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你不晓得的历史 不被26野史承认的王朝或政权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激您的支持。

五千年的中华历史,五千年‬的‬长江黄河‬,一路‬走来‬,二十四部历史巨著,讲述‬着‬江山社稷的变迁,人事‬浮沉‬。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了‬解那‬些‬中华五千年来‬不被‬二十四‬史承认‬的‬王朝‬或者‬政权‬,他们‬都有‬哪些‬呢‬?

自公元一世纪东汉王朝开国后,著名历史学家班固、班昭及班彪父子三人,有感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记录汉朝历史只截止到了西汉武帝太初年间,离西汉灭亡大约还有近百年时间,于是决定完成记录整个西汉王朝的历史巨著《汉书》。从此以后,后代修前朝历史成为历代王朝的惯例,南北朝乱世时代除外,这一时期的史书基本都完成于唐朝。

史书‬分为‬纪传体‬和‬编年体‬二种‬,而纪传为野史。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后“野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清朝乾隆年间,由翰林院选定,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为野史,具体是:

此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史学家柯劭忞撰又‬修了《新元史》,1921年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以《新元史》为“野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1914年设立清史馆,编修工作历时十四年,至1927年,主编、曾任清朝东三省总督的赵尔巽见全稿已初步成形,担心时局多变,遂决定以《清史稿》之名将各卷刊印出版,则构成“二十六史”。

野史记载,从秦扫六合统一天下开始,到清帝溥仪退位结束,中国真正的大一统王朝只要十二个,分别是:秦、西汉、新朝、东汉、西晋、隋朝、唐朝、武周、北宋、元、明、清,另外还无数十个割据性质的政权,其中大多数载入野史。但在真实的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王朝、国家或‬政权‬不被野史承认,我们‬今天‬就‬按照‬时间‬顺序详细‬的‬了解‬一下。

寒浞政权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王朝。但是不为人知的是,夏朝曾有过长达数十年的灭亡时期,而已经灭亡了夏朝的这个人就是寒浞。

寒浞,大约生于公元前2013年,大约被杀于公元前1933年,妘姓,又名韩浞、寒漪,寒浞政权的建立者。 寒浞是伯明氏后代,其祖先为黄帝的车正哀,因哀有功于黄帝朝廷,黄帝将他封于寒(今山东潍坊市一带),其属地称为寒国(也称伯明国),其族人后来便以寒为姓。寒浞出生在夏王仲康七年,这个时候夏朝国势衰微。

夏朝第二代君主太康因为荒废国政,被诸侯后羿废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太康失国‬”。寒浞此时正好被族人驱逐,无处可去,他听说了后羿的事迹,觉得羿真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便决定前去投奔他。但寒浞为人阴险狡诈,而且野心勃勃,他也想取后羿而代之。到了后羿十九年,朝中的大臣几乎都成了寒浞的亲信,寒浞认为篡位时机时机已经成熟,便杀死后羿,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寒,以庚辰年为寒浞元年。

寒浞建国时,夏朝已经建国数十年了,虽然被后羿夺取了国都,但夏朝仍占据大半领土。寒浞篡权后,厉兵秣马,发展生产,从在位第十一年,也就是夏王太康之孙相在位第十九年起,发起了彻底灭亡夏朝的和平。经过近十年和平,寒浞军攻破夏朝另一个国都帝丘,夏王相及族人皆被寒军杀死,夏朝正式亡国,夏朝的统治区域全部控制在了寒浞手里。

寒浞六十年,夏王相的遗腹子少康率领收复了中原地区的大部,攻打寒浞的老巢鄩都城。此时寒浞已经年近八十岁,无力征战厮杀,他的部下见大势已去,在夏军围城的时候突然反叛,从妃子的被窝里光着屁股拉出来,打开城门把寒浞献给了少康。少康下令将他处以极刑,同时命令将寒浞一族斩尽杀绝。夏王少康夺回了属于自家的天下,结束了寒浞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但是,寒浞在位六十年,统治夏朝四十年的历史被刻意的忽略了。

张楚政权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在秦末农民和平的导火索大泽乡起义后,领导人陈胜、吴广率起义军攻占秦朝陈郡(河南淮阳)后建立“张楚政权”。

