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很多民间俗语,是老一辈人在长期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一些规律性的认知。由于各地的情况不同,俗语有一些地域性的差异。随着时代变迁,不要认为俗话就永远会有道理,例如下面这句“穷生奸计,富长良心”。一起来看看吧!
“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这句话啥意思?
穷生奸计:
如果一个人比较贫穷的话,在本人没有办法改善生活,没有办法照顾好本人和家庭的情况下,要想对别人好,要想去行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穷人为了发家致富,他们可能就会想一些方法,甚至去行险,做一些不法的勾当,或者是去想一些奸诈的计策。
富长良心:
如果一个人家底殷实,没有后顾之忧,生活得非常富足,反而可能心态很好并且富有同情心,情愿去接济和协助别人。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和做法,其实也很好理解。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如果本人都管不了本人的时候,还能管得了别人吗?与此同时,如果一个人能够过得很好,他会想方设法地去协助更多的人,只要本人过好了,才有能力去行善。
穷出奸计,富长良心,这句农村俗语,表达只是一种社会现象而非常态,一个人的好与坏,是会遭到性情,他生长的环境,接触的事物等外在因素所影响,并不能以有钱没钱,就去断定他的为人。
这句话有道理吗?你怎样看?
@思苇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人有这等襟怀见识最好。当然,穷者生奸的不少,富者不良的也多。各人是不同的,人事有变化,穷则思变是必然,如何变就在于各人了,这与人的知识,能力,教养,思想性格,品德修养大有关系,与真的穷富没太大关系。穷而仁善良的不少,富而恶坏的更多。
@彩云阳光
人穷哪顾得了这些,总为一粥一饭忧愁,自然会为食而谋,在饱人富人贵人眼里,穷人为一粥一饭而谋却成了奸计,富人的小小施舍,却吹夸成长了良心行仁善了。站在旁细观静,穷者无活路为食而斗是奸,富者流油略施舍便是仁善,真是饱汉不知穷人饥,饿饿就明白了。多少穷人不奸才穷,多少人奸了才富。饱暖思淫欲,为富贪而不仁的也太多了。人穷未必奸,人富未必良。
@兰陵王的半遮面
穷生奸计,富长良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这几句话至多道出了天下所有人都某一阶段的经历。
@猎潜艇
人性是不因时间而改变的,所谓的穷生奸计,富长良心,应该是人世间人性的中肯写照。
人性本善,但当贫穷的时候,许多人会为了本人摆脱窘境,做一些投机取巧的事情;
而当富足了之后,已经没有了现实的危机胁迫,心态也平和了起来,因而也会发自本性的做一些善事。
试想,穷困潦倒的时候连本人都顾不过来,还怎样去行善呢?即便做,对人的协助也是无限的,只要富足了,才更有能力去协助别人回馈社会!
@关山听风
客观讲,这段文字言理不究竟,它只符合一部分人,但不适合另两类人:
一为志存高远,存心仁厚者。因贫富不移其志
二则为贪婪无足,刻薄尖酸者,金玉不足其心
@健康就是财物
穷人与富人,只是价值不同,并不代表奸计与良心,穷人,你给他十万元可能会去做冒险的坐牢的事,富人可能不会去,他不会因为这十万去做冒险毁掉本人一生幸福的事,如果给几百万或更多,他可能会去,这就是价值不同,能力不同,冒险的成本不同,交友选择不同。
@莫忘初心
这句话总结的只不过是社会中的某些人,不能以偏概全,尤其是现在,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绝大多数的人都心存人道主义,无论本人蒙受多大的苦难,都不会去做违背本人良心的事情,所以说穷生奸计富长良心适用于当下的社会。
总结: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这话有一定道理,今天也适用。但事无绝对,并不是所有穷人就会生奸计,所有富人都有良心。还要看各人的思想心态观念而定,人心不足蛇吞象,为富不仁的也不少,贪而吝啬的更多。
上一篇:民间故事:姐姐的奸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