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有哪些适合小孩子学的古诗?1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自编: 儿童古诗分类鉴赏

前言

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不知不觉间,从“立志”让家里这个调皮贪玩的小直男接受古诗的熏陶,计划打卡百首以上古诗开始,然后断断续续、坎坎坷坷的“背诗”之路,到开始上小学,根据学校的教学进度读读、背背一些“小学生必背古诗文”,同时我根据他的性情特点时不时给他“加点料”,偶尔做做“抽查”“回访”工作……算下来我的佛系的、时断时更的古诗教学计划不算成功,但也有段时间了吧。

到目前为止,小直男古诗储备量尚可。但是在已经“打卡”过的古诗里,能脱口而出的不到半数,很多需要“点拨”一下才能“续上”,甚至有些看到诗名就是一脸懵逼,完全不能相信什么时候学过这个!这也难怪,毕竟平时所花功夫着实有限,况且古诗的意境神韵深意,对小朋友来说确实不太能理解,所以有了制造这个“诗集”的想法——

把我陪着娃一起打卡过的古诗、接下来预备拜读的佳作名篇,或者说我认为适合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读背的古诗,按照作者、风格、类型等不成体系、不够严谨地、简单粗暴地分个类,并大致串联起来,有利于以后复习、吟诵、玩味......

其实一段时间“陪读”下来,我的切身体会是不要试图让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弄懂古诗词的所谓“含义”。千百年前的寥寥数语,字里行间渗透的却是那个时代的印记、那个独特的灵魂本人的感悟,即便是表层意思最显而易见的那些,也可以读出完全不同的况味,更别消说那些晦涩难懂的隐喻、层层递进的思辨、百转千回的情愫…那么,读古诗、背古诗意义究竟何在?

要讲有什么“用途”么,可以先说说功利的目的:看看现在中小学语文大纲,那么多要背诵的古诗词啊文言文啊…总是要背的嘛,趁着低龄段时间精力还多着,时不时背两首,过段时间再拿出来温习下,算是把功课提前做了吧!

其实我刚开始有这个陪读古诗的想法时,倒也没考虑这些,只是听很多过来人说从小背诗、背小古文可以很好地培养语感,为以后写作文打好言语基础云云,听着很有道理,不过一开始较长一段时间是看不出这个作用的——

比如一年级下学期小直男开始作“看图写话”,那完全就是“挤牙膏”,哪怕送他两句稍微带点感情色彩的句子让照抄吧,都能给你笑得前仰后合,因为直男眼里只要科普类、“硬知识”,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人都笑场了,实在没法教。

不过作为一个佛系母亲,也不甚在意这些,顺其自然而为之吧。反正我的态度就是:你“阿宝读书”也行,发挥你的好记性优势“硬记”也罢,反正一个字:背!就完了!不指望你读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慷慨气势,体味“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作为直男中的小战役机,更不能要求你体会出多愁善感的婉约派、那细腻的情绪……

然后有那么一天,在抽背到李白的《望天门山》时,背到最初一句卡壳了,正想说“这么简单幼儿园小朋友都会”来着,你接上一句“孤帆一片何处来”——诗,虽然被你“篡改”了,但是,错得倒也不“低级”:首先,原句“日边”,讲的是地点,你改成“何处”,老母亲“滤镜”让我甚至觉得这是在跟诗仙跨越时空“一问一答”喏! 同时,“何处”一词,也算是文言文的“初阶”使用哈,那个时候学校貌似还没开始教小朋友在早读时间背小古文呢!

总算是体会到一点“孺子可教”了耶!

转眼到了二年级,小直男的写作文水平忽然间“突飞猛进”,写的课堂小作文、考试作文等多次被老师好评,也渐渐得到一些诸如班级公众号、报刊纸媒的“官方认证”,而且这个转变还就发生在我忙于工作生活的琐事,渐渐疏于对他背古诗的管教,开始放任自流,感觉背过的诗都忘了一大半的时期!

原来,就在他“阿宝背书”、应付了事的日子里,古诗文的养分已在不经意间发挥作用,也许一段时间不温习就给暂忘了,但是那些韵律、节拍、“感觉”已经慢慢渗透到思维的体系里、成长的痕迹里,当他有了些词汇量的累积,有了些本人的学习、玩乐的体验,有了想要表达的愿望,就这样“呼之欲出”了……

然后时不时拿出来读读背背、温故知新;不求甚解,但求某天、某年,当时光流逝,略经世事、有所领悟,会在某一霎时忽然想起,彼时的欢欣雀跃也好、失落顿挫也罢,即便是再平淡不过的某个时点,都能与千百年前的思想的火花碰撞、共鸣…

——原来我的馨甜与苦辣,得到与拥有,波峰还是低谷……前人早已表达、抒发,那种跨越时空的交汇感,宇宙卫星似的“俯瞰”体验,何其有幸?

以下注释

学任何东西都有个“启蒙”,那么背古诗的启蒙,我想应该是那明快的节拍、清透的韵脚、蓬勃的朝气……比如,天才少年骆宾王的《咏鹅》——

咏鹅

(唐▪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或者线条简练、意蕴深切,却是朗朗上口的“小学生必备古诗”,比如——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再如这首用简约明快的言语、回旋反复的音调,勾勒出优美隽永的江南彩莲图的汉乐府民歌——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或者用最质朴的言语,表达最深刻的感情,所以被千古传诵、耳熟能详——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再如这首问答诗,层层诘问、层层递进,言简意赅、超凡脱俗——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古诗可不都是艰涩难懂,有些充满生活气味、童趣盎然的诗句,像极了古人隔着遥远的时空跟我们话家常、吐槽“熊孩子”的日常呢!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所见

(唐▪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牧童

【唐▪吕岩(洞宾)】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一年四季,轮回交替,我们也随着光阴流转长大、老去……一年中的每个时节,都能找到数不胜数的诗词佳句来“应景”, 或婉转细腻,或质朴亲切,或旷达洗练……正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关于春天——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诱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怒放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关于夏天——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小池

(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关于秋天——

暮江吟

(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关于冬天——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四季轮转、岁月流逝,值得歌咏、赞赏、吟哦,此为时间深邃之美;山川壮美、江河秀丽,亦使得文人墨客或高歌,或浅唱,留恋赞赏不已,此为空间广博之美。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轻轻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有一类诗,它看似闲暇、宁静,实则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它描写的景物貌似平平无奇,却在质朴中透露着生活的智慧。它是诗人远离朝堂纷争后的恬淡豁达,是历经千帆后的心之归属……它有一个很接地气又很有画面感的名字——田园诗。

四时田园杂兴(两首)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采桑又插田。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未完待续

建议珍藏

求点赞、关注,

及中肯客观的评论

我将努力不断更~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