陈胜打出楚的旗号,十分利于迅速扩张队伍与势力范围,曾一度发展至今天河南安徽的大部分地区。“张楚”政权的建立,迅速在全国构成

在农民革命洪流的推动下,一些贵族残余势力也纷纷收罗旧部,起兵反秦,秦末汉初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刘邦、项梁、项羽、英布、彭越等都出自反秦大起义。

陈胜确定了“主力西征,偏师略地”,最初推翻秦朝统治的总体战略,任命吴广为假王(副王),率领起义军主力西击荥阳,取道函谷关,直捣秦都咸阳。同时“令铚人宋留将兵定南阳,入武关”,进而迂回攻关中。随后又任命武臣、邓宗、周市、召平等为将军,分别北渡黄河,进攻原赵国地区(今山西北部、河北西南部),向南攻取九江郡,深入淮南地区;进攻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北)、魏国旧地,攻取长江下游、黄河以南大梁(今开封)等地区。但吴广久攻荥阳不下,大军西进受阻,陈胜决定另派周文为将军率兵西击秦,利用吴广大军牵制秦军主力的条件,绕过荥阳,直取函谷关。周文大军斩关夺隘,势如破竹,不断打到离秦都咸阳仅百余里的戏地(今陕西临潼境内)。

进军途中,百姓奋起响应,队伍不断扩大,当时已拥有战车千乘,士兵数十万人。秦二世依少府章邯之谋,赦免在几十万刑徒,封章邯为将军,临时组编军队阻击起义军。农民起义军被秦军打了个措手不及,被迫退出关中。周文大军失败后,章邯带兵继续东进,起义军将领田臧与吴广意见不合,假借陈胜之名杀害了吴广,导致这支部队全军覆没。

随着反秦斗争的开展,陈胜派往各地的将领各存异心,争相称王,起义军内部公开分裂。群起响应的各地英豪也不再听陈胜节制,直接孤立了作为反秦主力的陈胜“张楚”政权。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9年),陈胜亲率农民军将士与秦军展开激战,竟被跟随本人的车夫庄贾杀害。陈胜被害,旧时侍从、将军吕臣在新阳(今安徽界首北)重举义旗,组建“苍头军”,从秦军手中夺回陈县,处死了投降秦军的叛徒庄贾,重新竖起“张楚”大旗。

陈胜从谋划起义,到称王立国,再到兵败被害,前后不过半年时间,但他点燃的反秦烈火烧红了大半个中国。三‬年后,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杀入咸阳,推翻了暴秦统治,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陈胜死后,被辗转埋葬在芒砀山主峰西南。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派30户丁役守护陈胜墓,并按王侯待遇对陈胜年年杀牲祭祀,但是有汉一代却不曾将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建立的“张楚”列入野史予以承认。

西楚政权

“西楚”政权之所以不被后世野史承认,缘由再清楚不过了,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就是打败了项羽才得以建立四百年大汉江山,怎样可能承认“西楚”政权的合法性呢?

楚汉相争期间,从诸侯接受项羽册封来看,等于诸侯们默认项羽的领导地位,以至于《史记》中,司马迁也曾将项羽的传记列入《本纪》,这只要是天子才有的待遇。

刘邦建国后,抹掉了“西楚”政权存在的一切证据,并将汉朝的元年,定在秦朝灭亡那一年,也就是楚汉和平开始那一年,即公元206年,证明大汉王朝和皇帝刘邦压根就不承认有项羽这样一位“人杰鬼雄”存在过。

南越政权

公元前219年,就是秦统一天下的第三年,秦始皇嬴政命大将屠睢率五十万大军分五路,攻取东瓯和闽越(浙江、福建)及南越(广东)、西瓯(广西)。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任命任嚣为主将和副将赵佗继续进攻西瓯、骆越各部落,经过艰苦征战,整个岭南由此划入了秦朝的版图。秦始皇将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三个郡。秦将赵佗任龙川县令后,上书朝廷要求从中原迁居五十万的居民至岭南。据记载,秦代的移民大致有五批,为了稳定军心,处理战后驻留士兵的配偶问题,南海郡向朝廷申请加派三万单身女性来岭南,其理由十分委婉:“为来自北方士兵补衣服”。秦朝最终批准这个申请,但是在数额上打了对折折扣,一万五千名中原寡妇和未婚女子被迁到了岭南。秦末,南海郡尉任嚣病危,委任龙川县令赵佗代职。任嚣死后,赵佗即起兵隔绝五岭通中原的道路。

