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小学必背古诗306首》之课外194首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小学精华知识提炼》系列之第四期《背会这306首,小学诗词不用愁》

《小学精华知识提炼》由百帮客倾力打造——让知识系统化,让学习更高效。

《小学必背古诗306首》之课外194首选自百帮客精编《背会这306首,小学诗词不用愁》。

《背会这306首,小学诗词不用愁》精心整理汇编了112首小学课内必背古诗词和194首课外补充应背古诗词。每首诗词都有注音并配有释义,注音和释义都经过了认真校对;每首诗词都注明了作者、年代和体裁,并对作者的次要信息进行了总结;同时还对诗词的赏析和创作背景等内容进行了整理,协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每一首诗。

为了便于学生系统化学习和掌握,《背会这306首,小学诗词不用愁》按年级和课外补充共分成了7个部分:

《小学必背古诗306首》之课外194首以诗人进行分类。

〇〇一、骆宾王

骆宾王(约626年~约687年),字观光,婺(wù)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唐代大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001 《咏鹅》〔唐-骆宾王〕〈五言古诗〉(一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一年级13首”。

002 《于易水送人》

〇〇二、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北宋文学家郭茂倩编撰的上古至唐、五代的乐府诗歌总集,成书于北宋时期。全书共一百卷,以辑录汉魏至唐的乐府诗为主。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所集作品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等十二大类。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之后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诗歌总集,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003 《江南》〔两汉〕〈乐府诗〉(一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一年级13首”。

004 《敕勒歌》〔南北朝〕〈北朝民歌〉(二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二年级14首”。

005 《长歌行》〔两汉-佚名〕〈五言古诗〉(六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〇〇三、王维

王维(693/694/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

006 《画》〔唐-王维〕〈五言绝句〉(一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一年级13首”。

007 《鹿柴》〔唐-王维〕〈五言绝句〉(四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四年级18首”。

008 《竹里馆》〔唐-王维〕〈五言绝句〉

009 《相思》〔唐-王维〕〈五言绝句〉

010 《莲花坞》(《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莲花坞》)〔唐-王维〕〈五言绝句〉

011 《杂诗三首·其二》〔唐-王维〕〈五言绝句〉

012 《鸟鸣涧》〔唐-王维〕〈七言绝句〉(五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五年级21首”。

013 《山中送别》〔唐-王维〕〈五言绝句〉

014 《田园乐》(《田园乐七首·其六》)〔唐-王维〕〈六言绝句〉

01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七言绝句〉(三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三年级18首”。

016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七言绝句〉(五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五年级21首”。

017 《少年行四首》〔唐-王维〕〈七言绝句〉

018 《观猎》〔唐-王维〕〈五言律诗〉

注:“还归细柳营”中的“还”这里为什么要读“xuán”?从出句“忽过新丰市”的“忽”可以推断对句的“还”应该有轻捷、快速之意,惟其如此,才能充分展现马蹄之“轻”、马队行进速度之“快”、将军猎归时心情之“得意欢畅”。而“huán”音只要回转、归还之意。

019 《使至塞上》〔唐-王维〕〈五言律诗〉

020 《山居秋暝》〔唐-王维〕〈五言律诗〉(五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五年级21首”。

021 《陇西行》〔唐-王维〕〈七言绝句〉

注:就“一”来说,单个字或表数字时,它读阴平yī。当它与四声的字组合成词时,它读阳平yí(如一个、一辆、一道、一样、一定等)。当它与一、二、三声的字组合成词时,就读去声yì(如一般、一家、一年、一首、一种、一天、一条等)。

〇〇四、李绅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qiáo)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后迁居无锡(今属江苏省)。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生平卷入牛李党争,为李党重要人物。李绅与元稹(zhěn)、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

022 《悯农二首·其二》〔唐-李绅〕〈五言古诗〉(一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一年级13首”。

023 《悯农二首·其一》〔唐-李绅〕〈五言古诗〉(二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二年级14首”。

〇〇五、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 ;《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

024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五言古诗〉(一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一年级13首”。

025 《赠汪伦》〔唐-李白〕〈七言绝句〉(一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一年级13首”。

026 《静夜思》〔唐-李白〕〈五言古诗〉(一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一年级13首”。

027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七言绝句〉(二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二年级14首”。

028《夜宿山寺》〔唐-李白〕〈五言绝句〉(二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二年级14首”。

029《望天门山》〔唐-李白〕〈七言绝句〉(三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三年级18首”。

030《早发白帝城》〔唐-李白〕〈七言绝句〉(三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三年级18首”。

031《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五言绝句〉(四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四年级18首”。

03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七言绝句〉(五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五年级21首。

