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被认为是全球文学界最高的荣誉之一,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一种文学奖项,始创于1901年。这个奖项每年颁发一次,以表彰那些“在最高的创造性才能上取得了文学领域中最高的成就,同时还与人类文化的理想联系在一起”的个人。
1907年,42岁的英国小说家、诗人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凭仗小说《基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观察入微、想象独特、气势雄浑、叙述杰出见长”。他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出生于印度孟买,6岁到英国接受教育,印度风情是他永久的创作主题。吉卜林的作品探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类的敬畏之情。
他的作品包括诗集《营房谣》、《七海》等以及小说集《生命的阻力》和动物故事《丛林之书》、《原来如此的故事》等。
《原来如此的故事》是吉卜林侨居美国时创作的一本关于幻想世界起源的童话故事,也是儿童文学的桥梁书。《骆驼为什么有驼峰》和《犀牛为什么皮肤皱》两个故事均选自《原来如此的故事》。
在故事中,吉卜林用丰富的知识、奇妙的想象力、幽默的文笔,将无所事事的骆驼和脾气暴躁的犀牛刻画得栩栩如生,并带领孩子穿越到一望无际的远古沙漠和烈日炎炎的红海岸边寻找关于“骆驼背上为什么长出高高的驼峰”、“犀牛的皮肤为什么又厚又硬,还皱巴巴”的答案。
这些故事符合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写得有声有色、极富寓意,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小读者愉快阅读,激发了他们对于大千世界的无限猎奇与想象。
童话版的《十万个为什么》,献给对世界满心猎奇的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