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太極祭鍊玄科》,一卷,原題金蓋山費撥雲先生授,門人周來學述,凌復旦重加訂正。原書爲光緒己丑年(1889)孟夏浙省杭城弼教坊(卽今浙江省杭州市平海路東端與中山中路交接處南側一帶,俗稱狗兒山巷,宋名睦親坊。)瑪瑙經房刊刻。最前有《太極祭鍊語略》,題鄭所南先生著,撥雲道人費陽熙節錄。此內容卽明《正統道藏》洞玄部方法類《太極祭錬內法》(《太極祭錬内法議略》)節錄。大旨在闡述祭鍊之法,旣是鍊本人造化,以度幽魂。全仗眞心內鍊,其符其呪,乃寓我之造化耳。故行法者,存想尤當專一。或存想微差,念慮畧動,匆遽不清,幽魂皆不得受度。其次有道光庚戌(1850年)重陽日費陽熙作《太極祭鍊主旨述略》,其內容爲祭鍊節次,及平日靜坐散齋之法。注释部分卽《太極祭鍊科》。其內容卽祭鍊六道四生孤魂滯魄等衆的科儀程式。全書次要分爲開壇灑淨、禮師三獻、追攝魂儀、施食度亡、傳授戒言等內容,其中次要運用《大洞玉章》、《太上五㕑經》、《靈書中篇》、《九天生神章經》等內容,加以祕咒(多數初次所見)神符,以資亡魂脫離苦趣、往生仙界,但科儀中所有符牒等皆只要名稱。書後有咸豐丁巳年(1857)立秋日門人沈來翰雲門“原跋”一篇,講述費撥雲先生授《太極祭鍊玄科》及捐梓刊行始末。書末有光緒七年(1882)辛巳龍門十三代希賢王來因《重刊太極祭煉科跋》一篇,講述此本原書得來由來,以及諸君重修審校刊行始末。科儀中多用變神之法,以符《太極祭錬內法》之用,但與大明嘉靖丁巳年(1557)劉中仁(玉玄子)之《太極仙翁積功超袓神鍊玄科》、大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勅封妙正眞人婁近垣《太極靈寳祭煉科儀》等皆有差別,乃另一《太極祭煉科儀》,三者內容可互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學習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