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晋朝的军事制度:
天子军:晋朝首都有天子军的主力,就是京城禁军性质。包括两卫四军,即左卫军和右卫军,分别由左卫将军和右卫将军统帅,四军包括前军、后军、左军、右军,和左右卫军都是由中军将军和中领军担任,担任皇宫宿卫,著名中军将军羊祜,中领军羊琇等。皇城还有五校五营,由众校尉担任,担任京城守护,也有北军中候监护,著名屯骑校尉郝昌帅八千守京城。京城守军总数不到十万,宿卫禁军有三万多,京城守军每校尉八千共四万,总计七万。
都督府军:首都京城部队是天子直接掌控的地方军,地方的地方军称为都督府军,由州刺史统帅,只听命天子,不听命地方诸侯,刺史称方镇,统领都督州军,甚至有监护地方宗室诸侯军的权力,通常都督府军有一两万人,比当地宗室部队多些,便于防止诸侯造反,刺史有治罪当地宗室的权力。这是司马炎防止出现内乱的政策,无效加强了地方集权。都督府总计二十二州各一,总兵力在三十多万人。
按:三国时魏有十二州,吴有四州,蜀有一州,西晋将吴、魏分治的荆州、扬州合并,得十五州。晋武帝从原凉州中分出了秦州,从益州分出了梁州、宁州,从幽州分出了平州,共计十九州。晋惠帝分荆、扬置江州,晋怀帝分荆、江、广三州置湘州,最终得二十一州。张氏在凉州承制在西域设立沙州,晋朝总共二十二州。
宗室军:司马炎为了保护皇室和宗亲,允许宗室建立武装,保卫地方皇帝,也用以自卫,宗室军有严格限制,大国不能超过五千,小国千人,比起曹魏宗室仅百人护卫是加强了很多,既能在地方有权臣篡国时入援勤王有兵力参战,限制兵力最多五千又能防止出现七王之乱那样兵力多的宗室叛乱。司马炎最后封二十多王,宗室军约十万。
私兵:晋朝私兵成为重要军事力量,和三国时代的豪强私属相仿,都是称家兵,通常是世族门阀的亲属门客等,著名的私兵有祖家军,祖逖帅私兵北伐,在司马裒援助下收复河南。私兵的数量庞大,世家门阀的私兵总数近百万。
民族军:晋朝有大量的异族武装,这些效忠晋朝的边疆民族军是晋朝重要的军事力量,不只能协助晋朝守卫边疆,也在平定内部叛乱和分裂,甚至在晋朝开疆中发挥重要作用。著名的民族军有段氏武装、拓跋部武装、慕容部武装等,总兵力超过百万。
晋朝的州郡县数目:
司州:郡十二 县一百
兖州:郡国八 县五十六
豫州:郡国十 县八十五
冀州:郡国十三 县八十三
幽州:郡国七 县三十四
平州:郡国五 县二十六
并州:郡国六 县四十五
雍州:郡国七 县三十九
凉州:郡八 县四十六
秦州:郡六 县二十四
梁州:郡八 县四十四
益州:郡八 县四十四
宁州:郡四 县四十五
青州:郡国六 县三十七
徐州:郡国七 县六十一
荆州:郡国二十二 县一百六十九
扬州:郡国十八 县一百七十三
交州:郡七 县五十三
广州:郡十 县六十八
晋武帝时期总共有郡国:一百七十二 县:一千二百三十二
晋朝裁撤了郡兵,州兵归都督府,裁撤州郡兵次要削减了郡兵,仅有武吏镇守,大郡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总计武吏共万人左右。但州有都督府,仍有兵力作战,张华、唐彬等开疆拓土都是带着都督府军。边疆地区的防御靠民族军,像拓跋部树碑效忠司马衷,就有奉承晋皇,扞御边疆的碑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