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技巧
表达技巧大致包括:一:表达方式 二修辞手法 三: 表现手法 四:规划谋篇 五:选材特点
归纳起来说,有下列三方面:
1.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①叙述的技巧,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②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③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议论、说明的技巧。
2.文中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如意味、对比、烘托、反衬以及人称的变化等。
3.规划谋篇的技巧:如线索、过渡、呼应、悬念、巧合、铺垫、伏笔、抑扬、详略。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1.记叙: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顺序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就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倒叙使结局得到强调,设置悬念,加强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协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缀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次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故乡》中有两处插叙。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抽象的插叙。另一处是对杨二嫂抽象的回忆。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抽象及不同生活境况构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
情节更完整、内容更丰富、主题更深刻。
2.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工笔细描、粗笔勾勒、白描;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白描手法:言语朴实,格调清新,平中透奇,含义深邃,真实感人。
文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约传神的表达效果。
例: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次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建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4分)答案:次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朴素的言语写出真情。营建了一种伤感的气氛(抚今追昔、物是人非、深沉悲凉)。
◆侧面描写:通过烘托使某一事物突出;激发人的想象力;节省笔墨,结构紧凑,表达简练;手法富于变化,感染力
◆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抽象、烘托心情、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情节、暗示情节 、暗示主题、深化主题、交待时间、地点等要素。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了。” “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古□亭口’四个黯淡的金字”。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两头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形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右边,都埋着死弄和瘐毙的人,左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这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显露一块一块的黄土,煞是难看。在往上细心看时,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愿’了,晓得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她们奔着那不晓得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丛丛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肖像描写:刻画或暗示 人物的性情、心情、身份、地位、遭遇等等。
◆细节描写:略
3.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哀景乐情。
第一人称 亲切自然,能自在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如《我的老师》《故乡》
第二人称 便于面对面地交流。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这种写法像是“我”向“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把“我”与“你”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读时令人倍感亲切,如《周总理,你在哪里》
第三人称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在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而没有第一人称写法所受的限制。如《谁是最可爱的人》采用第三人称写法,自在、灵活地选取三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集中表现了意愿军战士最本质的思想感情。
夹叙夹议:叙述是基础,议论是升华,事理结合,让读者由表及里,认识更深刻。
修辞手法
◆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笼统为具体,化冗长为简约,化陌生为熟悉。
例:烦躁不安的情绪喻为“理发时脖子上沾了许多头发似的”。(笼统化抽象)
《围城》中将衣着暴露的鲍小姐比喻为“局部的真理”。(平凡化意趣)
雨后的青山,象泪洗过的良心。
用“驴粪蛋上下了霜”比喻化了妆的三仙姑。
极光成像原理喻为电视显像屏。
文章最初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比喻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比喻为酗酒。少喝无益健康(无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则形成“快乐的死亡”(没有作品发表)。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抽象的批评作用。
2.比拟:使被描述的人或物特征鲜明、抽象可感;使阐述的道理通俗易懂,抽象生动;使抒发的感情更为强烈,更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种手法常和人称的变化结合在一起运用。
例:这篇散文中(1)作者次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案:(l)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与长城对话,便于抒发感情。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抽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4.夸张: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扩大或缩小。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渲染气氛,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添加言语的生动性。
5.对偶:结构对称,凝练概括;对比强烈,褒贬分明;音韵和谐。
6.设问: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留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火焰》结尾。
7.反问:用疑问句的方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加强表达效果
8.对比(衬托手法的特点与对比相关、类似,为便于掌握,一起引见)
运用效果:对比—突出事物特征。多方面的对比使内涵更丰富,使内容更集中突出;衬托——烘托出主体事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类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
例: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改邀名花居留,只要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绚丽,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尽管本人蓬勃生长。
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本人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12个字以内)
9.反复:突出某个意思(或宗旨),强调某种感情;使上下文衔接更紧凑;分清层次,加强文章节拍感;一唱三叹,强化感情。
例: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样得了!
领取本人那一份,也有品尝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初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______.(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________。”
答案:(l)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飞逝。(2)层层铺开,逐渐扩大,对点明本文宗旨起强化作用
10.排比:层层推进,加强气势,加强感情,节拍鲜明,意义递进关系明显。以之说理,可以把论点阐明得更严密、透彻;以之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以之叙事可以把事物叙述得有条有理;以之写人,可以把人物刻画得细致深刻。
例:这个风格是民族脊梁的意味,这个风格是铮铮硬骨头的作风,这个风格是真正人生价值的体现。
文中画线句用了排比的手法,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2分)
赞誉了林则徐独特的人格力量,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1.反语: 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风趣,使文章富有战役性。
12.用典:丰富文化(思想)内涵,增添文采和趣味性。
例:作者又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7分)
答案:①丰富而飘逸的联想与想象;②充满诗意的抽象化描写;③化用典故,使文章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④比喻的运用和形、声、色的生动描写。(大意答到即可)
13. 引用:一种是引用诗词歌赋、名人名言;一种是引用神话故事、历史传说、轶闻趣事等。
神话故事:作用是为添加这里的奥秘色彩,体现了文章的浪漫主义色彩,为本地蒙上一层奥秘色彩。历史故事:作用是添加文章的可读性、添加文章情趣、提高文章趣味性。
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加强表达效果,加强说服力
例如《烟雨桃花潭》文中描写了翟村曾与万村抢夺渡口这一故事,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回答这一类题有三个要点: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本身有什么样的特点,当地人就有什么样的特点;历史故事也好,神话故事也好都有的一个共性特点一定要答;结合主题来答。
答案:添加文章的可读性;更体现江南人的机智和恢谐;说明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谊以及李白诗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14. 双关:表达委婉,语义丰富。
表现手法
1.联想和想象:更生动,更丰富,更有内涵,更富有文学性。 解题方法:谈散文中联想和想象手法运用的作用,其表述程式可拟为“运用联想和想象手法,使……的表达更生动,更丰富,更有内涵,更富有文学色彩”。
2.意味:使某种笼统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抽象(抽象鲜明),给读者以深刻印象;加深读者对文章情感和哲理的理解。表达委婉,给读者以回味。
3.寓庄于谐:使行文活泼,幽默风趣,言近旨远,激发读者阅读的兴味和深入的思考。
例:文中成功地运用了寓庄于谐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答案:作者以漫画式、喜剧性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述了赛艾姆“一本正派”地完成了滑稽可笑的“自我认识”过程,尤其是对赛艾姆的外貌、动作、言语等的描写更是幽默风趣,从而引导读者更深刻领会作者寄寓在这一人物抽象上的严肃的人生思考。
4.举例或列举:具体实在,易于被读者接受,加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 人称运用。
规划谋篇
◆题目:能否含义深刻、紧扣内容、全文线索、新颖独特。
◆位于开头:引出话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铺垫、交代要素、欲抑先扬、提纲挈领、营建氛围,奠定感情基础、设置悬念。
◆位于两头:过渡(衔接紧密、语义连贯、思路清晰)、承上启下、转移话题,线索连接,伏笔。
例:根据你的确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谷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也染上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1、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2、内容上表现了年景丰收的美好,对农夫务农时被太阳赋予的一种阳刚之美的赞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