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亲子阅读 | 儿童文学《仲夏夜之梦》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每个人都是本人的老师!作者大大长期更新文章,愿阅读可以点亮每个人的生活。

★点击阅读全文,获取作者更多文章。

今天分享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莎士比亚这个名字当真是金光闪闪,永远屹立在世界文学的巅峰啊。德国文豪歌德提到莎士比亚的时候说,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使我这一生都属于他了。武侠泰斗金庸说,如果有一天能上太空,又只能带一套书,那必须是莎士比亚全集。

昨天我们分享了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四大悲剧”之首《哈姆雷特》今天分享的就是“四大喜剧”中最具奇幻色彩的《仲夏夜之梦》。

《仲夏夜之梦》中,存在着两个彼此对立的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人类文明发达的雅典城。故事中的角色,公爵大人,公爵大人的未婚妻两对恋人。赫米娅和拉山德,还有海丽娜和狄米特律斯。这些人都生活在雅典,戏的开头就通过小赫的经历告诉我们,雅典城遵照严格法律的规则,子女不能为本人的婚姻做主,而要遵照父权的安排。

另外一个世界是是雅典郊外的森林。它具有超现实主义的色彩,是剧中角色仙王与仙后的地盘,森林和雅典城有着完全不同的运转方式。仙草,魔药比比皆是,又不受雅仪式法的约束,为向往自在的人们敞开了大门。

《仲夏夜之梦》有四条故事线,包含四组角色。第一条是框架线,雅典公爵即将和阿马宗女王成婚。第二条线是主线,讲小赫与阿德,娜娜与狄帅两对恋人曲折的爱情故事。第三条是仙王玩弄仙后的故事线。最初一条则是雅典手艺人为了庆祝公爵大婚,排戏献礼。

由于小赫父亲要拆散女儿和阿德的姻缘,小赫与阿德相约深夜在森林里会合,远走高飞。手艺人们为了给献礼大戏保密,也在夜晚悄然来到了森林排练。他们就这样踏进了仙王仙后的奥秘国度。后来,公爵和未婚妻也因为打猎来到了森林,和两对恋人巧遇。

把所有的事件,所有的人物,集中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处理矛盾的手法是标准的“莎士比亚戏剧手法”。如此一来,雅典郊外的森林就仿佛是老舍笔下的茶馆。各色人物汇集于此,你方唱罢,我又登场。

我们可以想一想,莎士比亚为什么要创造这样两个不同的世界呢?是不是说《仲夏夜之梦》只是莎翁在仲夏夜做了一个神奇的梦呢。

其实,莎士比亚生活在十七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封建的等级观念,追求自由平等。所以,虽然《仲夏夜之梦》的故事背景设置在了是古希腊的雅典城和森林幻境,而莎士比亚却是在反映当时的这个社会现实。

于是,在代表现实的雅典城,少女小赫为了追求真爱,不畏刑罚,英勇地拒绝父亲的指婚。在代表理想的森林里,仙王和他手下的精灵像朋友一样相处,又向身为异类的恋人们伸出了了援手。用魔法帮他们处理现实的难题。那这些奇幻的元素,让观众的想象力不再遭到局限。但即便怎样神奇,决定所无情节的核心还都是“人”。

坚定,忠于伴侣的小赫心甘情愿地抛下一切才收获了本人的爱情。阿德消除了“相思花”的影响,看破了幻象,与小赫愈加地相爱。娜娜对爱情的一直如一,是感动仙王的重要契机,也才有了后来的故事。脱掉了神圣的外衣,每个人都是人。人有决定本人命运的权利,人的自在神圣是不可侵犯的。

这部戏中,存在一个非常特别的“戏中戏”。所谓戏中戏”就是戏剧里面穿插着另外一个戏剧。《哈姆雷特》里就有“戏中戏”。哈姆雷特为了试探叔父,有意请了戏班演了一出戏,重现了叔父谋杀父王的全过程,并且通过这个叔父看戏时的反应,验证了叔父是本人的杀父仇人。

《仲夏夜之梦》也有一个“戏中戏”,为了庆祝公爵大人的婚礼,雅典城的手艺人预备了一出,叫做《皮拉摩斯与提斯柏》的这样一个悲剧故事。在人家婚礼上演悲剧,总感觉是过去砸场子的。《皮拉摩斯与提斯柏》的故事出自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变形记》,讲了一对相爱受阻的少男少女,隔着一条墙缝互相倾诉衷情。最初,却被命运玩弄,先后他杀身亡了。

调皮的莎士比亚,可不允许在本人的喜剧中出现这样的悲剧。于是,经典的《皮拉摩斯与提斯柏》被参演的手艺人改成了一个啰啰嗦嗦又不吉利的名字,叫做《最可悲的喜剧以及皮拉摩斯和提斯柏的最残酷的死》。