公元前208年,任嚣病重,死前召见赵佗,嘱其依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之利建国,并代行南海郡尉之职。三年后,赵佗兼并桂林、象郡,统一岭南;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国,自号“南越武王”,一个南到越南中部及海南岛、北达五岭、东临大海、西至滇黔桂交界处的割据政权南越国诞生,国都设于番禺(今广州)。

公元前202年初,楚汉和平结束,汉高祖刘邦不承认南越国,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封给长沙王吴芮。公元前前196年夏季 ,刘邦迫于情势,承认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为赵佗所有,遣陆贾封赵佗为南越王,赵佗受汉高祖所赐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南越国遂成汉朝的藩属国。到了前180年,吕后崩,汉朝预备攻打南越的军队撤回。南越国乘机对东边的闽越国用经济手段施加影响,对西边的西瓯、雒越等部落加强控制,赵佗自称“南越武帝”。

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刘恒即位,派人重修赵佗先人墓,置守墓人按时祭祀,并给赵佗的堂兄弟们赏赐了官职和财物,又命陆贾再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归汉。赵佗再次接受了陆贾的劝说,除帝号复归汉朝,但在国内仍然继续用着皇帝的名号。

公元前137年,南越武王赵佗崩,其孙赵昧继位。赵佗在位时为保全本人这片独立王国,极力体现与中原的异同。赵佗在给汉文帝的上书中强调本人是“蛮夷大长老”,更以“椎髻箕坐”的面目会见汉朝使臣,以示与中原华夏不为一类,谋图使汉朝彻底放弃兼并南越。到了公元前112年冬季,汉朝大军攻占国都番禺,南越国灭亡,整个南越国历五王,凡九十三年。

史籍中岭南称烟瘴南蛮之地,岭南文明史始于秦平定岭南,赵佗实施“和辑百越”政策,引入中原农耕技术与先进文化,使岭南地区迅速从刀耕火种的氏族社会平稳进入农耕文明时代,同时又将异域文化和海洋文化引进岭南,开启了岭南文明千年辉煌。但在后世史书中从来只承认南越国是汉王朝的藩属,不是独立建国的政权。

新朝政权

西汉末年,各种社会矛盾空前尖锐,西汉王朝已经积重难返,王莽一步步走向权利的顶峰。

公元8年12月,王莽废黜西汉王朝末代皇帝孺子刘婴,代汉建建国,国号就是“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为缓和阶级矛盾,缓解社会危机,王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托古改制”的新政,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为国有,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一夫百亩,目的是处理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但是完全无法执行;禁赏奴婢;推广国营事业;改革币制等。但是政令繁琐,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终失败,天下义军群起。

新朝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新朝被绿林起义军军推翻,王莽兵败被杀,尸体被大卸八块,惨不忍睹。 新朝只是两汉之间的过渡时期,绝没有可能被历代野史承认是正统王朝。

更始政权和的建世政权

两个不被野史承认的王朝有相同之处,都是西汉末年在反对新朝王莽政权的过程中,被义军拥立的西汉宗室后裔所建立的,分别是刘玄的“更始”政权和刘盆子的“建世”政权。

刘玄南郡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自称是西汉皇室后裔,西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族兄。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在淯水(今河南白河)之滨拥立为皇帝,年号更始。同年新朝灭亡,刘玄入主长安。公元25年,更始政权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崩溃,刘玄向赤眉军出降,献出传国玉玺,更始政权灭亡。不久,刘玄被赤眉军所杀,后刘秀大将邓禹遵刘秀之意将刘玄安葬在长安附近的霸陵。

刘盆子,泰山郡式县(今宁阳县华丰)人,为西汉远支皇族,汉高祖刘邦之孙城阳景王刘章之后。刘盆子祖父刘宪元帝时被封为式侯,父刘萌嗣在王莽篡位后被杀。刘盆子与兄刘恭、刘茂被掠入赤眉起义军,从事放牧,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赤眉军领袖樊崇等拥立刘盆子为皇帝,建元建世,史称刘盆子为建世皇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赤眉军兵败,刘盆子投降刘秀。汉光武帝刘秀厚赐刘盆子,任命刘盆子为刘秀叔父赵王刘良的郎中。后来刘盆子因病双目失明,刘秀又下令用荥阳的官田租税来奉养,刘盆子从此靠均输官地生活,直到去世,逝年史书无记载。

