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处暑|古诗词中“处暑”的浪漫,一起来体验一下!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四个节气,在每年8月23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广大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末,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步明显。
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缘由,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离,蒙古冷高压开始摩拳擦掌,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秋高气爽,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让我们在古诗词中品尝处暑时节的浪漫。
早秋曲江感怀
〔唐〕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类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长江二首
〔宋〕苏泂
其一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其二
长江无六月,大地绝纖埃。
暑向风前退,秋从雨后来。
问桐知叶落,修桂待花开。
畴昔扁舟兴,分明欲唤回。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
〔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宋〕张嵲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壘,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闲适
〔宋〕陆游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元宫词
〔明〕朱有燉
白酒新篘进玉壶,
水亭深处暑全无。
君王笑向奇妃问,
何似西凉打剌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