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罨画琴鹤,诗景合一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蜀倅杨瑜邀罨画池》

——赵抃

占胜芳菲地,标名罨画池。

水光菱在鉴,岸色锦舒帷。

风碎花千动,烟团柳四垂。

巧才吟不尽,精笔写徒为。

照影摇歌榭,分香上酒卮。

主人邀客赏,和气与春期。

在北宋名臣赵抃的这首五言排律中描写的景致,正是位于成都下辖的崇州市市中心的一处园林,这是四川园林中川西园林的代表作之一,素有川西名园之称,其园远近闻名、常盛古今,名为“罨画池”。

罨画池及其园林,始建于唐朝,最开始叫做“东亭”,是蜀州(今崇州)的一座衙署园林。

唐朝诗人裴迪任蜀州刺史时,曾写诗邀杜甫登临旅游,杜甫玩耍后为答谢厚谊,便作《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一诗来回复,同时称颂了东阁观梅的景象可令人诗兴大发。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在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到了五代时期蜀州在罨画池采土筑城,城内构成了西湖与东湖。

北宋庆历年间,赵抃入蜀任江原知县,并开始了较大规模的造园活动。后又在兴建水利以引水灌溉农田时,顺便将水引入郡圃并开凿湖池蓄水,作起居观游之用。

北宋嘉祐二年,赵抃作《蜀倅杨瑜邀游罨画池》,诗中“占胜芳菲地,标名罨画池”两句,初次提到“罨画池”之名,并且指出罨画池得名于园中的绚丽花木之景。

后来到了北宋政和年间,苏辙从孙苏元老在崇州任知县。他在任职期间,又对罨画池继续进行了营建。在苏元老的运营之下,罨画池内造景颇为丰富,拥有了溪、泉、湖、瀑等元素;同时园林建筑也初具规模,亭、台、楼、阁等一应俱全。

南宋乾道九年春,陆游出任蜀州通判,居住在罨画池南岸的恰斋。在蜀州任职期间,陆游写下了120余首描写当地风物的诗作,其中30余首都与罨画池相关,对罨画池的描写非常详致。在陆游的诗中提到了罨画池中小楼、朱阁、恰斋、萱房、放杯亭、重阁、画船、小桥等园林建筑,以及“三千官柳”、“百亩湖竹”等植物景观,同时还记录了在罨画池中发生的捉蝶、垂钓、观燕,戏鱼,瓶插、弹鸦护雀、饮酒赋诗等游园活动。

《次韵张季长正字梅花》

——陆游

倚桥临水似催诗,戏伴鹅黄上柳丝。

万里西湖惊断梦,二年东阁忆幽期。

插瓶直欲连全树,簪帽凭谁拣好枝?

一味凄凉君勿叹,平生初不愿春知。

《秋日怀东湖》

——陆游

小阁东头罨画池,秋来长是忆幽期。

身如巢燕临归日,心似堂僧欲动时。

病思羁怀惟付酒,西风落日更催诗。

故知岁暮常多感,不独当年宋玉悲。

陆游在离蜀后仍然对罨画池十分留恋,写下了“小阁东头罨画池,秋来长是忆幽期”等忆怀罨画池的诗句。

明洪武元年,四川当地百姓为了留念曾在此地为官的陆游和赵抃,在罨画池畔修建了赵陆二贤祠,祠门悬“琴鹤梅花”四宇匾额,其中“梅花”是陆游生平最喜爱的花卉之一,并且梅花代表陆游了的风骨时令,“琴鹤”则是代表赵抃的清正廉洁和“一琴一鹤”这一典故。从此之后,罨画池园林便以陆游、赵抃两人为立意,建筑与景点多用陆赵两人的典故或诗文命名,逐渐演变成为公共性留念园林。同时,洪武年间在罨画池南又修建了崇庆州文庙建筑群。

现在的罨画池,所留存的建筑群大多为清朝重建,全园由罨画池、陆游祠和州文庙三部分组成,总占地34541平方米,其中水面14600平方米,建筑面积5946平方米,全园格局及建筑保存完好,是中国少数几处保存的唐宋衙署园林之一。

民国5年,罨画池及其园林被辟为公园。建国后政府多次维修,1955年废弃了东门,在北面繁华的大东街新开大门上,改称人民公园。

1974年,再次增修亭、榭、廊、轩。1981年更名为罨画池公园。

如今,池内荷花胜景虽然不复存在,但池畔红梅之盛仍然驰名海内,琴鹤堂、问梅山馆、湖心亭、望月楼等建筑古朴典雅,诸景点之间或云墙环护、花木掩映,或曲径通幽、枝叶相接。听说,根据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所改编的影视作品,有不少镜头就是在罨画池取景拍摄而成。今天的罨画池,也因其所具有的浓厚地域特色和极高艺术价值,成为了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罨画池,不只可以欣赏到如画般的美景,还可以感遭到杜甫诗史的厚重气味、赵抃的清正廉洁之风、苏氏一门的才学禀赋以及陆游的爱国之情。

而成都这座城市,也因为有着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众多如罨画池一般的名胜古迹举世闻名,今天的成都也在不断地发展中,全方位构建“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状,让本地市民和各色游人都会因为成都的独特人文和安逸欢欣的烟火气味而沉醉其中。

版权归【斑马中国】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