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郑渊洁:要保住孩子的猎奇心,但有一件事不能让他猎奇,那就是性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都2020年了,竟然还有家长认为老师给孩子上性教育课是件蹩脚的荒唐事?!

前一段时间,有位小学班主任因给学生普及基础的性教育知识,被学生家长怒气冲冲地质问:

“我女儿还小,希望您做老师的不要教给她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我女儿回家都跟我说了,她们班主任在学校给她们讲怀孕的过程,还给他们讲男生和女生的区别”

不只如此,这位家长还扬言要找校长聊聊,随即删除了好友。

讲真!如果我的孩子遇到这样的老师,我定当支持并万分感激,毕竟这些知识本该由家长亲身教给孩子的。

现实上,大多数家庭之所以对性教育讳莫如深,并非家长们认为这不应该,相反地,我们都晓得很重要,只是不得其法,羞于启齿。因为我们这代父母小时候本人也没经历过这堂课。

评论区里也是一边倒地支持班主任,责备这位家长的无知与愚蠢——

“我女儿才9岁,是能听这些事情的年纪吗?”

或许不少家长也有类似的疑问:

9岁的孩子到底该不该上性教育课呢?什么样的尺度为宜?何时进行启蒙是最佳时期呢?过早启蒙会不会让孩子变坏呢?

我们一项项捋——

首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点纲要》中,是支持9-12岁孩子了解相关知识的:

我发现,单是要把上图中的文字完整清晰地读出来,对我来说都是挺困难的。

因为从小到大的成长中,是不允许我们像直呼“眼睛”、“鼻子”等一样去直呼生殖器官的,即便如今我已经是一个成年人,成为了妈妈,潜意识里那种忌讳和羞耻的感受,仍然让我感觉别扭和不自由,难以启齿。

心理学家指出,小学低年级(5-8岁)的孩子在有关生育的问题上,已经不满足于“从哪儿来”(大部分孩子已经晓得本人来自于妈妈的肚子),而开始对宝宝是“怎样来的”有了浓厚的猎奇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将不只

所以,此时如果有个老师能帮我们向孩子解答这个问题,我应该会把她当“救星”吧。

其次,根据北京师范大学一项研究显示,3岁左右,随着儿童神经生理的逐步成熟,性探索也会出现:

他们会开始留意本人和异性的区别,也会开始探索本人的身体,隐私意识逐步成型。

此时开始,异性亲子就应该有意识地保持一定的界限感,让孩子明白“不能随意在异性面前暴露隐私部位、不能随意和异性亲吻……”

已经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

来自单亲家庭的12岁小女孩小文,不断跟妈妈生活,母女俩亲密无间,经常一起洗澡,换衣服……导致在小文的认知中,大家一起洗澡,换衣服是很平常的事情。

后来学校组织一次户外露营,小文当着三位男生的面,在帐篷内换衣服,正处在青春期萌动的他们,后来发生了不可挽回的事情……

这件事情导致小文停学,而欺负她的几个男生也都送进了少管所。

不免唏嘘!如果小文的妈妈已经教过她不能在外人面前裸露身体;如果3位男生的父母已经给孩子正确的教育,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真的不要小看了孩子的猎奇心和探索欲,父母越是遮遮掩掩,孩子越会觉得这件事情很奥秘,继而愈加猎奇

与其让孩子从网上、社会上寻找答案,冒着被不良信息侵害的风险,家长积极正视它,给孩子正确有的引导才是最好的选择。

正如郑渊洁所说:要保住孩子的猎奇心,但只要一件事不能让他猎奇,那就是性。

所以,正确的性教育不但不会让孩子学坏,反而有利于孩子学会如何保护本人、尊重他人。

而性教育的缺位,让儿童无防备之心,让施害者有可乘之机。

在面对性侵时,这些天真的儿童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说不,有些甚至不晓得本人正在受侵害,也不敢告诉家人。实在令人扼腕!

2019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18岁以下)案例301起,其中熟人作案占比超七成。

性教育,并不是简单地等孩子到了青春期时,上几节生理卫生课。而是在一个小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之后,ta的养育者,从一开始,在点点滴滴的养育行为里都暗含着对性教育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会影响到一个孩子对本人身体的感受、对性的健康认知。

什么样的孩子是性健康的呢?

我非常喜欢《从尿布到约会》一书的诠释:

他们对本人的身体感到骄傲,尊重家庭成员,尊重其他的孩子与成人,理解隐私的概念,能做出与年龄相符的决定,在向父母询问有关性的问题时,他们感到自由,他们渐渐做好了迎接青春期的预备

网上有一位妈妈,谈起和丈夫一起带着女儿在日本生活的经历——

女儿十岁时,有一天回来说:“老师说女孩子未来都要成为妈妈,男孩子们要好好保护女孩子们”。为此,学校安排了一堂生动的体验课,要求每个同学带着一颗鸡蛋去上学,为期一周,要保证鸡蛋不能被打破。

这位女儿生怕鸡蛋被打破,便拿棉花包着它,每天小心翼翼,可最终鸡蛋还是裂了个小缝儿。

一周后孩子说:“当妈妈真辛苦呀,孩子小时候妈妈可真不容易呀!”

12岁时,女儿回家说:“今天大家恭喜班里一位女同学来月经了,妈妈为什么我就没有呢?”

过了一段时间,孩子非常高兴地说:“妈妈我也有月经了”,这位妈妈遂与女儿庆祝了一番。

个人以为这样的性教育课非常值得推崇,这位女儿就是性健康的孩子。

家长指南——养育性健康的儿童

我也想要给予孩子良好的性教育,让其受益一生。但具体该如何做呢?我很迷茫!直到我发现了一本书——《从尿布到约会》。

“当你和孩子谈论性的时候,你是在告诉他们,你在关怀着他们的幸福与福祉,在分享着你的价值观,在尽你做父母的职责,在守护你们之间的缘分。从这些交流中,他们会明白,在人生非常重要的方面,你值得依赖!”

——《从尿布到约会》作者:黛布拉·W 哈夫纳

育儿还需先育己呀!

小时候缺失的教育,如今得补上这堂课,让本人先“脱敏”,才能做到自然地和孩子普及交流,也只要这样,才能孩子们对此才能有一颗平常自然的心。

黛布拉·W 哈夫纳是美国权威性教育专家,耶鲁大学公共卫生硕士,曾担任美国性信息和教育委员会主席十二年,从事性教育工作二十多年。同时也是一位母亲,她的《从尿布到约会》图书受美国各主流媒体的广泛好评,并被美国权威教育机构推荐为“父母必读书目”,书中给出的解答方式既贴近儿童心理又非常实用。

感激阅读!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并注明出处。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