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学生选课外读物,不要只选择所谓的好词好句好段,要求孩子死记硬背;不要只选择辞藻华丽的优秀范文,让孩子一味模仿撰写;不要只选择世界名著,强迫孩子如期完成阅读任务……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自主选择课外读物的权利,这样孩子才无机会寻觅到真正属于本人的言语。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选择那些辞藻优美和内容感人的范文,要求孩子阅读,本来仅仅是为使孩子得到一些思想教益和言语熏陶,可是孩子常常会面对范文,就想要写出这样的文章,于是孩子把范文当成模仿对象,得到了本人的言语。这样的人是痛苦的,他被迫运用他人的语气和思路说话。就像人走路一样,假如,某个人总是以为本人的走姿难看,不断模仿他人走路的样子,那么到最初他可能连路也不会走了。”
而“当孩子因乐趣而阅读,当他们‘上了书本的钩’时,便不由自主、不费力地学会所有大家关怀的言语能力。他们会培养出适当的阅读能力、学得大量词汇、发展成理解力、使用复杂的语法结构、建立好的写作风格,同时有不错的拼写能力。”
如何才能挑选出对孩子成长无益,且孩子喜欢的课外书呢?可以从这几方面来着手:
1)从文本内容来看,要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生动风趣的人物性情,简约明快的言语风格
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是引导孩子开展自主阅读的法宝。孩子们依靠故事来体认生活,依靠故事来感受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依靠故事来认识和掌握“善恶”、“英勇”、“认真”等笼统概念。生动风趣的人物性情能给孩子带来逼真感和亲密感,其人物经历也更容易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简约明快、富有动感的言语风格更符合孩子的阅读口味。2)从精神内涵来看,要包含孩子容易理解、便于获取的成长智慧
优秀的课外书不只能够艺术地呈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艰难、曲折、烦恼、迷茫,协助孩子体验、认识本人的精神世界,还能引导孩子去克服苦难,寻找跨越顺境的出路,让孩子通过心理投射,获得慰藉和启示。
另外,要有跨学科的思维,能够引导孩子融会贯通地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去全面辩证地看待四周的人与事。
为了维护好可爱多从小养成的爱阅读的好习惯,我会不定期更新自家书架上的童书,赋予孩子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力。最近入手的新书中,最得孩子青睐的有这两套,一套是浪花朵朵的《大作家写给孩子们》系列丛书,一套是阳光博客的《古诗文中的科学》,在此分享给同样家有小学生的你们。
1、文学巨匠给孩子们的馈赠:《大作家写给孩子们》系列丛书
儿童文学是最能激活儿童潜在的语言灵性的言语系统,也是孩子们最容易接受,最容易产生共鸣的。
浪花朵朵出品的这套《大作家写给孩子们》系列丛书就是专门为孩子们设计的儿童文学分级阅读,共分为四个阶段:文学初探、能力提升、理解进阶、智识拓展。体裁十分丰富,有童话、叙事诗、随笔、寓言、儿童小说、经典戏剧、史诗等。言语风格亦是各有千秋,既有细腻柔婉的诗意阐述,简约质朴的直抒胸臆,还有俏皮滑稽的人物描写,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最最重要的是,能够入选这个系列的作家全都是享誉世界的文学巨匠,包括威廉·福克纳、赫尔曼·黑塞、法郎士、托·斯·艾略特、高尔斯华绥、约翰·斯坦贝克、川端康成等多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不晓得如何进阶式给孩子选择课外读物,可以闭眼入这套,只需根据孩子们的喜好和阅读能力去筛选合适的主题书目即可。
考虑到可爱多当下阅读能力无限,我给他选了第2阶的《树国之旅》,又选了第4阶两本我本人比较感兴味的书——《奥德修斯历险记》、《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考虑后期无机会带娃一起读。万万没想到的是,孩子不只速度看完了《树国之旅》,还抢走了我给本人选中的《奥德修斯历险记》,阅读能力远超我对他的预判……可见,好的童书会让孩子盲目沉浸其中,进而忽略那些我们已经以为的妨碍——字数的多少,理解的难易程度等。
《树国之旅》
先来说说《树国之旅》。
树国之旅是法国著名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的作品。它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小故事,讲述了一个男孩在森林里的奇幻之旅。小男孩晓得如何亲近树木,了解每一棵树的性情特点和生活经历,还懂得如何跟树木交流对话,携手共舞……这真是太令人神奇了!