作为两汉政权之间的过渡时代,刘玄与刘盆子注定不可能被野史当做皇帝来记载。

袁术仲氏朝

公元190年,汉末权臣董卓在关东十八路诸侯大军的强大军事压力下,预备撤离洛阳时,将历代相传的意味皇帝权力的传国玺丢失。作为讨董联军一员的长沙太守孙坚不测在洛阳城的废墟中找到了传国玺并将其保管。孙坚当时为割据淮南的军阀袁术部将,袁术则是割据河北的另一个大军阀袁绍的庶兄弟。当袁术得知孙坚得到传国玺,便劫持孙坚的妻子,迫使孙坚将传国玺交给他。

新三国剧照

公元196年,孙坚之子孙策攻打刘繇、王朗等治下的江东地区时,袁术自认为已稳稳掌控了淮南地区,于公元197年初自称“天子”,在淮南建立了仲氏朝。

袁术此举被天下各路军阀公认视为叛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以大汉朝廷的名义汉廷向孙策和吕布两人下诏,敦促他们讨伐袁术。得知袁术自称“天子”,孙策和袁术决裂,袁术因而得到了广陵和孙策攻占的江东地区。同时,吕布在淮北击败袁术并在当地虏掠。袁术为扭转局势派军攻陈,但被曹操击败 ,袁术转移到淮南。袁术的情境恶化,仓库空虚,军力不足以抵抗攻击,于是焚烧宫室,逃入潜山投奔旧部雷薄、陈兰,但被拒绝。

袁术写信给哥哥袁绍,许诺一旦袁绍肯助他,就以传国玺相赠。袁绍派儿子袁谭迎袁术入青州,途中遭到曹操截击,袁术只得前往淮南,最终于公元199年袁术在回都城寿春途中病死,而他所建的建立的朝代“仲氏朝”无论当世还是后世没有任何人承认,自然不会列入野史

桓楚政权‬

桓玄,是东晋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人,东晋世家大族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东晋大司马桓温之子。

晋安帝元兴二年2月,桓玄受封为大将军,9月又自称相国、封楚王、加九锡、领十郡。晋安帝元兴二年(公元403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控制朝廷军政大权的楚王桓玄逼迫下,晋安帝司马德宗献上国玺,禅位于桓玄。十二月三日桓玄正式称帝,国号楚,改元永始。后世史家称桓玄建立的政权为“桓楚”。

桓玄篡位以后,骄奢荒侈,游猎无道,通宵玩乐。百姓疲惫困苦,民心思变。北府旧将刘裕、何无忌与刘毅等人于是乘时举义兵讨伐桓玄。

永始元年(公元404年)二月二十七日,刘裕等人正式举兵。桓玄战胜出逃,挟持晋安帝至江陵,在江陵署置百官,并且大修水军,不足一个月就已有兵二万,但其政权已经人心离异。之后‬何无忌击败桓玄所派的‬何澹之等军,攻陷湓口,进占寻阳,然后与刘裕‬等不断西进。

永始元年(公元404年)五月二十六日,在江陵城西桓玄被杀,享年三十六岁。

之后刘裕建立‬刘宋‬王朝‬,可想而知“桓楚”这个伪朝廷无论如何不会被新朝刘宋承认的。虽然桓楚一度取代过东晋,但历史上并无人承认桓楚这个朝代。

南北朝萧梁末年‬的‬“伪汉”

侯景,本姓侯骨,字万景,朔州(今山西朔州市)人,属于五胡之一的羯族。

侯景少年时做过北魏怀朔镇功曹史,后在六镇起义时率部投靠了契胡贵族尔朱荣,尔朱荣死后率众投降高欢。高欢子高澄上台后,侯景于梁武帝太清元年(公元547年)率部投降南朝梁。由于梁武帝希望借侯景的力量北伐成功,所以接受了他的投降,给他很高待遇,封河南王、大将军、持节。