033《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唐-李白〕〈五言绝句〉

034《越女词五首》〔唐-李白〕〈五言古诗〉

035《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唐-李白〕〈五言诗〉

036《清平调三首》〔唐-李白〕〈七言古诗〉

037《客中行》〔唐-李白〕〈七言绝句〉

038《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七言绝句〉

039《军行》〔唐-李白〕〈七言绝句〉

040《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七言绝句〉

041《峨眉山月歌》〔唐-李白〕〈七言绝句〉

042《山中问答》〔唐-李白〕〈七言绝句〉

043《越中览古》〔唐-李白〕〈七言绝句〉

044《送友人》〔唐-李白〕〈七言绝句〉

045《渡荆门送别》〔唐-李白〕〈五言律诗〉

046《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七言古诗〉

047《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七言律诗〉

〇〇六、李峤

李峤(645年~714年)(也有说是644年~713年),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代诗人,曾三次担任宰相。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成为“文章宿老”。

048《风》〔唐-李峤〕〈五言绝句〉(一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一年级13首”。

049《中秋月二首》〔唐-李峤〕〈五言绝句〉

〇〇七、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050《春晓》〔唐-孟浩然〕〈五言绝句〉(一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一年级13首”。

05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五言绝句〉(六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052《过故人庄》〔唐-孟浩然〕〈五言律诗〉(六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053《送朱大入秦》〔唐-孟浩然〕〈五言绝句〉

05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五言律诗〉

〇〇八、贾岛

贾岛(779年~843年),字阆(làng)仙,一作浪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唐代诗人,人称“诗奴”。早年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听说在洛阳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作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遂州长江县(今遂宁市大英县)主簿,故称贾长江。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贾岛一生穷愁,苦吟作诗,其诗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长于五律,重词句锤炼。与孟郊齐名,后人以“郊寒岛瘦”喻其诗之风格。有《长江集》。

055《寻隐者不遇》〔唐-贾岛〕〈五言古诗〉(一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一年级13首”。

056《剑客》〔唐-贾岛〕〈五言绝句〉

057《题诗后》〔唐-贾岛〕〈五言绝句〉

058《题李凝幽居》〔唐-贾岛〕〈五言律诗〉

〇〇九、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方式多样,言语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059《池上》〔唐-白居易〕〈五言绝句〉(一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一年级13首”。

060《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唐-白居易〕〈五言古诗〉(二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二年级14首”。

061《忆江南·江南好》〔唐-白居易〕〈词〉(三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三年级18首”。

062《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七言绝句〉(三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三年级18首”。

063《暮江吟》〔唐-白居易〕〈七言绝句〉(四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四年级18首”。

064《问刘十九》〔唐-白居易〕〈五言绝句〉

065《夜雨》〔唐-白居易〕〈五言绝句〉

066《遗爱寺》〔唐-白居易〕〈五言绝句〉

067《惜牡丹花二首》〔唐-白居易〕〈七言绝句〉

068《白云泉》〔唐-白居易〕〈七言绝句〉

069《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七言律诗〉

070《放言五首·其三》〔唐-白居易〕〈七言律诗〉

〇一〇、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言语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071《小池》〔宋-杨万里〕〈七言绝句〉(一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一年级13首”。

07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其二》〔宋-杨万里〕〈七言绝句〉(二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二年级14首”。

073《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七言绝句〉(四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四年级18首”。

074《稚子弄冰》〔宋-杨万里〕〈七言绝句〉(五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五年级21首”。

075《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其一》〔宋-杨万里〕〈七言绝句〉

逐个、唐寅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076《画鸡》〔明-唐寅〕〈七言绝句〉(一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一年级13首”。

〇一二、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构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约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委婉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独树一帜,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抽象淡远纯朴。有《临川集》等著作存世。

注: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077《梅花》〔宋-王安石〕〈五言绝句〉(二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二年级14首”。

078《元日》〔宋-王安石〕〈七言绝句〉(三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三年级18首”。

079《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宋-王安石〕〈七言绝句〉(六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080《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七言绝句〉(六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081《夜直》〔宋-王安石〕〈七言绝句〉

082《登飞来峰》〔宋-王安石〕〈七言绝句〉

〇一三、胡令能

胡令能(785年~826年),唐代诗人(唐贞元、元和时期人),河南郑州中牟县人,隐居圃田(河南省郑州市中牟莆田)。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传说诗人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他的诗言语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诗4首——《小儿垂钓》、《喜韩少府见访》、《王昭君》和《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

083《小儿垂钓》〔唐-胡令能〕〈七言绝句〉(二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二年级14首”。

〇一四、王之涣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淩(一作季凌,一作季陵),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朝诗人,与岑参、高适、王昌龄一同被世人称为唐代“四大边塞诗人”。

08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五言绝句〉(二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二年级14首”。

085《凉州词》〔唐-王翰〕〈词〉(五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五年级21首”。

〇一五、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086《江雪》〔唐-柳宗元〕〈五言绝句〉(二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二年级14首”。

〇一六、高鼎

高鼎(1828年~1880年),字象一,一字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有《拙吾诗文稿》。