在这个故事里,你可以听到树木们发出的别具一格的言语:
“首先是这些呵欠声和尖锐的呼吸声。随后,你会听到其他声音。有低沉的击打声,仿佛土地之下的某处有颗心脏在怦怦跳动。再然后是一片噼噼啪啪的声响,那是树枝在噼里里地展开,树叶在哗啦啦地晃动,还有树干舒展纹路发出的声音。特别是还有咝咝的声音,因为树木在回应你的口哨。”
留心倾听,还能发现粗壮树木和细弱树木发声的不同之处。
“从那些粗壮的大树上发出的是低哑、持续的咝咝声,带着大地一起颤动,一种猫头鹰叫声般的声音,一直诉说着相同的东西。细弱的树木,则有着笛声般清亮的声音,一刻不停地低声吟唱,悄悄地吹着口哨,听着甚至有点累人,它们不停地用细小尖锐的声音说着什么。”
而且树木们还有眼睛,它们身上四处都是眼睛,每片树叶上都有!“每一片摇摆的树叶上,眼睛一只接一只地睁开了,很慢很慢,像是蜗牛的眼睛。眼睛的颜色五彩绚丽,有黑色的、黄色的、玫瑰色的、深蓝色的和雪青色的。”
因为足够热爱和了解,小男孩还晓得每一棵树的名字、喜好和经历。橡树叫“唔德唔德唔德唔德”,是一棵严肃的树,它晓得所有星座的名字,总是没完没了地看星空和夜;桦树叫“噗咦呼呼咦吐呼”,调皮又可爱,喜欢阳光,喜欢玩游戏——把光线反射到其他树的眼睛里……
置身大自然,与树共话、共舞、共眠,原先积蓄在小男孩心头的烦闷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平和、满足和愉悦。这就是大自然强大而神奇的治愈力量。
《奥德修斯历险记》
这本《奥德修斯历险记》是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兰姆根据荷马史诗《奥德赛》做出适当改写的节略本。讲述的是特洛伊和平后,奥德修斯在返航途中经历无数艰苦,最终重返故乡,与妻儿团聚的历险故事。
查尔斯·兰姆的这个改写本,既保持了原作精妙严密的结构规划,引人入胜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抽象,优美精炼的叙事风格,最难得的是他是用孩子们也能读得懂的方式来呈现原作精髓!文中还搭配了很多与故事内容紧密相关的优美画作,协助孩子理解人物抽象和故事情节,令人过目难忘!
奥德修斯给巨人献美酒
以描写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可怕的吃人场景为例。
“巨人没有回答,伸手抓起了离他最近的两个人,轻松得像拎两个小孩,把他们扔在地上,摔得脑浆迸裂,然后——说来难以相信——把他们撕成几块,把那尚不足温、颤抖着的肢体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连血也舔舐干净。”
看到这一幕,所有人都吓得几乎发狂,只要奥德修斯保持了冷静思考,并开始计划如何带着剩下的所有人逃脱被巨人波吕斐摩斯吃掉的命运!
他殷勤地给巨人献上美酒,把巨人灌醉,并趁机告诉巨人本人的名字叫“无人”。这样一来,他刺瞎巨人时,就算巨人想求救也无门,因为“无人”伤害他,“无人”杀害他,“无人”在他洞里。
当瞎眼巨人坐在洞口拦截,要抓住这些伤害本人,还计划逃跑的人类时,奥德修斯又想出了一个好主见来应对:从巨人睡觉的柳条堆里取出一些柳条,搓成绳子,把最肥最壮、羊毛最厚实的公绵羊三只三只地绑在一排,然后把一个人捆在两头那只的肚子下。巨人绝不会想到公羊的肚子底下竟然藏着刺伤他的仇敌!
凭仗着过人的智慧和勇气,最终奥德修斯带领剩余的同伴们顺利逃脱了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的魔爪,重新拥有了自在!