高氏东魏提出与南梁和解,侯景感到恐慌。梁太清元年(公元548年)八月十日,侯景起兵于寿阳,揭开侯景之乱的帷幕。

太清元年(公元548年)十一月初一,萧正德登基为皇帝,改元正平,封侯景为丞相,并加紧对台城的攻势。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侯景攻破台城,梁武帝萧衍被其饿死,侯景又立太子萧纲为皇帝,侯景自封为大都督,后又自封为“宇宙大将军”。

梁大宝二年(公元551年),侯景废萧纲,再立豫章王萧栋为帝,改元天正。同年,再命萧栋禅让,侯景登基为帝,国号为汉,改元太始。

承圣元年(公元552年),侯景被陈霸先、王僧辩击败,企图逃亡,被部下所杀。梁元帝萧绎下令将他的脑袋悬挂在江陵闹市上示众,然后又把头颅煮了,涂上漆,交付武库珍藏, 5个儿子全部被杀。

大许政权‬

宇文化及是匈奴人,姓破野头,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北周上柱国宇文盛之孙,右卫大将军宇文述长子。

隋炀帝杨广为晋王时,宇文述曾参与策划拥立杨广为太子。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七月,隋炀帝乘龙舟游幸江都,瓦岗军占据了洛口(今河南巩县东北),截断了隋炀帝西归之路。扈从帝驾的骁果禁卫军大多是西北关中人,久居在外,思亲思乡思归心切,又见隋炀帝不想西归,却欲久留江东,人心益加不安,便谋划叛帝西归。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十日夜间,宇文化及率领叛变的禁卫军缢杀隋炀帝,率隋官兵十余万众西归关中。宇文化及的人马行进到徐州时,被瓦岗军所败,大多数将士开始逃亡而去。

宇文化及叹曰:"人生故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于是鸩杀本人所立的傀儡皇帝杨浩,僣皇帝位于魏县,国号许,建元为天寿,署置百官。

立国半年,第二年‬,河北义军首领窦建德活捉了宇文化及,列举了他弑君害民的种种罪行,把他和两个儿子一同斩杀。

武周政权

武曌,公元624年-公元705年12月16日,即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05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独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

武则天为何要定国号为“周”呢?首先是为显姓氏,掌根本。据史书记载:“武氏出自姬姓,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首曰武,遂以为氏”。以“周”为国号,显然有尊崇周显示根本之意。其次表示要效法古代盛业,创造新的奇观,中国古代的太平盛世,在唐人看来,惟周、汉而已。

武则天向来坚持应承周的观点,所以以“大周”为号,也是为了表明本人承周律治盛业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抱负。实际上,在新旧《唐书》及此后历代史书中,武则天的皇帝之号“则天大圣皇帝”不断被承认,史书不承认的只是她所建立的那个国祚十五年的“武周”政权,史家们与将武则天当政时期列为唐朝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大燕政权

安禄山(公元703年1月22日—公元757年1月29日),本姓康,字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粟特族。唐朝时期藩镇、叛臣。

公元756年正月一日,安禄山在攻占洛阳后称帝建国,国号大燕,历史上又称伪燕,称雄武皇帝,并改天宝十五年为圣武元年,定都洛阳,以范阳为陪都。

燕国内部矛盾重重。内部的争权夺利,经历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四位皇帝,在唐朝的进攻中坚持七年被消灭。作为叛军建立的伪朝廷,不被唐朝和后世历代史家认可很正常。

大齐政权

黄巢(公元835年-公元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其所领导的黄巢起义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民和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十二日,黄巢率领义军攻进京师长安,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十三日,黄巢进入太清宫。翌日,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

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四月,唐诸镇兵从四面八方会集京师,黄巢连战失利,其他诸道兵也乘机发起攻击,四月十四日,李克用军攻入长安,黄巢力战不胜,遂连夜撤离长安。直到公元884年6月15日,黄巢败死狼虎谷,黄巢“大齐”随之覆灭。

大齐政权和楚政权

两宋之际刘豫所建的“大齐” 和 张邦昌所建的“‬楚”两个伪政权是异族入侵之时由投降卖国的中原王朝官员所建立的,附逆北方游牧政权的“伪朝”。

刘豫,宋永静军阜城(今河北永静县)人,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拜济南知府,金军围城时降。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朝伪封刘豫为“大齐皇帝”,建都大名(今河北大名县),册文有“世修子礼”等语,使用金朝“天会”年号,恭奉金朝命令,改元阜昌。

