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你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每日论语121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今天学习《论语》雍也篇第四则。

【原文】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

庾(yǔ)。”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yì)轻裘。吾闻之也:

君子周急不继富。”

【钱穆白话试译】

子华出使到齐国去,冉子代他母亲请养米。先生说:“给她一釜吧。”冉子再请增,先生说:“加一庾吧!”冉子给了米五秉。先生说:“赤这次去齐国,车前驾着肥马,身上穿着轻裘。吾听说,君子遇穷急人该周济,遇富有的便不再协助。”

【傅佩荣译文】

公西华奉派出使齐国,冉有替他的母亲申请小米。

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有请求添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结果冉有给了他八百斗。

孔子说:“赤到齐国去,乘坐的是肥马驾的车,穿的是又轻友暖的棉袍。我听人说过:君子济助别人的穷困,而不添加别人的财富。”

公西赤,字子华,鲁国人。釜、庾、秉,都是古代量器。

孔子此时可能已官拜司寇,或是担任鲁君的顾问,冉有应是孔子的总管,担任出纳之职。冉有多才多艺,孔子对他的能力很有决心,但谈到做人的准绳,则又是另一回事了。

孔子认为子华家境富有,馈赠即可,所以给得不多,而冉有却假公济私给了他相当于一年的薪资。孔子对此很不满意,认为此举不当,因为“君子周急不继富”,不能浪费国库公帑来照顾本人人。按今日的说法,前者像是雪中送炭,后者像是锦上添花。

君子应该雪中送炭,不可锦上添花。作为君子,处事要大公无私。冉有显然有私心,本人当总管,遇到同学出国,无机会就假公济私,大概他认为这样并不违法。在孔子看来,不违法只是最低限度的行为标准,若要做个君子,还应该努力做到“无私”,并且考虑实际情况,以免受人诟病。

【弘丹学习心得】

从这一段故事中,可以看出孔子的金钱观。孔子认为“君子周急不继富”,认为子华家境富有,馈赠即可,所以给子华的俸禄很不多。

如果按照“按劳分配”,“能者多得”的分配方式,会觉得孔子的方式不公平,觉得更像是古代“劫富济贫”的侠义方式。

为什么职位一样,工作也非常出色,一个人的俸禄多,一个人的俸禄少呢?对于家境优越人来说,有一定的不公平性。

其实,我们现代社会,也有类似的做法,对富人多纳税。个人所得税,不同的工资需要缴纳的税率是不一样的。这样的做法目的是为了减少贫富差距,也有一点“周急不继富”的意思。

在孔子的眼里,君子应该做到“雪中送炭,不需要锦上添花”,可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喜欢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作者引见

弘丹,简书签约作者,微博读书书评人。

践行每日写作,品尝生活之美;诵读《论语》,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

每月组织【写作训练营】和“百日写作”活动。想要从零开始写作,关注“笔耕不辍”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笔耕不辍(ID:wewriter)。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