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历来备受争议。他出身底层,逃过饥荒,甚至当过和尚,但最终靠正确领导和聪明才智聚敛了天下英才,为他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础。而登基为帝的朱元璋却成了个狠角色,性情大变后不敢轻信任何一个人,包括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那些功臣。
为了不让本人的皇位遭到要挟,朱元璋把那些功臣杀了个遍,再加上一些贪官污吏,仅洪武四大案就杀了十多万人,这听起来的确让人不寒而栗。不过,虽然朱元璋杀人如麻,但是却有一些人他却不断不敢动,甚至因而人怒斥过本人的儿子,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人是位厨子,名叫徐兴祖。他早在朱元璋起义时,便以厨子的身份跟随,担任其饮食,战乱年间,总能让朱元璋吃饱喝好。可以说,朱元璋能够打下江山,这位厨子徐兴祖绝对也有一份功劳。当然,徐兴祖多年的服侍也不是白费,朱元璋称帝后对他恩宠有加,让他来皇宫做了御厨,荣华富贵自然也是享之不尽。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朱棡是朱元璋的第三个儿子,生于1358年,十三岁时被封为晋王。史籍中朱棡的记载是“修目美髯,顾盻有威,多智而残暴”。就是说朱棡此人眼型细长,须发很漂亮,人很聪明,眼神给人的感觉就是威风凛凛,但是有个明显的缺点就是为人骄纵残暴。朱元璋对这个儿子很喜爱,经常耳提面命。朱棡在他老爹的约束下,倒也规规矩矩的。
然而就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20岁的晋王朱棡离开京城前往山西就藩时,由于摆脱了朱元璋的约束,其残暴的本性暴露无遗,就在前往就藩的途中,朱棡鞭打了一名御厨,这名御厨就是朱元璋恩宠有加的徐兴祖。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连忙铺纸提笔,以八百里加急的快马,星夜传达敕谕。
在给晋王的教训里,朱元璋拿本人举例,说道:“老父我率领群雄平定祸乱,对人从未姑息过。唯独厨子徐兴祖,事我二十三年,我从未折辱过他。”
帝敕谕曰:“吾帅群英平祸乱,不为姑息。独膳夫徐兴祖,事吾二十三年未尝折辱。怨不在大,小子识之。”----《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实际上这并意味着朱元璋是个善人,而是当时他已经揣摩出一个道理,像陈友谅、张士诚这样的对头,像胡惟庸、蓝玉这样的“奸臣”,想谋害他并不容易,总得召集军马来杀,他怎样也能抵挡一阵子,总不至于亏输。就怕这些对头、奸臣暗自买通他身边的亲信之人,取他首级于睡梦之中。
其实,朱元璋的想法有些小人之心,但却有一定的道理。自古以来,死于近侍的皇帝确实不少,恐怕朱元璋深谙这一点,23年来,这才没让这位劳苦功高的徐兴祖受过一点冤枉。他担心的正是这位大厨哪天心情不好,直接给本人饭菜里面下点毒药,本人岂不是一生的功业都没了。
厨子徐兴祖在朱元璋的关照下不断做到了光禄寺卿,得善终。而打他的那位晋王朱棡显然没领悟到他老爹的良苦用心,不断嚣张跋扈,最终刚40岁就病死了,谥号晋恭王,葬在了西驼山。
上一篇:“你老子”、“老娘们儿”,看这些粗鄙的词古人怎样优雅地说出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