel canto CD机,与之搭配的功放是naim。关于这台CD机,在下面这个帖子上有所引见。
我使用的第30台CD机:美国Bel canto|还原美好的声音
最初要说的是,巴克豪斯和卡尔·伯姆两位音乐大师演绎的这个版本确实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权威典范,各位古典音乐爱好者可一定要找来收听鉴赏。这张盘上还录有莫扎特的一首钢琴协奏曲,可谓超级好听又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