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古文启蒙有多重要,到了初中就深刻体会到了。
近期陆续结束的初中期中考试,语文考卷上,古文部分成了最大的BUG。
"就算语文再差的学生,现代文阅读部分,分值至多也能得50%,作文也至多能得几分,但是有的人在文言文阅读部分,可能1分都得不到。”一位初中语文老师说,古文学不好,现代文不可能学到最好,这不只是在考试的表现。
2017年9月开始,全国各小学全面启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这次教材的最大变化就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添加。一年级到六年级的12册课本共选优秀古诗文128篇。
很多讯号都说明,小学阶段一定要做好古文启蒙。那么,小学阶段该如何学好古文呢?
我们采访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上海市日新实验小学语文老师葛儒毅,在小学古文教学上,他不断在努力尝试用又酷又好玩的方法,让学生爱上古文。
一堂又酷又好玩的古文课
占据课堂多年的古文教学法:读、背、默三部曲,让多少曾喜欢语文的学生“爱无能”。
在教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一课时,上海市日新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葛儒毅预备上一堂不一样的古文课。
日本作家松居直根据陶渊明的原著创作的图画书《桃花源的故事》
在上课前,他让学生们提前在家查材料,并阅读了日本作家松居直的《桃花源的故事》这本图画书,这本书的绘图是中国著名的女画家蔡皋,在日本很受欢迎。
根据松居直的绘本作品特点,葛儒毅邀请了美术老师一起来上这次课。
课堂上,美术老师以《桃花源的故事》画面分析,感受桃花源内外的不同。
画面比较后,学生们很容易明白桃花源的故事含义。
除了比较图画书的文字和画面,葛儒毅从文言文和现代文不同的表达方式,也进行了比较。他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摘取了一个片段: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绚丽。”
和学生们做了如下一番对话:
“‘一片片粉红色的花瓣飘舞而下’,文言文中的哪个词表达了这个意思?”
“落英绚丽”
“落英就是花落下来的意思,为什么文中不用落花,而用‘落英’呢?落花给你什么感觉?”
“花凋谢、枯萎了。”
“你们看看这个画面,花是枯萎的吗?”
“不是,很鲜艳呢。哦,落英是指花在最美的时候掉下来的。”
……
“只要4个字,文言文就能给你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你感遭到古文的‘语约意丰’。”葛儒毅说。上海师范大学古典文献专业毕业的他,对古文有着很深的热爱。
老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材料—分组讨论—老师总结,这是从1969年开始在国际上较流行的PBL教学方法,中国千年以来的古文学习和PBL教学方法,让他用在古文课堂上,毫无违和感。
葛儒毅为学生们营建了一个轻松、自动的古文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表达本人的观点。
在讨论中,学生们可以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印象愈加深刻。
课前查阅材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主导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一节古文课,完全刷新了我们对古文的认知。
诵读古文是最好的培养语感的方式
细心算算,古诗词在小学语文考试中的分值并不高,即便统编版之后,古诗文总量增幅达80%,但对于阅读和写作两个大户来说,分值也是微乎其微。
对提分焦虑的学校和家长来说,大多不肯把时间花在“不出分”的古文学习上。像葛儒毅老师这种在课堂上,在古文上花时间的老师,可谓心力强大。
有一次,他的一个考上初中的学生回来看他,给他留了一张纸条:“我永远记得有一个老师,把一首诗上了足足一节课。”
