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鲁迅,是中华民族的两位巨人,这两位巨人虽然私交不多,但却心灵相通,是寻求中华民族解放道路上的知音。
从“五四”时期开始,毛主席就读过鲁迅的文章,他对鲁迅的评价甚高。
1938年10月9日,鲁迅逝世一周年,毛主席在陕北公学留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的大会上发表演讲,在演讲中,毛主席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
1940年,毛主席发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在文中,毛主席写道:“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可见鲁迅在毛主席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1961年,在鲁迅八十寿辰之际,毛主席写了两首七言绝句留念鲁迅先生。
七绝二首·留念鲁迅八十寿辰
其一
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
其二
鉴湖越台名士乡, 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 一例氤氲入诗囊。
毛主席是战士兼文学家,而鲁迅是文学家兼战士。鲁迅虽没能像毛主席一样在战场上拼杀,但他的文学作品,就是与腐朽的、落后的思想战役的武器。
毛主席在第一首诗的开篇,就盛赞了鲁迅先生的坚毅的战役精神。鲁迅先生拥有博大的思想,过人的胆识和无比坚毅的战役意志。在那个特务横行的时代,鲁迅先生毫不畏惧,他发表大量杂文、小说,好像匕首、投枪,刺向黑暗与铁幕。
龙华喋血不
右翼留念》一文,文中有这样一首“小诗”: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毛主席用这一事例,集中展示了鲁迅先生敢于跟黑暗势力战役的大无畏精神。
第二首七绝,毛主席转写鲁迅的家乡绍兴,借绍兴先贤,写鲁迅先生身上,传承着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爱国主义优秀传统。
鉴湖越台名士乡, 忧忡为国痛断肠。鉴湖,在鲁迅家乡绍兴西南两公里处,近代女诗人、革命家秋瑾也是绍兴人,自号鉴湖女侠。越台,即越王台,在绍兴种山,春秋时越王勾践在会稽为招贤士而建。这两句是说,鲁迅的家乡绍兴是名士之乡,自古至今,出现了许多忧心为国的仁人志士。
剑南歌接秋风吟, 一例氤氲入诗囊。 剑南歌,指爱国诗人陆游的《剑南诗稿》,陆游也是绍兴人。秋风吟,指秋瑾的爱国诗篇《秋风曲》以及她英勇就义前所写的“秋风秋雨愁煞人”。氤氲:描述烟或云气盛大的样子。诗囊,装诗的袋子。
这两句是说,从陆游到秋瑾,绍兴的仁人志士们,谱写了众多伟大的爱国主义诗篇。
毛主席的这两首七言绝句,盛行了鲁迅先生一生的品格与成就,并阐发了鲁迅先生身上传承的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他歌咏鲁迅,又不止于鲁迅,而是在歌咏中华民族的脊梁。
上一篇:《唐诗三百首》中7首七言绝句,经典至极,句句深入人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