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 / 柳枝词
朝代:唐代
作者:贺知章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
轻柔的柳枝垂下来,
就像万条悄悄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
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正文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好像,好像。
作者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赏析
杨柳的抽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诱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抽象美来描述、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
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写的却非常鲜活。
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初,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抽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意味,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