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曹文轩:打造不一样的儿童文学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非典型儿童文学家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里,曹文轩恐怕是最不买孩子账的一个。他固执地不肯放低姿势,俨然是一个站着的精神偶像——他要让孩子踮踮脚才够得着,甚至踮脚也不行,只能远远仰望。以至于,他的许多读者其实是成人:《草房子》从1997年出版以来,加印了300余次,其中至多有100次是为成人读者加印的。他也不假装,从一开始就大大方方地昭告天下,声明本人不太是一个盲目为儿童创作的作家,只是采用儿童视角写作,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从而构成一个独特视角的文体。在表达时,有一种温馨、纯净的感觉,还有一种时光逝去的淡淡忧伤。孩子的目光是清纯的,因而,每当他来到这一视角而凝视天下时,他会有一种遭到洗礼的感觉。这些文字既可供孩子也可供大人阅读。因而,当人们称他为“儿童文学家”时,他却不断强调本人不是一名典型的儿童文学家,这句话,哪怕是获得国际安徒生奖,他亦未曾改口过。

多维解读:

最不买账是因为有担当。在曹文轩看来,讨好孩子的作品太多,久了,不免给儿童文学落下了“老练”的话柄,让大众误以为只需简单易读、道理浅显,便是儿童文学。因而,他不买孩子账,而以站着的精神偶像者自居,让孩子踮踮脚才够得着,甚至踮脚也不行,只能远远仰望,这恰恰是他有担当、担任任的表现。

“非典型”的意义所在。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自有一番别样的意义,不管对于作者还是读者,都会呈现出别样的风采。儿童的世界是纯净的、温馨的,这与成人的世界有许多不同,而这些微妙的不同之处,正是曹文轩所谓的“非典型”的意义所在。

“苦难阅读”不可缺少

早在1995年4月在台湾访问期间的演讲《写童书养精神》中,曹文轩就指出:“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儿童文学是让儿童快乐的一种文学。我一开始就不赞成这种看法。快乐并不是一个人的最佳质量。并且,一味快乐,会使一个人滑向轻浮与轻飘,得到应有的庄严与深刻。傻乎乎地乐,不知人生苦难地咧开大嘴来笑,是不可能获得人生质量的。”

在接受磅礴旧事采访时,曹文轩也指出儿童文学中“苦难阅读”不可缺少。一部文学史,85%都是悲剧性的。儿童文学也不例外,当我们提到那些名著作品时,都是如此。比如安徒生童话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是给人带来忧伤和痛苦的。当我们在说忧伤时,并不是让孩子绝望、颓废,而是一种对生命的体验和认识,生活本来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这是成长必须经历的阵痛。因而一直把苦难作为本人作品的基本主题之一。

多维解读:

经历适当的苦难有利于成长。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窘境,自古以来就是这样,适当的苦难经历,对于孩子来说,是必需的,无益而无害的。如果整个社会都强调孩子们太苦了,要给他们放松,这反而是不利于孩子们成长的。

面对苦难应保持优雅的风度。苦难是无法拒绝的。与其逃避它,不如接受它,永远在面对它的时候保持优雅的风度。与其仇恨它,不如面对它的时候抱有感恩之心。

来源:语文报高考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