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隔代教育存在种种问题,但我觉得家里老人也是宝,老人可以用本人的经验和智慧教育好小辈。
我是个喜欢古诗词的人,也喜欢带孙儿学唐诗。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诗词作品弘扬主旋律,歌颂真善美。古诗词里的严格的平仄规定,未句押韵,朗读起来真像歌曲一样好听,有韵律感、音乐感,这对孩童很有吸引力,孩子们都会感兴味。
孙子辰辰虽然才四岁,还真算得上是个古诗词的爱好者。他喜欢听唐诗,还能背诵一些唐诗。当孩子起步学诗的时候,我不把他关在家里,死记硬背。而是让孩子身临其景,深入生活,走向大自然。用接近生活贴近自然的方法,理解诗意之后,再去背诵,果效才好。
上周末,一家人闲时采风,去了天鹅湖。
爷孙撒网小东江。图/@游子吟1
辰辰看到浮在水面上的鸭子外形的小木船和正在呼朋引伴的天鹅,就很开心地背起骆宾王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而我们的来意,正是想让辰辰看看“曲项”的白天鹅是怎样的“向天歌”和“拨清波”的。念过师大的儿媳妇,反反复复地给辰辰讲骆宾王对鹅的描写:“曲项、白毛、红掌。”讲骆宾王是怎样的通过描写来委婉和婉转地达到“咏”的目的,以此来表达本人爱生活、爱大自然、爱“鹅”的感情。
辰辰懂得了“曲项”就是弯曲的鹅脖子;“向天歌”就是嘴向上开心地叫唤,这是鹅叫唤的特殊样子;“红掌”便是红颜色的鹅脚;“拨清波”便是鹅在清清的水里划过来划过去,水荡起一圈一圈的波纹。鹅的容貌:“曲项、白毛、红掌”,动作:“向天歌,拨清波”。这些,孩子亲眼看到,在脑海里有了深刻的印象。之后的日子,提到骆宾王的咏鹅,这幅白鹅游水的画面,就会在他的脑海里涌现。
当我们的目光转向岸边垂柳时,提到贺知章的《咏柳》,辰辰就背出来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辰辰目睹了像碧玉、像丝线编成的带子的细枝嫩叶的垂柳的美样,晓得了是春风吹绿了柳树,催出了片片细叶。再加上我们的详细讲解,天鹅湖边,又一幅垂柳美篇,在辰辰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辰辰在不停地点头。大自然里这些无形和无形的东西,他已晓得了不少,古诗词的美也已经根植在他的心中。更重要的是,我和儿子儿媳一家人其乐融融,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会更感遭到生活中的美好。教小辈学传统文化,诗化了他以后的人生路,也让老人的智慧得到发挥,老辈育娃的才能得到展示,家庭的矛盾势必少许多。
文/周玉连
【栏目引见】
“网语角”系列话题,用网言网语书写网友本人的积极向上生活态度,以多元网民视角共创清朗的网络空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