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陪孩子一起走近唐诗宋词——《游子吟》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今年的母亲节,教孩子背了一首诗送给姥姥。

在学习之前,我们俩商量好,学习完毕跟姥姥背诵一遍,并说一句:姥姥,母亲节快乐,您辛苦了!

这个时代没有“外婆节”也没有“姥姥节”,我妈替我做了很多本来该我做的事情,两个孩子的衣食住行、日常起居都是她在照顾、孩子挨骂她心疼,孩子学习学不进去她耐心劝:

你不是跟妈妈说长大后去北京上大学,到时候要把爸爸妈妈和姥姥一起带走的呀......

诸如此类,生活中得到我妈的很多照顾。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让孩子学习《游子吟》,懂得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中华美德。

《游子吟》

中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

孟郊一生命途多舛,直到50多岁才考上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漂泊无依的生活,终得接来老母亲同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人情冷暖,愈发觉得亲情的可贵,有娘就有家。念往昔,母亲对本人的关爱和敦敦教导,不由得作下此佳作,以此铭记母亲恩情的伟大,提示儿女反哺母亲,报答母亲的孝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昏黄的灯光下,一头白发的母亲在认真地缝补孩子的衣衫,一针一线都注入了母亲的爱和牵挂;将要出远门的人啊,抚摸身上的衣衫感受母亲的爱。

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最普通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两句话,作者从母亲的角度和心态描述,表达出对即将远行的孩子的担忧和牵挂,总希望将衣衫缝补的愈加完满,担忧孩子“迟迟归”。

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显露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寸草,比喻儿女;三春,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又称作幕春)

晖,指:阳光,在本首诗中,将母爱比喻成春日阳光,照射着儿女。

有谁能说,儿女的孝心,如何能报答得了犹如春日阳光的母爱呢。

这首诗按学习能力要求大约是二、三年级的课程,让一个五岁的小朋友去学习确实有些费劲

我在教他的过程中,会不断摸索孩子的理解、学习能力,有些词对他这个年龄段属于拗口词汇。

比如:游子。

不断问我:妈妈,什么叫游子?这不是游泳的游么?难道是游泳的孩子?

(游子:古代指外出旅居、求学的人。)跟孩子解释:比如,你将来长大离开家去学习,可以称为:游子

再比如:慈母

他天真地说:慈是什么意思?哦,妈妈,是刺猬的刺么?

(慈母:慈祥的母亲)妈妈对孩子的关爱

学古诗就像在品茶,一遍又一遍地读,学习其中的精髓,孩子的教育不容忽视,不能严肃但又不能儿戏,两头“度”的把握,写下来足够参加古时的科考了。

下期预告:带你走近唐诗宋词——《塞下曲》

兴味的宝爸宝妈可以加个关注,欢迎私信,跟孩子一起成长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关注微信公众号:池上chishang,

跟你一起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

记录感受,感恩生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