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2021年度民进全会重点建设工作的主题。
为助力主题年建设工作推进,“民进网”即日起推出“主题年”系列宣传,敬请关注——
社情民意信息的基本概念
01
什么是社情民意信息
社情民意是指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社情不等同于民意,但社情包含着民意;民意不等同于社情,但民意是最重要的社情。在许多情况下,社情就是民情。因而,社情民意信息最次要的是了解和反映民情民意。(李瑞环,2001年6月29日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社情民意信息具有聚焦准、切口小、可参与度高,以及“短”“平”“快”“新”的特点,是参政议政的“直通车”和“轻骑兵”。
全面、精确、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履职的基础。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成效反映了民进本身建设的成果,反映了会员参与履职工作的积极性、发现问题的敏感性以及了解国情的深度、信息掌握和分析判断的能力,反映了民进信息传输的渠道能否通畅、集智聚力的体制机制能否无效。
02
社情民意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区别
社情民意信息与党政部门信息的区别:
一是角度不同:社情民意信息一般不反映动态性格况;二是范围不同:社情民意信息属于问题建议类信息。
社情民意信息与政协提案的区别:
一是渠道不同,信息报送渠道是内部渠道,在方式上是点对点,从信息作者(党派成员、党派组织)到政协机关,再到党政决策部门。提案一般是通过公开渠道;
二是题材不同,信息特别适合反映不宜公开讨论、公开反映的题材,可以更好发挥监督作用,提案多为可以公开的题材;
三是报送主体不同,信息的报送主体比提案愈加广泛,较少或者没有层级限制。一级政协委员或政协参加单位,只能向本级政协提交提案,信息报送无此限制;
四是效果不同,信息服务于决策的作用、效果更直接,多是批示办理,提案则需政协立案分送有关部门办理。
03
社情民意信息的适用范围
社情民意信息的适用范围:
一是不宜公开讨论的问题,以及对报送渠道具有特殊保密要求的问题;
二是党政部门信息渠道一般不易反映的问题;
三是既适用于参政议政,又适用于民主监督的问题;
四是适用于反映统一阵线内部的问题。
社情民意信息不适用范围:
信访事项、学术争鸣、进入司法程序的案件以及普通工作动态情况,道听途说的事项等。
来源:民进地方参政议政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