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庄子》释解(六八):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 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宰相惠施视察梁国东南边境,邀庄子同去,沿途游山 玩水,庄子顺便看了故乡蒙城,重温童年旧梦。二人最终 抵达濠水,对岸便属楚国管了。

  濠水有桥,梁楚二国各管桥的一半。二人站在桥上, 各看各的,各想各的。

  时已仲秋,濠水碧澄。庄子扶着桥栏,俯看一群银光 闪闪的白鲦鱼,说:“白鲦鱼多快乐,游得悠悠慢慢。”

惠施扶着桥栏,侦查楚国那边的哨卡,哪有闲情看鱼 ,便说:“你不是鱼,从何而知鱼快乐?”

  庄子说:“你也不是我呀,从何而知我不知鱼快乐?”

惠施看重实践,认为一切真知只能来自实际体会,所 以不喜欢庄子的诗人气质,便说,“我不是你,确实不知 你。但你确实不是鱼呀,那么你不知鱼快乐,也就证而自明了。”

庄子说:“我还得提示你,是你刚才问我从何而知鱼快乐的,对吧?你这样询问我,等于默认了我已知鱼快乐 ,只是不明白我从何而知罢了。你问我从何而知,也就是想打听我从哪里晓得的。我现在回答你,我是从濠水桥上晓得鱼快乐的,”

  惠子嘟囔说:“你把我搞糊了。”

  庄子拍着桥栏大笑,惊散了那一群白鲦鱼。

【释解】

这真是一段十分风趣的对话!

惠子显然又可爱了一回,被庄子说的哑口无言。

惠子与庄子的根本分歧在于,惠子认为人和物是两回事,我和别人是两回事。这就是名家最爱搞的学问。比如公孙龙就认为石头的白和石头的硬是两回事,所以提出“离坚白”的学说。

按照惠子的观点,你庄子不是鱼,你怎样晓得鱼是快乐的呢?

而庄子则认为人与外物是统一的,是一体的。所以庄子提出“齐物”的思想。比如他在《齐物论》中说: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我与天地都是一起生的,我与万物自然也是一体的。不分彼此。这样,我跟鱼自然也是一体的,鱼儿的乐就是我的乐,我的乐就是鱼儿的乐,怎样能够割裂呢?

所以惠子问庄子的问题,是无须回答的问题。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述的。庄子在《齐物论》中说:

“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

既然我与万物是一体的,说和不说都是一样的。

由此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庄子这样回答惠子:

“我知之濠上也”。

我是从岸上晓得鱼是快乐的。

这完全是一句废话,应付的话,因为这种境界实在是没有办法说,但是又不得不对惠子说,所以就说了一句可有可无的话。

庄子的齐物思想,后来被历朝历代的文学家所效仿,我们能从很多诗中发现这个思想。

比如美学大师宗白华说:“如果你在本人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

 《鹤林玉露》中载某尼悟道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心中无美,刻意寻找是找不到的,心中有美,一株桃花即是春天。

郭六芳有一首诗《舟还长沙》:

 “侬家家住两湖东,

十二珠帘夕照红,

今日忽从江上望,

始知家在画图中。”

平时习惯了四周的环境,不觉得美,偶尔跳出这个环境,心动即是美。

王维的诗,境界就更高了。

“蓝溪白石出,

玉山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朴实无华,尽显自然。人与物齐,物我两忘。这是庄子的大境界!

(上图:刘立丰 书 王维诗)

(部分参考宗白华《美学散步》)  

往期回顾

《庄子》释解(一):《庄子》与佛教

《庄子》释解(二):任性与天真

《庄子》释解(三):自然而然

《庄子》释解(四):人生百态皆自然

《庄子》释解(五):自然生我,我自然生

《庄子》释解(六):无是无非

《庄子》释解(七):天地一指

《庄子》释解(八):朝三暮四

《庄子》释解(九):圣人无我

《庄子》释解(一〇):天地一毫

《庄子》释解(逐个):大道不称

《庄子》释解(一二):我不晓得

《庄子》释解(一三):人生如梦

《庄子》释解(一四):辩论无

《庄子》释解(一五):理在无待

《庄子》释解(一六):庄周梦蝶

《庄子》释解(一七):生有涯,知无涯

《庄子》释解(一八):庖丁解牛

《庄子》释解(一九):命中注定

《庄子》释解(二〇):至善忘善

《庄子》释解(二一):惯看生死

《庄子》释解(二二):远离坏人

《庄子》释解(二三):心斋妙道

《庄子》释解(二四):虚室生白

《庄子》释解(二五):乘物以游心

《庄子》释解(二六):顺毛摸驴

《庄子》释解(二七):无用之用

《庄子》释解(二八):万物皆一

《庄子》释解(二九):观照内心

《庄子》释解(三〇):忘于仁义

《庄子》释解(三一):无所为而为

《庄子》释解(三二):有人之形,无人之情

《庄子》释解(三三):反对诡辩论

《庄子》释解(三四):天人合一

《庄子》释解(三五):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释解(三六):得道

《庄子》释解(三七):为道日损

《庄子》释解(三八):莫逆于心 安时而处顺

《庄子》释解(三九):相忘于道

庄子》释解(四〇):生死皆自然

《庄子》释解(四一):大宗师

《庄子》释解(四二):坐忘

《庄子》释解(四三):天地无私,岂独贫我

《庄子》释解(四四):错在多智

《庄子》释解(四五):重在治心

《庄子》释解(四六):顺物自然 天下治矣

《庄子》释解(四七):天地境界

《庄子》释解(四八):用心若镜

《庄子》释解(四九):混沌之死

《庄子》释解(五〇):骈拇枝指

《庄子》释解(五二):小人死于利,士者死于名

《庄子》释解(五三):臧谷亡羊

《庄子》释解(五四):天下尽殉

《庄子》释解(五五):不成功的成功学

《庄子》释解(五六):返璞归真

《庄子》释解(五六):绝圣去智

《庄子》释解(五七):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

《庄子》释解(五八):乘彼白云, 至于帝乡

《庄子》释解(五九):成功的标准

《庄子》释解(六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庄子》释解(六一):道在太极一圈内,理存中庸两字间

《庄子》释解(六二):何谓天?何谓人?

《庄子》释解(六三):小不知大,有不知无

《庄子》释解(六五):不做死鳖挂堂上,宁为活龟戏泥中

《庄子》释解(六六):井底之蛙

《庄子》释解(六七):可爱的惠子

(特别说明:本文译文源自“古诗文网”,具体作者不详)

推荐阅读

一万字了解佛教发展史《微说金刚经》全集 丨《详说心经》全集《选说维摩诘经》全集《四十二章经》全集《无量寿经选讲》全集《金光明经选讲》全集《坛经全集丨《杂说杂阿含经》全集《佛遗教经》略讲《楞严经》最初一讲丨《法华经》佛学入门图书推荐《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读书笔记最初一讲《印度佛教思想史》阅读笔记丨《楞伽经》最初一讲丨《解深密经》选讲丨法源寺参观小记梵天净土涤心之旅佛学思想与生态环保《印度佛教思想史》阅读笔记(一)《庄子》释解(一):《庄子》与佛教香积寺游记  丨平心静气看“佛系”冬至是修行的起点《芳华》观后感:好人没有好报?丨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德本财末:关于雪乡宰客事件的思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