087《村居》〔清-高鼎〕〈七言绝句〉(二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二年级14首”。

〇一七、贺知章

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称为“仙宗十友”。

088《咏柳》〔唐-贺知章〕〈七言绝句〉(二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二年级14首”。

089《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唐-贺知章〕〈七言绝句〉(六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〇一八、杜甫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客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090《绝句四首·其三》〔唐-杜甫〕〈七言绝句〉(二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二年级14首”。

091《绝句二首·其一》〔唐-杜甫〕〈五言绝句〉(三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三年级18首”。

092《春夜喜雨》〔唐-杜甫〕〈五言律诗〉(六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09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七言律诗〉(六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094《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其六》〔唐-杜甫〕〈七言绝句〉

095《八阵图》〔唐-杜甫〕〈五言绝句〉

096《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七言绝句〉

097《赠花卿》〔唐-杜甫〕〈七言绝句〉

098《贫交行》〔唐-杜甫〕〈七言古诗〉

099《绝句漫兴九首·其五》〔唐-杜甫〕〈七言绝句〉

100《望岳三首·其一》〔唐-杜甫〕〈五言古诗〉

101《春望》〔唐-杜甫〕〈五言律诗〉

102《前出塞九首·其六》〔唐-杜甫〕〈五言古诗〉

103《旅夜书怀》〔唐-杜甫〕〈五言律诗〉

104《月夜》〔唐-杜甫〕〈五言律诗〉

105《登岳阳楼》〔唐-杜甫〕〈五言律诗〉

106《客至》〔唐-杜甫〕〈七言律诗〉

107《登高》〔唐-杜甫〕〈七言律诗〉

108《蜀相》〔唐-杜甫〕〈七言律诗〉

109《江村》〔唐-杜甫〕〈七言律诗〉

110《曲江二首·其二》〔唐-杜甫〕〈七言律诗〉

111《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杜甫〕〈七言律诗〉

〇一九、查慎行

查慎行(1650年6月5日~1727年10月14日),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庵,故又称查初白。杭州府海宁花溪(今袁花镇)人,清代诗人、文学家。是诗坛“清初六家”之一,继朱彝尊之后被尊为东南诗坛领袖。

112《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五言绝句〉(二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二年级14首”。

〇二〇、袁枚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

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写性灵,要写出诗人的个性,表现其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情实感,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 。文笔与大学士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113《所见》〔清-袁枚〕〈五言绝句〉(三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三年级18首”。

〇二一、杜牧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长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114《山行》〔唐-杜牧〕〈七言绝句〉(三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三年级18首”。

115《清明》〔唐-杜牧〕〈七言绝句〉(三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三年级18首”。

116《江南春》〔唐-杜牧〕〈七言绝句〉(六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117《秋夕》〔唐-杜牧〕〈七言绝句〉

118《泊秦淮》〔唐-杜牧〕〈七言绝句〉

119《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七言绝句〉

120《题乌江亭》〔唐-杜牧〕〈七言绝句〉

121《过华清宫》〔唐-杜牧〕〈七言绝句〉

122《赤壁》〔唐-杜牧〕〈七言绝句〉

123《赠别二首》〔唐-杜牧〕〈七言绝句〉

124《金谷园》〔唐-杜牧〕〈七言绝句〉

〇二二、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作宏富,豪放自若,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125《赠刘景文》〔宋-苏轼〕〈七言绝句〉(三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三年级18首”。

126《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苏轼〕〈七言绝句〉(三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三年级18首”。

127《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宋-苏轼〕〈七言绝句〉(三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三年级18首”。

128《题西林壁》〔宋-苏轼〕〈七言绝句〉(四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四年级18首”。

129《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宋-苏轼〕〈七言绝句〉(六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130《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苏轼〕〈词〉(六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131《海棠》〔宋-苏轼〕〈七言绝句〉

〇二三、叶绍翁

叶绍翁(1194年~1269年),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南宋中期诗人。其诗言语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叶绍翁原姓李,后因受祖父李颖士牵连,家业中衰,少时即嗣于龙泉叶氏。

132《夜书所见》〔宋-叶绍翁〕〈七言古诗〉(三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三年级18首”。

133《游园不值》〔宋-叶绍翁〕〈七言绝句〉(六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〇二四、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yíng)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134《望洞庭》〔唐-刘禹锡〕〈七言绝句〉(三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三年级18首”。

135《浪淘沙九首·其一》〔唐-刘禹锡〕〈七言绝句〉(六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136《秋风引》〔唐-刘禹锡〕〈五言绝句〉

137《乌衣巷》〔唐-刘禹锡〕〈七言绝句〉

138《竹枝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七言绝句〉

139《秋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七言绝句〉

140《玄都观桃花》〔唐-刘禹锡〕〈七言绝句〉

141《西塞山怀古》〔唐-刘禹锡〕〈七言律诗〉

14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七言律诗〉

〇二五、王昌龄

王昌龄 (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

143《采莲曲》〔唐-王昌龄〕〈七言绝句〉(三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三年级18首”。