初中后,古文将是学生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中考的分值占到了40分左右。所以,在小学打好古文启蒙的基础,非常重要。
除了分数,现代汉语源出于古代汉语,学习古文也训练语感的最好的方式。
葛儒毅每天早上布置学生15分钟早读,每周2次,一共约半个小时。上课时他会先让学生把古文课文读至多3-5遍。
“学习古文,培养语感是第一位的,朗读是最好的学习古文方法,哪里停顿、断句,都是对语感的把握,他们先按照本人的理解逻辑来读,然后我再范读,让大家找一下差别,就晓得断句的逻辑了。”
他会让学生先说本人读懂了什么,哪怕作者是男是女,课文讲的是春夏秋冬这样的理解也可以。
除了教材中的古诗词篇目,葛儒毅还会给学生“加餐”。为了让学生对古文产生兴味,他先从神话故事系列入手,《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精卫填海》……他认为这些内容不但故事容易吸引人,而且很多学生都读过这些故事的现代文,再来学习古文,就容易多了。
“我不能说我的教学是成功的,但是一大半的孩子有感觉,有兴味,对于我本人来说就满足了。”葛儒毅说。
学古文,一定要把时间花在思辨上
葛儒毅在为学生添加古文训练内容,除了神话序列外,5年级他还推荐学生们学了《二十四孝》和《世说新语》的一些风趣小故事。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二十四孝》能否适合小学生读。
《二十四孝》中,“郭巨埋儿”这种故事能否适合学生读,备受争议
有人质疑说,这部书糟粕大于精华,不应该给学生推荐。“我推荐学生读这本书的时候,不建议删减,但是我会告诉他们,比如‘郭巨埋儿’,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中国古代的思想大环境下,在他们的价值观中是对的,现在大部分的孩子都会觉得是不对的。这就是一个思辨的过程。”他把古文的素材当做了学生们思辨的材料。
比如“怀桔遗亲”的故事中,讲到陆绩把橘子放在怀中,想带回家给妈妈吃。学生们就此展开了讨论:
正方:这不是偷,是拿了给妈妈吃,觉得没什么可责备他的。反方:不管怎样样都不能偷。
在学习《论语》时,学生开始讨论:
孔子有老婆吗?有儿子吗?为什么从来不提他老婆和儿子,提了两次儿子还都在说教?看来孔子和儿子的感情不太好,是不是他和老婆的关系不太好?培养阅读兴味是关键
葛儒毅老师在全国青年教师观摩活动上海选拔赛上的公开课
如何培养阅读兴味,尤其是对很生涩的古文的阅读兴味,不断是家长们面临的难题,葛老师给出的建议是:
1.要保护孩子的兴味,不要以背诵多少数量为目的,一旦孩子觉得是负担,就会对古文产生厌烦情绪。低幼年级,古文以读读听听古文,比如一些《声律启蒙》《三字经》等吟诵音频。
2、文言文一定要读,出声的朗读,默读是不合适的。因为文言文出声的朗读节拍和神韵都在里面。孩子在看书的时候先不要交流,看完书后再交流。
3、家长要以激励的方式去引导,而不是任务,不要过于急功近利,不要马上看到成果,或者在亲友聚会的时候的表演。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以前背了很多,后来都忘记了,之前的努力白费了。实际上,这只能说背不出来了,不代表忘记了。当再一次看到时,两个线就连接起来了,一旦连到一定数量,就是量变到量变。
4、提倡家长多做亲子类阅读,读完后相互聊看法,这样家长不但能够掌握孩子的读书程度,也可以加深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小学阶段,一般家长阅读的认知高度会在孩子之上,与孩子交流的时候,会引导他潜移默化地用更高的层次去阅读。
推荐书目:
三年级前:篇章短小、易懂、经典句式,例如《三字经》、《声律启蒙》、《千字文》等。
三、四年级: 3年级可以开始读一些小古文,比如寓言故事:《狐假虎威》《揠苗滋长》等;《笠翁对韵》、《论语》;
四、五年级:神话系列,原版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理解情节,抓住典型人物;5年级古文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开始学习《古文观止》。
想晓得更多关于让孩子爱上古文的方法, 请关注11月10日
《读三国学文言,风趣又有用的学习法》
直播课,给你答案。
直播嘉宾
徐子曰
资深语文教师,曾任沪上大型教育集团教学总监,出版《文言文阅读高分训练》等著作
参与方式:扫码回复“直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