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经始
上海豫园,进入园门看到的第一座建筑叫三穗堂,那里高高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灵台经始”,这四字有何来历,为何称之“灵台”?
我们先看一看孟子的两段小文章: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鴈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这是孟子拜见梁惠王时的一段对话。
梁惠王问:贤者也有这种玩耍园林的兴味吗?
孟子回答说只要贤人才能够以此为乐,不贤者就算拥有了这些也不会快乐。并用《诗》中《灵台》诗句为证,古代的君王与民同乐,所以能真正快乐。用《汤誓》中对夏桀的诅咒:呈现出老百姓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的心理。
齐宣王问孟子——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 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这段问话很有意思,齐宣王抛出的问题:
文王的园林有七十里见方,百姓还说小了,我齐宣王的只要四十里见方,百姓还说大了。为什么?
孟子的回答很直接:文王的园林与民共享,再大也小;你齐宣王园林只要你本人,再小也大。
从上面两段话,我们似乎明白了,古代公园是用来做什么的。
它是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园林:那里可以玩耍、围猎等。
大雅·灵台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规划灵台,设计安排。百姓共建,不日成之。规划莫急,民如子来。
王在灵囿,麀(yōu)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hè)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国君游园,母鹿伏丛。母鹿肥美,白鸟洁净。君游灵沼,满池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廱。
钟架横板,大鼓大钟。钟鼓轮奏,乐哉,离宫。
於论鼓钟,於乐辟廱。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钟鼓轮奏,乐哉,离宫。鼍鼓蓬蓬,瞽师奏成。
上一篇:《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灵台》小札二百四十七——绍兴李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