144《出塞》〔唐-王昌龄〕〈七言绝句〉(四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四年级18首”。

145《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唐-王昌龄〕〈七言绝句〉(四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四年级18首”。

146《闺怨》〔唐-王昌龄〕〈七言绝句〉

147《从军行七首·其四》〔唐-王昌龄〕〈七言绝句〉

〇二六、曾几

曾几(jī)(1084~1166),字吉甫、志甫,自号茶山居士,谥号文清,南宋诗人。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

148《三衢道中》〔宋-曾几〕〈七言绝句〉(三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三年级18首”。

〇二七、韦应物

韦应物(生卒年不详),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官员、诗人,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风澄澹精致,诗歌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影响深远,后人每以王(王维)孟(孟浩然)韦柳(柳宗元)并称。

149《滁州西涧》〔唐-韦应物〕〈七言绝句〉(三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三年级18首”。

150《秋夜寄邱员外》(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唐-韦应物〕〈五言绝句〉

〇二八、卢钺

卢钺(yuè)(原名卢梅坡),出生年月不详。字威节,一作威仲,闽县(今福建福州)人,代表作品有《雪梅》,因而也被叫做卢梅坡。

151《雪梅·其一》〔宋-卢钺〕〈七言绝句〉(四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四年级18首”。

〇二九、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xī)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152《嫦娥》〔唐-李商隐〕〈七言绝句〉(四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四年级18首”。

153《乐游原》〔唐-李商隐〕〈五言绝句〉

154《夜雨寄北》〔唐-李商隐〕〈七言绝句〉

155《霜月》〔唐-李商隐〕〈七言绝句〉

156《瑶池》〔唐-李商隐〕〈七言绝句〉

157《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李商隐〕〈七言律诗〉

158《锦瑟》〔唐-李商隐〕〈七言律诗〉

〇三〇、王翰

王翰(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

159《凉州词》〔唐-王翰〕〈词〉(四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四年级18首”。

〇三一、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60《夏日绝句》〔宋-李清照〕〈五言绝句〉(四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四年级18首”。

〇三二、高适

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世称“高常侍”,与岑参并称“高岑”。

161《别董大二首·其一》〔唐-高适〕〈七言绝句〉(四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四年级18首”。

162《塞上听吹笛》〔唐-高适〕〈七言绝句〉

〇三三、范成大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 (《宋史》等误作“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学家。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

163《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七言绝句〉(四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四年级18首”。

164《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七言绝句〉(五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五年级21首”。

〇三四、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165《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词〉(四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四年级18首”。

16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词〉(六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〇三五、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次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辟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地方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本人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167《卜算子·咏梅》〔宋-王观〕〈词〉(四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四年级18首”。

168《七律·长征》〔现代-毛泽东〕〈七言律诗〉(六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169《菩萨蛮·大柏地》〔现代-毛泽东〕〈词〉(六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〇三六、罗隐

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原名罗横,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

170《蜂》〔唐-罗隐〕〈诗歌〉(四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四年级18首”。

171《雪》〔唐-罗隐〕〈五言绝句〉

〇三七、卢纶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县(今山西蒲县)人,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出身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是北魏济州刺史、光禄大夫卢尚之的后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172《塞下曲》(《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三》)〔唐-卢纶〕〈五言绝句〉(四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四年级18首”。

〇三八、王冕

王冕(1310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末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王冕性情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

173《墨梅》〔元-王冕〕〈七言绝句〉(四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四年级18首”。

〇四〇、林杰

林杰(831年~847年),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自幼聪慧过人,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死时年仅十六岁(也有说十七岁)。

176《乞巧》〔唐-林杰〕〈七言绝句〉(五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五年级21首”。

〇四一、林升

林升(生卒年不详),字云友,又名梦屏,号平山居士,温州平阳人,南宋诗人。

177《题临安邸》〔宋-林升〕〈七言绝句〉(五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五年级21首”。

〇四二、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ān)(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在昆山羽琌(líng)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178《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清-龚自珍〕〈七言绝句〉(五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五年级21首”。

179《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七言绝句〉

〇三九、虞世南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越州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秦王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成为“唐十八学士”之一。

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

174《蝉》〔唐-虞世南〕〈五言绝句〉(五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五年级21首”。

175《咏风》(《奉和咏风应魏王教》)〔唐-虞世南〕〈五言绝句〉

〇四三、张继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

180《枫桥夜泊》〔唐-张继〕〈七言绝句〉(五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五年级21首”。

〇四四、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爱新觉罗·胤礽)而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

181《长相思》〔清-纳兰性德〕〈词〉(五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五年级21首”。

