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Q妈
常听到身边很多妈妈抱怨说,本人也入了不少绘本,但经常遇到类似以下困境:
要么拿来绘本不晓得该从何讲起;
要么讲过一次后永世束之高阁;
要么一本绘本分分钟就讲完了;
要么看不懂绘本到底表达什么意思甚至本人都嫌弃本人讲的很无趣……
其实,家长只需要 Get 一点讲绘本的小知识,立马就可以让亲子共读时光愈加高效愉悦,而不是大眼儿瞪小眼儿——你讲得干干巴巴,孩子听得了无兴味,娃要么捂着耳朵拒绝听要么直接跑开……感觉本人买了假绘本有木有?
为了协助更多的家长更好地玩转绘本,接下来是纯干货分享「绘本的正确打开方式」!
首先,自问一个问题,你真的了解「绘本」吗?
国外盛行的绘本风刮进国内也没多久,很多家长未必真的对绘本有足够的认识。好像新产品一样,不了解,又何谈充分利用呢?
记得,第一次给一个朋友推荐绘本时,他问我绘本是不是绘画用的?囧~
绘本,又称图画书,英文译作 picture book。从中文名称里的「图画」二字和英文名称里的「picture」一词,不难看出,图画,图画,用图来说话,图画才是绘本的灵魂所在。
有图有字,图多字少,图画不是文字的附庸,图文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合奏出一首绝美乐曲。
彭懿老师曾给图画书下过一个笼统的定义:
图画书是通过图画和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错互动来诉说故事的一门艺术。
一本好的绘本,应该是大字不识一个的人也可以通过「读图」获取故事梗概。
任何一本绘本都是作者心思的极致展示,图画里满藏故事,文字里尽是精华。
从封面、环衬、扉页到注释、封底,图文配合,环环相扣,步步推进,最终演绎一个完整的故事。
一、封面
多家长都习惯性略过封面直接进入故事注释,认为封面=书皮。
实则不然。封面不只仅是个书壳子,而是绘本的脸,是首先进入娃视线的,是绘本给娃的第一印象。
佩里·诺德曼与梅维斯·雷默在 《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中说:「在开始阅读一本书之前,封面是影响读者期待的最重要的因素,封面上的图画通常涵盖了故事中最关键的要素」。
以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中文译《棕熊,棕熊,你看了什么?》)为例,这是卡尔爷爷的经典代表作,是国内外孩子英语启蒙的心头好。
首先,给娃描述下封面,有一头熊(强调动物认知),是棕色的(强调颜色认知),体型高大,憨态可掬,它低下头,歪着脑袋,睁大眼睛,好像在看什么?
抛出问题后,不要焦急翻开绘本,先跟娃一起猜猜棕熊有可能在看什么呢?
猜的过程中,家长本人先给出几个答案,抛砖引玉,用来引导娃给出他们的答案。比如,它是看到同伴了吗?是看到妈妈了吗?是看到好吃的吗?
待娃充分发挥想象力后,再带着疑问和对猜测答案的检验到书里一起寻找答案吧。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封面
So,利用封面,充分调动孩子的猎奇心并发挥想象力,激发孩子足够的兴味钻进书里探索。
二、环衬
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又称「蝴蝶页」,前面的叫前环衬,后面的叫后环衬。
环衬应该是比封面还要容易被漏看的一页了,甚者很多人都认为那就是普通的一页纸,只是起到链接作用而已。
其实,环衬不但与注释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能提到提升主题,甚至还改编故事结尾。
以《好饿的小蛇》为例,这是日本知名绘本作家宫西达也的经典代表作。
一条好饿的小蛇一路走一路吃,再吃了苹果、香蕉、饭团、葡萄和菠萝后竟然吃了一颗苹果树,看到结尾,很多娃都哭了,因为他们觉得小蛇死掉了。
可是,如果家长带着娃看了后环衬页,会发现小蛇吃掉的苹果树断了,小蛇冲着小读者笑着说「啊,真好吃」。
这时,娃肯定破涕为笑,原来小蛇消化了苹果树,其实活的很开心呢。
一下子,悲剧故事变喜剧故事,这个大大的转机惊喜绝对可以吸引娃再读N遍的。
《好饿的小蛇》后环衬页
So,千万不要忽略绘本的任何一页,即便环衬也不是无效存在的。
三、扉页
扉页,又称主书名页,是通向注释故事的一扇门,不只仅展示故事主人公,还可以讲故事,甚至制造悬念。
以Rosies Walk(中文译《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这是佩特·哈群斯的代表作。
萝丝是一只性情大条的母鸡,有一天它在农场散步,它一路走过了很多地方,殊不知有只狐狸不断跟在后面想要吃掉它,却屡屡失败,萝丝的从容和狐狸的狼狈构成鲜明的对比,让你啼笑皆非。
读完整个故事后再回看扉页,眼尖的娃会发现,扉页可不就是一张萝丝散步的路线图嘛!
