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周书·泰誓下》学习之二十九
时厥明1,王乃大巡六师2,明誓众士3。
译:周历文王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己未(56位),周武王大规模巡视六军,明誓众将士。
注:1.厥明:戊午日的第二天,己未日(天干地支第56位)。
2.六师:六军,指讨商大军。3.众士:众将士。
议:《泰誓》三篇是周武王伐殷商纣王的誓师词。《泰誓下》是周武王六军讨伐殷商王受的誓师会,号令六军将士们同仇敌忾,一鼓作气,向着预定的目标前进。
《洛阳——老君山》照片有头条提供,敬谢!
王曰:“呜呼!我西土君子。天有显道1,厥类惟彰2。今商王受,狎侮五常3,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斮朝涉之胫4,剖贤人之心5,作威杀戮,毒痡四海6。崇信奸回,放黜师保,屏弃典刑,囚奴正士7,郊社不修8,宗庙不享9,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10。上帝弗顺,祝降时丧11。尔其孜孜12,奉予一人13,恭行天罚。”
译:周武王说:“啊!西方将士们。上天彰明昭著的法则,法则当彰显。今商王受轻慢五常,荒怠政事无所敬畏。自绝于天命,结怨于民众。斩断冬晨涉水者的小腿,剖取仁人比干之心,立威而杀戮,危害天下。崇信奸邪,放逐罢免太师和大臣,废除典常,贤士成囚奴,奉天祭地之礼不举行,宗庙不供奉,作奇技淫巧取悦妇人。上帝不依,降下断国运的惩罚。你们要努力不懈,来协助我,奉行上天的惩罚。”
注:1.显道:彰明昭著的原则。2.类:法度、法则。
3.狎侮:(xiá wǔ音侠五)轻慢侮弄。五常:五常即五典,人伦原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五常出自《尚书·虞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
4.斮:(zhuó音灼)古同“斫(zhuó音灼)”,斩断。
朝涉:晚上涉水之人。胫:(jìng音竞)小腿,从膝盖到脚跟的一段。相传商纣王见有人在冬季晚上涉水,认为其小腿耐寒,便下令砍下来让他看看。
5.贤人:指比干,子姓,商匡王(太丁、又名文丁)的次子,商德王(帝乙)的弟弟,商纣王(帝辛)的叔叔,任少师(相),周武王封比干“垄”即“国神”。
6.毒痡(pū音扑):毒害,摧残。
7.囚奴:指箕子,名胥余,官太师,商德王(帝乙)的弟弟,商纣王(帝辛)的叔父。正士:耿直之士。
《论语·微子》:“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8.郊社:祭祀天地。周代冬至祭天称郊,夏至祭地称社。郊:祭天。社:祭地。
9.享:祭祀。10.奇技淫巧:过于奇巧,让人着迷,却又无益的技艺与制品。淫:过分。妇人:妲己。
11.祝:断然。丧:惩罚。12.孜孜:努力不懈貌。
13.予一人:古代帝王的自称。
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商书》不会记载的事,《周书》都有记载着。殷商王受的罪行:
一是轻慢“五常”。
二是结怨于民,无故斩断人之小腿。
三是剖少师比干之心,为了立威。
四是囚太师箕子为奴,装疯保命,炮烙忠良。
五是奇技淫巧取悦妲己。
“炮烙刑罚”《史记·殷本纪》周文王从羑里放出后做得第一件事:“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之刑。”
子贡已经有一句话说殷商王受,《论语·子张》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所以我们看到这些残忍的场面,应该象子贡一样,一笑而过,不能太当回事。
读经典,看历史,要透过现象看到其本质,不被文字的表象和言语所迷惑。
《洛阳——云海美景》照片有头条提供,敬谢!
“古人有言曰:‘抚我则后,虐我则仇。’独夫受洪惟作威1,乃汝世仇。树德务滋2,除恶务本,肆予小子诞以尔众士3,殄歼乃仇4。尔众士其尚迪果毅5,以登乃辟。功多有厚赏,不迪有显戮6。”
译:“古语说:‘抚育我们是君主,虐待我们是仇敌。’独夫商王受大行威虐,是你们的世仇。树立美德需培埴,去恶需根除,所以我率领你们众将士,去歼灭你们的仇人。众将士要英勇坚决,成就你们的君主。功劳多的有重赏,不前进的处死。”
注:1.独夫:孤家寡人的人,指商纣王。2.滋:培埴,增长。
3.予小子:古代帝王的自称。4.殄(tiǎn音忝)歼:歼灭。
5.迪:启用。果毅:果断而坚毅。6.显戮:指处死。
议:本章周武王所说的“独夫”与《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曰:“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中的“一夫”两人的话是好像一撤。
“独夫”、“一夫”皆指孤家寡人的场景,与之对应的便是“得民心”之说。一般人常常有一个误区,认为“得民心”就是得“普罗大众”之心,实际上也不是那么回事。
我们看看一个女真族后改称满族的的清朝国度,仅仅凭仗几十万人口,就无力量推翻明朝《明史·食货志》记载的六千万人口的国度。用汉族文化的软实力和马上功夫的硬实力,瓦解明朝政权,获得二百七十六年(公元1636年——公元1911年)的统治权。换句话说,明朝未期虽有六千万人口,但不足几十万人的力量。
清朝“得民心”的胜利,是得全体满族人的民心,而这个民心足以摧毁明朝的政权。明朝之灭是软实力与硬实力之失,这便是文化的重要性。软实力是为防备,硬实力是随时有回击之力。
《洛阳——麦田》照片有头条提供,敬谢!
“呜呼!惟我文考1,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惟我有周诞受多方。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译:“啊!我先文王,如日月之照临,光芒普照四方,彰显在西土。我周邦被众诸侯所亲近。如果我打败了商王受,非我勇武,是先文王无罪;如果商王受打败了我,非我先文王有罪,是我无能。”
注:1.文考:周文王(姬姓名昌)死后,周武王(姬姓名发)颂之为文考。后用于帝王亡父的尊称。
议:这里也一样,是西土将士们的力量,后方是西土的全体父老乡亲。领袖是周文王、周武王;总领导是十人团队,《泰誓中》已讲;集团为三千臣子,《泰誓上》有记载。这里想起俊英之才,万人中之英才,可挡万夫。
《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周朝人才之多,是中华整部历史之最,为什么有这么多?因为“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朝有这样的心胸与气概,野之贤哲皆汇聚也,使历史的车轮浩浩荡荡。
丁酉年七月二十七
《洛阳——龙门石窟》照片有头条提供,敬谢!
上一篇:宋朝没有“誓碑”只需此相关之誓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