〇四五、张志和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祖籍婺(wù)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先世因“不忍坐视民患”,弃官隐居黟县赤山镇(今祁门县祁山镇)石山坞,又迁润田张村庇。唐代诗人。

182《渔歌子·其一》〔唐-张志和〕〈词〉(五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五年级21首”。

〇四六、朱熹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

183《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朱熹〕〈七言绝句〉(五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五年级21首”。

184《观书有感二首·其二》〔宋-朱熹〕〈七言绝句〉(五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五年级21首”。

185《春日》〔宋-朱熹〕〈七言绝句〉(六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186《偶成》(又名《劝学》)〔宋-朱熹〕〈七言绝句〉

〇四七、雷震

雷震,南宋诗人,生卒不详。被认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但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

187《村晚》〔宋-雷震〕〈七言绝句〉(五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五年级21首”。

〇四八、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与杨万里、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18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宋-陆游〕〈七言绝句〉(五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五年级21首”。

18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宋-陆游〕〈七言绝句〉

190《书愤五首·其一》〔宋-陆游〕〈七言律诗〉

191《游山西村》〔宋-陆游〕〈七言律诗〉

192《示儿》〔宋-陆游〕〈七言绝句〉(五年级上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五年级21首”。

193《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七言绝句〉

〇四九、郑思肖

郑思肖(1241年~1318年),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

194《寒菊》〔宋-郑思肖〕〈七言绝句〉(五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五年级21首”。

〇五〇、翁卷

翁卷(juàn),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

195《乡村四月》〔宋-翁卷〕〈七言绝句〉(五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五年级21首”。

〇五一、韩翃

韩翃(hóng),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不断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

196《寒食》〔唐-韩翃〕〈五言绝句〉(六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〇五二、王建

王建(765年~830年),字仲初,许州颍(yǐng)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唐朝大臣、诗人。王建擅于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197《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七言绝句〉(六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198《新嫁娘词三首·其三》〔唐-王建〕〈五言绝句〉

〇五三、李贺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作为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人物,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

199《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唐-李贺〕〈五言诗〉(六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200《南园十三首·其五》〔唐-李贺〕〈近体诗〉

〇五四、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多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祖籍考城(今民权县)。明朝大臣、民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201《石灰吟》〔明-于谦〕〈七言绝句〉(六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〇五五、郑板桥

郑板桥(原名郑燮)(1693年~1766年),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郑板桥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202《竹石》〔清-郑板桥〕〈七言绝句〉(六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〇五六、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教育家 。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点意义。

20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唐-韩愈〕〈七言绝句〉(六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204《春雪》〔唐-韩愈〕〈七言绝句〉

205《晚春》〔唐-韩愈〕〈七言绝句〉

20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七言律诗〉

〇五七、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bīn)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

207《江上渔者》〔宋-范仲淹〕〈五言绝句〉(六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〇五八、王观

王观(1035年~1100年),字通叟,号逐客,泰州如皋(现江苏如皋)人,为胡瑗(yuàn)门人,北宋词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

20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词〉(六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〇五九、黄庭坚

黄庭坚(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谥号文节,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祖籍浙江省金华市。北宋诗人黄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黄相之父。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其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与苏轼、米芾、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生前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

209《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词〉(六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〇六〇、孟郊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人(一说洛阳人),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

210《游子吟》〔唐-孟郊〕〈五言古诗〉

211《古别离》〔唐-孟郊〕〈五言绝句〉

212《登科后》〔唐-孟郊〕〈七言绝句〉

〇六一、王勃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朝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

213《山中》〔唐-王勃〕〈五言绝句〉

21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五言律诗〉

215《滕王阁诗》〔唐-王勃〕〈七言古诗〉

〇六二、陈子昂

陈子昂(659/658/661年~700/699/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216《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古体诗〉

〇六三、张九龄

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217《照镜见白发》〔唐-张九龄〕〈五言绝句〉

218《望月怀远》〔唐-张九龄〕〈五言古诗〉

〇六四、祖咏

祖咏(699年~746年),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十二年(724)进士。

219《终南望余雪》〔唐-祖咏〕〈五言绝句〉

〇六五、刘长卿

刘长(zhǎng)卿(生卒年不详),字文房,汉族,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

220《听弹琴》〔唐-刘长卿〕〈五言绝句〉

221《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五言绝句〉

222《送方外上人》〔唐-刘长卿〕〈五言绝句〉

223《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唐-刘长卿〕〈七言绝句〉

22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五言绝句〉

〇六六、李端

李端(743年~782年),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北齐文宣皇后李祖娥堂弟李孝贞六世孙。

225《拜新月》〔唐-李端〕〈五言绝句〉

〇六七、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年~约712年),唐汾州隰城人(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guó)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又名少连,字延清。唐代诗人。

226《渡汉江》〔唐-宋之问(一说李频)〕〈五言绝句〉

注:李频(818年~876年),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今浙江建德李家镇)人,唐代后期诗人。