刘豫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迁都汴京,派子刘麟、侄子刘猊及宋朝叛将李成、孔彦舟等人,配合金军侵伐南宋,攻占襄阳等地。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岳飞大破李成,收复襄阳等地。派遣儿子刘麟会合金军渡淮南侵,屡战屡败,招致金朝日益不满。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征发中原民兵大举伐宋,没有得到金朝协助,导致大败溃退,伤亡极重,民怨沸腾。次年,金朝废除伪齐,刘豫迁居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卒于‬宋史‬记载‬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金史则记载为皇统六年(1146年)。刘豫建立的齐国共存在八年。

张邦昌,北宋永静军东光张家湾(今河北省阜城县大龙湾),进士出身,宋徽宗、宋钦宗朝时,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少宰、太宰兼门下侍郎等职务。

张邦昌

太宗一概否决,在宋齐愈,王时雍等人支持下,金人“劝进”张邦昌。张邦昌诈病拒绝登基,百般推脱,甚至以自裁相对,但最初金人以屠城相要挟,迫张邦昌就范。张邦昌坚决制止朝廷官员向他跪拜行大礼,与朝廷官员开会聊天时自称为“予”而不是“朕”,公文往来时用“手书”而不是“圣旨”。后来金国大军预备前往北国,已经身为“皇帝”的他却身服缟素,率领满朝文武,亲身向其时已身陷金军牢笼的徽、钦二宗遥拜送行。

金军一撤,张邦昌立刻大赦天下,最终决定还政,献大宋国玺,立康王赵构,并在手书中阐明“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张邦昌被金人逼迫当了32天大楚皇帝后,捧着玉玺还政赵构时,却被他杀了,理由很可笑,在皇宫玷污宫人。张邦昌读罢赐死诏书,徘徊退避,不忍自尽,执行官逼他就死,最初登上平楚楼,仰天长叹数声,自缢身亡。

张邦昌确实没有叛国之心,赵构才是人格极度可鄙之人,他杀张邦昌的次要缘由,就是张邦昌的存在对他的位置具有要挟,绝对与抗金无关。

刘豫和张邦昌这两个注定被钉上历史耻辱柱的罪人,即便有万般无法,但助纣为虐,最终难逃千秋骂名。

永乐朝

北宋末年,江南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建立“永乐朝”,时间大致在公元1120年至公元1121年;

方腊(?—1121年10月6日),又名方十三,睦州青溪县(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人,一说歙州(今安徽省歙县)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首领。

电视剧水浒传剧照方腊

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方腊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不久占领杭州,并得到多地响应,东南震动。

宣和三年(1121年)初,被童贯率军击败,方腊率余部退守睦州青溪帮源洞和梓桐洞。四月,方腊在梓桐峒的石涧中被俘,押解京师,八月二十四日被处决。

天完政权

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徐寿辉所建立的“天完”政权,时间大致在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到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

天完政权,由元末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徐寿辉所建立,建于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国号天完,定都蕲水(今湖北浠水),国土面积约在黄州与浠水一带。后来又成功夺取江西与湖南一带,定都汉阳(今湖北武汉汉阳区),年号太平。

天完政权的最高领导人为徐寿辉,其次分别为太师邹普胜、元帅倪文俊、将军赵普胜、傅友德。听说天完军人人信奉佛教,军服背后皆刺佛字,以为可以刀枪不入。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大将军陈友谅趁天完军出击采石之时,弑君夺位,改国号为大汉。至此,历时十年的天完政权寿终正寝。

陈‬汉政权

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陈友谅所建立的“汉”政权,时间大致在公元1359年至1364年;

陈友谅(公元1320年-公元1363年10月3日),字九四,湖北沔阳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元末陈汉政权建立者。

公元1351年,徐寿辉起兵建立天完政权,陈友谅投效。后挟徐寿辉,迁都江州,自立为汉王。次年,攻陷鸠州,杀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进攻朱元璋,但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年四十四岁。

电视剧朱元璋剧照

大夏政权

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玉珍所建立的“大夏”政权,时间大致在1363年至1371年(明朝洪武四年);

