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收藏在古诗词里的记忆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苏小班

今年春运期间,我到济南西站送人,看见旅客正在刷身份证进站乘车。铁路电子客票的推行,让人们出行愈加便捷和温馨。候车大厅中响起了悦耳的广播声,去往南京南方向的旅客开始检票了。一群年轻人推着行李箱,有说有笑地走向检票口。广播中这熟悉的地名、熟悉的场景,让我想起在南京上学时乘车的情景,想起我珍藏的一张火车票。

在我的一本书《中国古典诗词》中,珍藏着一张旧车票。由于年代久远,车票已经变成黄褐色。上面盖着日期戳,1994年6月26日,浦口经徐州至新沂。背面还粘贴着座位号的小纸片,标明2车11座。这张被我当作书签的旧车票,背后有个美丽的小故事,让我想起在烟雨长江边,那个穿花格子衬衣的女孩。她挥手的身影如同这张车票,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

每年放假,车站的售票人员都会到铁路学校售票。那次,我侥幸地买到了有座位号的车票。接过火车票那一霎时,我的心情特别激动,想着第二天早上坐轮渡过江,在浦口站上车,傍晚就能到家了。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校门口的公交车站台上就挤满了回家的学生,大家都在翘首等待十路公交车。十路公交车是从南京站始发,前往中山码头。它凭仗超强的载客能力,在两个人流量巨大的站点间运转。它的车身由两个车厢连在一起,两头部位罩上一个帆布棚子。转弯时,内侧布棚折叠在一起,外侧迅速舒展开,特别像手风琴的容貌,所以也有人叫它手风琴公交车。我们一行十余人顺利地上了公交车。

来到起点站中山码头,旅客们井然有序地排起长队。他们提着大包小包,沿着江边长长的铁栈桥鱼贯而入,走进宽敞的船舱内。站在轮渡栏杆前,长江对岸清晰可见,目测也就是两三公里的距离,但客轮在长江中沿着之字形路线航行,让你饱览长江景色后,再停靠在浦口码头。

十分钟后到达江对岸,“浦口火车站”五个大字写在砖木结构楼房上。在站房前,我掏出火车票,突然发现背面的座位号掉了,那个小纸片是有座位的凭证,丢失了可怎样办?我焦急地把裤兜翻过来,终于找到一个小纸团,展开后发现已经破碎成好几片。

路边有个商店,我想借点胶水把它贴上去。店内生意特别好,来来往往的旅客纷纷前来存包,一个穿花格子衬衣的女孩在不停地忙碌着。她长着一张瓜子脸,用水汪汪的眼睛看着我问:“买什么?”我伸头在货架上左看右看,没有发现胶水,就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问:“我贴火车票,有没有胶水?”“什么?”她没听懂,猎奇地打量着我。我用糟糕的普通话说:“有没有糨糊或者胶水,我贴一下车票。”她还是没听懂,瞪大眼睛问我说:“你存包?”我摇摇头。她上前皱着眉头问:“怎样了?有困难?”情急之下,我摸出火车票,又拿出破碎的小纸条给她看,两手比画着说:“有没有胶水?把它贴上去。”“胶水啊。”她说着,抿嘴笑了,脸上显露两个梨涡。见她听明白了,我连忙说:“我买一瓶胶水吧。”“嗨。”她说,“不用买的。”说着,她接过车票放在柜台上,从里面拿出胶水,用食指挑起破损的纸片,小心翼翼地涂抹胶水在上面;接着抽出一张大纸,把纸片按着贴上去。她长长的睫毛低垂着,遮挡住两只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忽然,她眉毛扬起,用手指擦去多余的胶水,悄悄地吹了两下,让胶水快点晾干。最初拿出一个小剪刀,剪下座位号纸片,粘贴到车票的背面。忙完这一切,她抬头轻轻一笑说:“给你。”

我接过车票,心中不由得嘀咕起来,给她多少钱合适呢?我摸出一元钱递过去,她摇摇头,埋头收拾起柜台上的东西。一元钱还不够?我暗自吃惊,又掏出一元钱说:“两块钱,这样行吧?”她一愣,笑了,两个梨涡又浮现在脸上。她细声细语地说道:“不要钱的。”我离开商店,走到进站旅客队伍的后面,忍不住回头看一眼,发现她站在店门口,正看着我。突然她向我挥挥手,示意我离开。我来不及挥手,就被人群挤到候车室内。

浦口站内,还是熟悉的景象。这座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车站,曾是北上南下的交通要地,百年来无数人在此留下脚印。而今天遇到的这个热心又善良的小姑娘,给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车站又增添了一缕阳光,让我一路的心情像天空一样晴朗。可直到上车后,我才想起忘记说声谢谢。

第二年,我又路过浦口站,站前的商店早已物是人非,装修成一家奢华的音像店。那个小女孩再也看不到了,抬手之间的遇见,回首却成了永远。我无法当面道谢,只好把她粘贴过的车票当作书签,夹在厚厚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让唐诗宋词来珍藏她的善良和美丽。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