〇六八、施肩吾

施肩吾(780年~861年),字东斋,号栖真子。生于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今杭州市富阳区洞桥镇,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举进士,后被钦点为状元,也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是集诗人、道学家、台湾澎湖的第一位民间开辟者于一身的历史传奇人物。

227《瀑布》〔唐-施肩吾〕〈五言绝句〉

〇六九、王轩

王轩,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字公远,文宗大和时登进士第。曾为幕府从事。轩颇有才思,少即能诗,尤善题咏。

228《题西施石诗》〔唐-王轩〕〈五言绝句〉

〇七〇、陈知玄

陈知玄,字后觉,晚唐眉州(今四川省眉山)人。自幼聪明,勤奋好学。5岁写诗,7岁出家,后被皇帝封为国师。

229《五岁咏花》〔唐-陈知玄〕〈五言绝句〉

〇七一、聂夷中

聂夷中,唐河南人,生於唐文宗开成二年(八三七年),卒年已不祥,大概是在后梁初年。字坦之,唐末诗人,其籍贯有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两种历史记载。

230《田家》〔唐-聂夷中〕〈五言绝句〉

231《公子家》〔唐-聂夷中〕〈五言古诗〉

〇七二、钱珝

钱珝(xǔ),字瑞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吴兴区)人,太子宾客钱方义之子,吏部尚书钱徽之孙,考功郎中钱起之曾孙,善文词。

232《江行无题一百首·其九十八》〔唐-钱珝〕〈五言绝句〉

〇七三、崔道融

崔道融(880年前~907年),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

233《田上》〔唐-崔道融〕〈五言绝句〉

〇七四、李益

李益(746年~829年),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洛阳,唐代诗人。

234《江南曲》〔唐-李益〕〈五言乐府〉

235《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七言绝句〉

236《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五言律诗〉

〇七五、金昌绪

金昌绪(生卒年不详,大中以前在世),生平不详,大约为余杭(今属浙江)人,唐代诗人。现今仅存诗《春怨》一首。

237《春怨》〔唐-金昌绪〕〈五言绝句〉

〇七六、卢照邻

卢照邻(生卒年不详),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朝诗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工诗歌骈(pián)文,诗以歌行体为最佳。

238《曲池荷》〔唐-卢照邻〕〈五言绝句〉

〇七七、陆凯

陆凯(生年不详~约504年)(本姓步六孤,全名步六孤凯),字智君,陆俟之孙,北魏代(今张家口涿鹿县山涧口村)人,鲜卑族。是南北朝人。

239《赠范晔诗》〔北魏-陆凯〕〈五言古诗〉

〇七八、元稹

元稹(zhěn)(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一说十五世孙)。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同倡新乐府运动,共创“元和体”,世称“元白”。其乐府诗创作遭到张籍、王建的影响,“新题乐府”直接缘于李绅。

240《行宫》〔唐-元稹〕〈五言绝句〉

241《离思五首·其四》〔唐-元稹〕〈七言绝句〉

242《菊花》〔唐-元稹〕〈七言绝句〉

〇七九、张祜

张祜(hù)(约785年~849年),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

243《宫词二首·其一》〔唐-张祜〕〈五言绝句〉

〇八〇、张俞

张俞(生卒年不详),《宋史》作张愈,北宋文学家。字少愚,又字才叔,号白云先生,益州郫(pí)(今四川成都郫都区)人 ,祖籍河东(今山西)。

244《蚕妇》〔宋-张俞〕〈五言绝句〉

〇八一、钱起

钱起(约722年~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245《逢侠者》〔唐-钱起〕〈五言绝句〉

〇八二、戴叔伦

戴叔伦(约732年~约789年),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

246《过三闾庙》〔唐-戴叔伦〕〈五言绝句〉

〇八三、李世民

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说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又说钜鹿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247《赐萧瑀》〔唐-李世民〕〈五言绝句〉

〇八四、权德舆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宰相、文学家,前秦司徒权翼之后,起居舍人权皋(gāo)之子。

248《岭上逢久别者又别》〔唐-权德舆〕〈五言绝句〉

〇八五、薛涛

薛涛(约768年~832年),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乐伎、清客,蜀中女校书、诗人。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

249《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其一》(又名《陈情上韦令公》)〔唐-薛涛〕〈五言绝句〉

〇八六、陆龟蒙

陆龟蒙(生年不详~约881年),字鲁望,自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唐代诗人、农学家。

250《离骚》〔唐-陆龟蒙〕〈五言古诗〉

〇八七、荆轲

荆轲(生年不详~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庆”音近),字次非,战国末期卫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

251《易水歌》(又名《渡易水歌》)〔战国-荆轲〕〈先秦诗歌〉

〇八八、刘邦

刘邦(256年/247年~195年6月1日),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252《大风歌》〔西汉-刘邦〕〈汉乐府〉