明玉珍(公元1331年―公元1366年),元末大夏政权的建立者。元末随县(今湖北省随州)人,家世务农。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农民和平迸发,明玉珍集乡兵千余人屯青山,结栅自固。至正十三年冬,参加徐寿辉领导的西系天完红巾军,任元帅。至正二十年夏,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不服,不与相通,自称陇蜀王。之后,受刘桢等人拥立称帝。国号大夏。1366年,明玉珍病故,后大夏被朱元璋明军所灭。

韩宋政权

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韩山童和其子韩林儿所建立的 “大宋” 政权,史称“后宋”、“韩宋”,年号龙凤,时间大致在元朝至正十五年(公元1351年)至公元1366年;

电视剧朱元璋小明王韩林儿剧照

1351年5月,韩山童与刘福通、杜遵道等在颍上(今属安徽)发动起义,韩山童被捕牺牲。1355年2月,刘福通在亳州拥立韩林儿为帝,国号宋,改元龙凤,12月移驻安丰。1358年5月,迁都汴梁。1359年8月,汴梁失守,复据安丰。1363年,朱元璋迎韩林儿居滁州。1366年12月,朱元璋以迎赴应天为名,令廖永忠沉韩林儿于瓜洲江中,韩宋亡。

大周政权

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士诚所建立的“大周”政权,时间大致在公元1354年公元1367年;

张士诚(公元1321年8月23日-公元1367年10月9日 ),男,汉族,元朝泰州白驹场亭人(今盐城大丰区白驹镇 ) 。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张士诚率领主力军进驻平江,把平江改名为隆平府。接着,张士诚定都隆平府,把承天寺改建成王宫,并设立了省、院、六部等行政机构,任命李行素为丞相,张士德为平章,蒋辉为右丞,潘元明为左丞,史文炳为枢密院同知,周仁为隆平太守。至此,大周政权初步成立。

大顺政权

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顺” 政权,时间大致在公元1644年至公元1645年;

大顺政权是指明天启年间,1627年3月,陕西白水农民王二率几百人攻入澄城县,揭开了席卷西北中原的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1643年3月,李自成建立政权,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国,国号大顺。

大西政权

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所建立的“大西” 政权,时间大致在公元1644年至公元1645年;

大西是明末张献忠创立的割据政权。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张献忠于凤阳首称“古元真龙皇帝”。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张献忠相继于舒城、六安两度草创政权,建号“天命”。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据黄州称“西王”。同年,张献忠于武昌创建“大西国”,称“大西王”。大西天命三年(公元1644年),张献忠于四川成都称帝,国号仍为“大西”,并改元“大顺”。大西国全盛时辖今四川和重庆大部地区。

东宁政权

京,郑经继位后,改东都为“东宁”,并以其为国号。

制度上,东宁奉南明正朔之永历年号、礼遇许多明王朝宗室,以大明延平王、招讨大将军的身分号召恢复明朝;但实际上,东宁是一个独立行政、以郑氏王族为最高元首的独立王国。历经郑成功、郑经及郑克塽等三世,当时西方人亦称之为台湾王国、福尔摩莎王国。

东宁政权,时间大致在公元1644年至公元1683年;

大周政权

吴三桂在康熙13年,称周王,此时还没有称帝,但是他已经在此时高举大旗起兵抗清了。到了康熙17年,觉得周王已经不足以号令天下了,于是就自称成为了皇帝,国号“大周”。

吴三桂在康熙17年病死的,所以说他称帝的时间非常短,只要5个多月而已。他去世以后,他的孙子吴世璠承继了大周的皇位。

时间是在‬“三藩之乱”末期的公元1678年至公元1681年。

康熙王朝剧照

中华帝国

1915年12月12日始,至1916年3月23日结束。中国已经进入民国时期,袁世凯贼心不死,复辟帝位,企图开创一个新的王朝。结果事发之后,激起全国人民强烈反对,最终仅仅做了83天的皇帝,就只能宣布放弃。袁世凯自称“洪宪大皇帝”。改民国5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

中国历史上不被正史承认的各品种型的王朝或政权‬,时间跨度长达三千多年。不管是不是被野史认可和‬承认‬,但现实上这些政权早已经成为五千年中华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不晓得‬大家‬还‬晓得‬哪些‬不被‬野史‬承认‬的‬政权‬呢‬?

尊崇各位读者,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由本人整理而成。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会尽快处理,谢谢!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