按照常理,公爵大人看到这个戏名,肯定会勃然大怒。不说处死,也得暴打一顿这帮闹事的参演人员。可是风趣的情节就在这儿发生了反转,手艺人们不但平安演完了戏,还得到了奖赏。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给大家揭开这个谜底。

正式演出之前,担任戏乐的官员告诉公爵大人,这出戏让他泪流满面。但是,都是笑出来的眼泪。可能就是这句话勾起了公爵大人的猎奇心。那这出“最可悲的喜剧”就正式在公爵大人的宫殿上上演了。

首先,大字不识几个的木匠上台朗读开场诗,念的是颠三倒四啊。好不容易把木匠送走,一个扮演“墙”的演员又闪亮登场了。这人身上抹着灰泥,揣着砖头,对着观众做起了自我引见。等这个“墙”终于闭嘴了,男主角上场呼唤恋人上台。可是,这“墙”却站得死死的,一点儿缝都没给留。

按照原来的剧情,男女配角本应该隔着这个缝隙去诉说情意,现在却把这缝给牢牢堵死了。一片尴尬一下,男配角急了,说墙缝,墙缝儿,你快显露来,让我向里面看看啊。

最初,男女配角约好了私奔下场,但是“墙”又给本人加戏,大声说他们走了,我也赶紧撤吧。哎,这扮演“墙”的演员都有台词了,还把男女配角的情话全都偷听去了。于是,好好的一出正剧,变成了活脱脱的闹剧。但是因为这样的插科打诨,这个戏剧本身悲伤难过的气氛就变得喜气洋洋了,和《仲夏夜之梦》的全体风格就完全吻合了。

其实,这是一种对于经典的恶搞和致敬。莎士比亚的喜剧不是单纯地埋梗,写段子,让观众无意义地发笑。它是披着喜剧的外衣,讲了一个深刻哲理的故事。

在《仲夏夜之梦》中,公爵大人和仙王之间就是一对“镜像”的人物。两个人都是显赫、开明的“君主”,但是莎士比亚通过两个角色的举动展示出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

公爵大人新婚在即,正沉浸在爱情的幸福之中。然而,面对小赫父亲对于女儿的无理控诉,面对小赫和阿德的恳求与泪水。他还是铁石心肠搬出了雅典的法律,不惜用这样一个陈规旧则,来毁掉两个年轻人一生的幸福。

对于威权的崇拜,压制了公爵大人善良的人性。同样作为掌权者,仙王却更像个顽童,而仙后违背了他的心意,不肯将他中意的小随从拱手相让的时候,仙王没有甩出一套律法条例,将仙后打入冷宫反省,而是童心大发,用一朵神奇的“相思花”来玩弄了仙后,让仙后重新认识到本人的责任。

虽然公爵大人是个凡人,但他更像是过去的,高高在上的神。权力在他手中,就会变成丝毫不近人情的律法。而仙王正相反,虽然他是神,却比公爵大人愈加地平易近人,富有人性。权力在仙王手中,就变成了无比神奇的“相思花”,让无情人终成眷属。

《仲夏夜之梦》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席卷下,以人为本,反对等级观念,刻在了人们的灵魂深处。莎士比亚推崇人文主义,也是用这种喜剧来表达他的人文主义理想。权力本无善恶,但权力应该为人性的美善服务啊,这样,人类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自在和幸福。

这样一部奇情异想中埋藏着深厚内涵的作品,成了无数后世艺术家的灵感之源。在音乐、戏剧,还有歌剧、绘画、电影、动画等等领域,都可以看到《仲夏夜之梦》的身影。

1826年1月,音乐大师门德尔松为《仲夏夜之梦》配乐,这段乐曲被称为门德尔松最典型的梦幻童话音乐。1935年,以这出戏为蓝本的美国电影《仲夏夜之梦》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提名。1959年,捷克斯洛伐克动画《仲夏夜之梦》荣获嘎纳电影节最佳入围短片奖。1960年,伟大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创作的歌剧版《仲夏夜之梦》首演,至今常演不衰。

我们可以把“莎士比亚”比作一座艺术宝库,而《仲夏夜之梦》就是解锁莎士比亚的一把魔法钥匙。在这部作品中,莎士比亚运用了多种修辞,模糊词还有双关语,言语非常地具有浪漫色彩,又有很多吟唱式的独白和歌曲。对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很有协助哦!大朋友一定要让小朋友读一读这部剧作的原著,走进这个妙趣横生的文学世界。

- End -

欢迎分享朋友圈 转载请获取授权

-作者-

赵梓君,每天一篇文章,记录工作生活、读书学习的点滴。做一颗传播爱的种子。

公众号:赵君。写作不只是在记录,而是在唤起一些沉睡着的美丽的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