〇八九、项羽

项羽 (232年~202年),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区)人。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著名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253《垓下歌》〔西楚-项羽〕〈骚体诗〉

〇九〇、颜真卿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254《劝学》〔唐-颜真卿〕〈七言古诗〉

〇九一、杨巨源

杨巨源,(约755年~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

255《城东早春》〔唐-杨巨源〕〈七言绝句〉

〇九二、王驾

王驾(851年~卒年不详),唐代诗人,一说字大用,诰命守素先生,河中(今山西永济)人。

256《雨晴》〔唐-王驾〕〈七言绝句〉

257《社日》〔唐-王驾(一作张演)〕〈七言绝句〉

〇九三、李涉

李涉(生卒年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约806年前后在世。文宗大和(827年~835年)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

258《登山》(《全唐诗》作《题鹤林寺僧舍》)〔唐-李涉〕〈七言绝句〉

〇九四、程颢

程颢(hào)(1032年2月28日~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出生于武汉市黄陂区、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程颢和弟弟程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承继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259《春日偶成》〔宋-程颢〕〈七言绝句〉

〇九五、张栻

张栻(shì)(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

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260《立春偶成》〔宋-张栻〕〈七言绝句〉

〇九六、杜常

杜常,字正甫,生卒年不详,卫州(今河南汲县)人,昭宪皇后族孙。

261《咏华清宫》〔宋-杜常〕〈七言绝句〉

〇九七、志南

志南,南宋和尚。志南是他的法号,因他出家做和尚,故叫僧志南,俗姓待考,能做诗文。

262《绝句》〔宋-志南〕〈七言绝句〉

〇九八、曹豳

曹豳(bīn)(1170年~1249年)字西士,号东亩,一作东猷(yóu),温州瑞安曹村(今属浙江)人。

263《春暮》〔宋-曹豳〕〈七言绝句〉

〇九九、王令

王令(1032年~1059年)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客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264《送春》〔宋-王令〕〈七言绝句〉

一〇〇、岑参

岑(cén)参(shēn)(约718年~约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265《逢入京使》〔唐-岑参〕〈七言绝句〉

266《戏问花门酒家翁》〔唐-岑参〕〈七言绝句〉

一〇一、刘方平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唐天宝年间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约公元七五八年前后在世,匈奴族。

267《月夜》〔唐-刘方平〕〈七言绝句〉

一〇二、李华

李华(715年~766年),字遐叔,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代大臣、文学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与萧颖士、颜真卿积极共倡古义,开启唐代古文运动之先河,著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268《春行即兴》〔唐-李华〕〈七言绝句〉

一〇三、陈陶

陈陶(约812年~885年),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鄱阳剑浦人(全唐诗作岭南人,此从唐才子传)。

269《陇西行四首·其二》〔唐-陈陶〕〈七言绝句〉

一〇四、曹邺

曹邺(约816年~875年),字业之,一作邺之,桂州(今广西桂林阳朔)人。晚唐诗人。与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曹邺才颖最佳。

270《官仓鼠》〔唐-曹邺〕〈七言古诗〉

一〇五、高骈

高骈(pián)(821年~887年9月24日),字千里。幽州(今北京市)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省景县),先世为山东名门“渤海高氏”。唐朝后期名将、诗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

高骈身为武臣而好文学,被称为“落雕侍御”。其诗作“雅有奇藻”。

271《山亭夏日》〔唐-高骈〕〈七言绝句〉

一〇六、韦庄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272《台城》〔唐-韦庄〕〈七言绝句〉

一〇七、来鹄

来鹄(hú)(生年不详~883年),即来鹏(《全唐诗》作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

273《云》〔唐-来鹄〕〈七言绝句〉

一〇八、章碣

章碣(836年~905年),字丽山,汉族,唐代诗人,睦州桐庐人。

274《焚书坑》〔唐-章碣〕〈七言绝句〉

一〇九、曹松

曹松(828年~903年),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安庆市潜山市梅城镇河湾村)人。

275《己亥岁二首·其一》〔唐-曹松〕〈七言绝句〉

逐个〇、郑谷

郑谷(约851年~约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唐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棠、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

276《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七言绝句〉

277《淮上渔者》〔唐-郑谷〕〈七言绝句〉

278《柳》〔唐-郑谷〕〈七言绝句〉

逐个一、杜荀鹤

杜荀鹤(约846年~约904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dài)(今安徽省石台县)人。

279《再经胡城县》〔唐-杜荀鹤〕〈七言绝句〉

逐个二、张泌

张泌(bì)(生卒年不详),《全唐诗》作曰字子澄,安徽淮南人。五代后蜀词人。是花间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80《寄人》〔唐-张泌〕〈七言绝句〉