可爱多在书上留下的阅读痕迹
除了会吃人的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想要成功返乡,奥德修斯他们还必须打败魔女喀耳刻,克服海妖塞壬的歌声引诱,穿越海怪斯库拉和卡吕布狄斯的地盘,在饥饿濒死形态下克制吃牛肉的愿望(没克制愿望的都被闪电击中死掉了),摆脱神女卡吕普索的挽留……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可爱多时而会被害怕、担忧的情绪所包裹,时而又会因奥德修斯凭仗机智和勇气打败一切困难而感到欣喜开怀。跌宕崎岖盲目地入了迷,根本停不下来。
在书上,他还留下了本人的阅读痕迹。
感动:即便卡吕普索情愿献上一切,让奥德修斯永葆青春,也改变不了奥德修斯想要回家的愿望——“只需他留下来和本人共享快乐,他就会永生不死。但对一个英雄的灵魂来说,光荣地赴死比耻辱地永生更有吸引力。”
坚定:“但就算在最为穷困的险境之中,智慧也没有离他而去,智慧的化身雅典娜让他衰亡一个念头,他不再游游停停,在危险中浪费时间,而是英勇地游向那要挟着他的生命的海岸,抱住了那块无情地割伤他的身体的石头。”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是英国作家查尔斯·兰姆和他姐姐玛丽·兰姆共同为孩子们改写的莎士比亚戏剧作品,里面囊括了《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奥瑟罗》、《无事生非》、《驯悍记》、《暴风雨》等20部莎翁经典代表作。这个改写版本既保留了莎翁原作的精华与神韵,采用了不少原作中的自在体诗,在遣词用句上又更浅显易懂,贴合孩子的阅读口味,可谓是小学生接触莎士比亚戏剧最理想的入门书了。
比如《暴风雨》中小精灵爱丽儿唱的歌,就是莎士比亚原作中的自在体诗。
蜜蜂吮吸的地方,我也在那儿吮吸;
我躺在莲香报春花的铃铛里; 我蜷缩着睡去,听猫头鹰的哀啼。
骑在蝙蝠的背上我翩翩飞起, 追逐逝去的夏天多快活。
多快活,多快活,如今我安家 就安在枝头垂挂的花朵下。
另外,这本书在遣词造句上也是做到了妙语连珠,精准到位,既能描绘出故事人物的艰难处境,又能一语双关,能读者以智慧的启迪。
比如《皆大欢喜》中善良的公爵在寒冷的冬季,想起弟弟阴谋篡位,本人被迫长期流亡在外时的那番感叹:“这阵阵冷风向我吹来,就像是奸臣一样,他们从不对我献媚,而是谆谆提示我真实的处境。冷风的吹袭虽如刀割般刺痛,它们的爪牙却没有无情无义来得伤人。患难也有它的好处,就像丑陋而有毒的蛤蟆,头上却顶着一颗珍贵的可以入药的宝石。”
虽身处顺境,可故事中的公爵活得却非常洒脱:“他虽然生活中在这个不见人烟的地方,却可以倾听树木的言语,阅读溪流的书篇,学习石头中蕴藏的道理,感受万物的可爱之处。”
莎士比亚戏剧原作是大篇幅的对话,对于不熟悉戏剧题材的小孩子来说,不只读的过程中容易形成逻辑思维混乱,也会给理解故事内容增加不小的难度。而这部改编版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专为孩子打造,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紧凑,言语表述上也会愈加精简凝练,读起来不只带劲,还不易产生阅读理解上的偏差,真是太适合小学生啦!
2、独辟蹊径读古诗:《古诗文中的科学》
从小到大我给可爱多买过不少古诗词的童书,有只限于翻译原文的《唐诗三百首》,有易于理解的漫画版《混知漫画:小学必背诗词》,无方便孩子朗读记忆的《一周一首古诗词》,唯独没见过从科学角度来剖析古诗词的。这套《古诗文中的科学》就是这样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的存在,是著名科普作家、地质学教授刘兴诗的大作。
先来看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我们都晓得,这首诗的意境十分优美,描写了秀丽的水乡风光,表达了对渔翁悠闲自由生活的美好向往。
可《古诗文中的科学》除了分析诗文中的风光美景外,还通过“白鹭”、“桃花”、“鳜鱼”这几个关键词解析了诗词中隐含的生物食物链。
鳜鱼就是桂鱼,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虽然不多,但分布很广,除了高寒的青藏高原,几乎在我国所有河流、湖泊都能找到它的踪迹。它还是一种特别凶恶的肉食鱼类,一口能吞掉几条小鱼,可谓是水里的小老虎。冬天,鳜鱼喜欢藏在深深的水底;春天,则会浮起来四处活动。
“桃花流水鳜鱼肥”说的是春天到了,水里万物生长,鱼虾繁茂,食肉的鳜鱼有了丰富的食物,自然而然也就变肥了。白鹭是抓鱼的水禽,飞到这里来,同样也说明了这个区域食物丰富,鱼类众多。
虽然诗人没有阐述食物链的现象和原理,但是他细致观察后的描写,却十分自然地揭露了食物链的秘密。
再来看李白的《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人老了,头发都会变白,这是所有人种都共同存在的现象。杜甫在《春望》中写道:“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岳飞在《满江红》中曾感叹,“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李白在《将进酒》中也提到过:“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不过《秋浦歌》中的生白发与上述诗文中的生白发缘由全然不同,它特指出了头发与忧虑
传说春秋时期,楚国的伍子胥被悬赏捉拿,为了逃出边境关口,急得一夜间头发全白了。守关的警卫没有认出他,最终被他侥幸蒙混过关。
刘兴诗结合本人在历史、地理、人文知识上的积累和优势,从全新的角度去解析传统古诗文,既能让孩子们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也能激励孩子努力学好各科知识,为将来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好的童书便是如此,既能给孩子知识的浇灌,又能协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协助孩子实现心灵的成长!
上一篇:在儿童文学中探寻宏大叙事的可能——读《巴颜喀拉山的孩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