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千古传唱的写景诗,与上一讲讲到的《古朗月行》差别很大。这一首诗中,看不出李白明显的政治、人生感悟,但是可以读出他肆意洒脱、天马行空的文字风格。
香炉,不是焚香的炉子,而是庐山的香炉峰。
根据学者们考据,这首诗大概是李白二十几岁,还未入长安前所作。在极为看重文化人的唐朝,李白的诗情、才情,自然让他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就像我们现代的“学霸”、“高考状元”、“留学名校录取者”一样,这是好的,是积极的人生观。
经过科举考试、官场观察、人生际遇等,这一代知名的文人们,对世界、人生的感悟,千差万别。李白,越来越飘逸;杜甫越来越悲悯;王维越来越佛系。
《望庐山瀑布》也是两首一组,虽然有学者根据两首诗的风格不同,推测是李白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但是读起来,依然也是体现着李白的潇洒的人生观。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前四句直接写瀑布的雄浑)
欻[xū]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下四句,开始运用比喻的手法,写瀑布的壮观和变化)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再下四句,典型的李白诗特点,充满联想与想象)
空中乱潈[cóng]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再下四句,瀑布落下,水打击石的壮观)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最初六句,李白开始抒情,仁者爱山;智者乐水。瀑布清泉,可以饮,可以洗,如果可以与友人一起,便可隐居于此)
中国古代文人,素有登时隐居之情,隋唐王朝,上接魏晋南北朝,常年的动乱,客观上提供了隐士出现的土壤。到了大唐盛世,文人们更多是用归隐之情,抒发个人的精神世界。就像我们现代人,一边羡慕着田园风光,一边留着在大城市打拼一样。
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分离与交融,这是中国古诗词文化的一大特点。
上一篇: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