逐个三、张谓

张谓(生卒年不详),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唐朝诗人。

281《早梅》〔唐-张谓(一说戎昱)〕〈七言绝句〉

逐个四、司空曙

司空曙(720年~790年),字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此从《新唐书》),广平(今河北永年)人,唐朝诗人。

282《江村即事》〔唐-司空曙〕〈七言绝句〉

逐个五、崔护

崔护(772年~846年),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省定州市)人,生平事迹不详,唐代诗人。

283《题都城南庄》〔唐-崔护〕〈七言绝句〉

逐个六、张籍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愈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284《秋思》〔唐-张籍〕〈七言绝句〉

逐个七、杨敬之

杨敬之(约802年前后在世),字茂孝,祖籍虢(guó)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安史之乱中移家吴(今苏州)。唐代文学家杨凌之子。

285《赠项斯》〔唐-杨敬之〕〈七言绝句〉

逐个八、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286《画眉鸟》〔宋-欧阳修〕〈七言绝句〉

逐个九、赵师秀

赵师秀 (1170年~1219年),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人称“鬼才”。南宋诗人。是“永嘉四灵”中较出色的诗人。诗学姚合、贾岛,尊姚、贾为“二妙”。

287《约客》〔宋-赵师秀〕〈七言绝句〉

一二〇、赵翼

赵翼(1727年~1814年),字云崧(一作耘崧),号瓯北,别号三半老人。常州府阳湖县(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清中期史学家、诗人、文学家。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

288《论诗五首·其二》〔清-赵翼〕〈七言绝句〉

一二一、谭嗣同

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省长沙府浏阳县(今湖南省浏阳市)人,生于顺天府(今北京市),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被杀,年仅33岁,“戊戌六君子”之一。

注:“戊戌六君子”有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

289《狱中题壁》(又名《狱中赠大刀王五》)〔清-谭嗣同〕〈七言绝句〉

一二二、秋瑾

秋瑾(1875年~1907年),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1907年7月15日凌晨,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290《对酒》〔清-秋瑾〕〈七言绝句〉

一二三、陈师道

陈师道(1053年~1102年1月19日),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三司盐铁副使陈洎之孙,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

注:“苏门六学士”有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zhì)。

291《十七日观潮》〔宋-陈师道〕〈七言绝句〉

一二四、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五代十国人,生于青城(今成都都江堰),幼能文,擅宫词,得幸于后蜀后主孟昶,封慧妃,赐号花蕊夫人。

292《述国亡诗》〔五代-花蕊夫人〕〈七言绝句〉

一二五、杨炯

杨炯(650年~693年),字令明,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常山郡公杨初曾孙,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293《从军行》〔唐-杨炯〕〈五言律诗〉

一二六、王湾

王湾(生卒年不详),号为德,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294《次北固山下》〔唐-王湾〕〈五言律诗〉

一二七、常建

常建(708年~765年),祖籍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字少府。

295《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五言律诗〉

一二八、夏完淳

夏完淳(1631年10月4日~1647年10月16日),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末诗人、抗清英雄。

296《别云间》〔明-夏完淳〕〈五言律诗〉

一二九、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297《归园田居·其三》〔东晋-陶渊明〕〈五言古诗〉

一三〇、崔颢

崔颢(hào)(704年~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客籍博陵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唐朝著名诗人。

298《黄鹤楼》〔唐-崔颢〕〈七言律诗〉

一三一、秦韬玉

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唐代诗人。

299《贫女》〔唐-秦韬玉〕〈七言律诗〉

一三二、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汉族江右民系,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300《过零丁洋》〔宋-文天祥〕〈七言律诗〉

一三三、佚名

301《迢迢牵牛星》〔东汉〕〈五言古诗〉(六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302《采薇(节选)》〔先秦〕〈诗经〉(六年级下册)

详见“《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

注:《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要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303《送兄》〔唐〕〈五言绝句〉

注:关于这首诗,所传甚少,独在《全唐诗》方见之,对作者的引见是“如意中女子”,其真名实姓、生卒年月、何地之人等皆无从考证,唯能全凭《全唐诗》注解了。《全唐诗》写道:“女子南海人”,“武后召见,令赋送兄诗,应声而就。”由此大致能推断,诗人是南海人,此诗出自唐武则天时代。

304《哥舒歌》〔唐-西鄙人〕〈五言绝句〉

注:西鄙人,是指唐朝西北边地之人,生平姓名不详,开元天宝年间在世。

305《金缕衣》〔唐〕〈七言乐府〉

注: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听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见杜牧《杜秋娘诗》及自注)。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有的唐诗选本径题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是不确切的。

306《送别诗》〔隋〕〈七言绝句〉

每个知识点,都是小百精心归纳、总结、整理出来的。小百出品,必是精品。

如果觉得《小学精华知识提炼》系列内容还不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百帮客并分享。好东西,就要让更多人晓得

欲获取相关配套练习(习题),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百帮客的相关动态消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