当娃对整个故事熟悉后,就能只看扉页复述出整个故事,比如,萝丝先去了哪里又去了哪里,狐狸在哪里陷入了草堆在哪里被蜂群追的四处逃窜等等。
Rosies Walk 的扉页
So,扉页不只只是为了罗列绘本名称,作者,译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还可以讲故事,制造二次甚至N次阅读的乐趣。
四、注释
注释是绘本的主体,图文并茂,二者相辅相成。
日本绘本大师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里旗帜鲜明的阐述:「绘本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而不是让孩子本人读的」。
他认为孩子的人生经验无限,而大人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认知能力,可以通过文字和图画了解到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并产生共鸣。
在深入读懂图画书的基础上,只要家长才能把图文转化成有温度的话语传达给孩子,宠坏孩子的耳朵,滋养孩子的内心,这不只是绘本真理的传达,更是亲子心灵的沟通。
孩子,是天生的读图天才。
李利安·H·史密斯在《欢欣岁月》里说:「只需故事在图画书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他们。」绘本阅读可以无限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以Good night, moon (中文译《晚安,月亮》)为例,这是Margaret Wise Brown的代表作,可谓是最经典的睡前读物。
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描写了小兔子在临睡前对绿色大房间内的物品逐个道晚安的情景。
除了再简单不过的文字,你以为画面上的物品是静态的,实际却是动态的,读图才是读绘本的关键。
比如,墙上的钟表时间不断在走,房间光线越来越暗,炉火越来越弱;还可以联想到其它绘本,比如,墙上三幅画都是引经据典:The Runaway Bunny(《逃家小兔》),Cow jumping over the moon(《母牛跳过月亮》)和 Three bears(《三只小熊》)的故事;还可以带娃玩「找一找」游戏,比如,找每页的小老鼠,红气球,小猫咪等……
还可以带娃实战演练睡前典礼,对本人房间里的所有东西说晚安,不只帮娃学会了「Good night」,还有助于娃进入睡眠,称其为「催眠魔力」绘本一点都不为过。
Good night, moon 注释
So,注释里除了文字,读图读图读图,重说三。多观察多发现,跟着作者去探险。
五、封底
读完注释,一本绘本的故事就此结束了吗?
有时候是这样,有时候却不是,作者把故事结尾延续到封底上的案例也是不胜枚举。
以No, David!(中文译《大卫,不可以》)为例,这是大卫·香农的经典代表作。
作者根据亲身经历描述了5岁男孩大卫做的很多事,妈妈都说不可以,注释中故事最终以「大卫乖……妈妈爱你」暖心收尾。
可是当合上绘本时,你会发现,封底上写满了密密层层的「No」,歪歪扭扭的字体,老练又可爱。
何不和娃猜一猜这些字会是谁写的呢?没错,肯定是大卫这个小捣蛋鬼——是不是像极了本人的娃呢?
No, David! 封底
So,合上书或许故事并没有结束,封底上的故事别漏看哦,主题力依旧MAX。
好啦, Q妈啰嗦完毕,以上小技能你 Get 了吗?
绘本不只是一本书,更是亲子沟通的桥梁。当你把孩子拥入怀中或与其相依而坐,摊开一本绘本在你们目前,好像摊开了一个美好的世界。
你用心讲着绘本故事,孩子用心看着精美图画。你的声音会和图画交错在一起,共同留在孩子的心里,变成最美的记忆,陪伴他一生。
让我们一起陪娃成长!
附文中提到的绘本,供参考
作者引见:Q妈,英语专业硕士,喜读书爱码字,家有4月龄小妞一枚,亲子阅读践行者及推广人,尤爱研究家庭双语启蒙 & 高质量陪娃技能。
上一篇:暑期阅读合理时,跨学科阅读不能少,这本风趣童书让孩子爱上阅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