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浙里优商 杭州有招丨办事更便利 提升企业获得感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编者按:好的营商环境,是城市核心竞争力。杭州是6个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今年初推出153项改革事项,以期率先建成便利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浙江旧事客户端联合杭州市发改委推出《浙里优商 杭州有招》栏目,聚焦营商环境创新试点阶段性成果,及其带来的营商环境提升。敬请关注。

企业和群众对好的营商环境的初印象,就是办事便利。

近年来,杭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办事便利化领域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大大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今年初推出的杭州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事项中,便利化也是关键词之一。

无论是拿地建厂、准入准营,还是运营环节中的审批验收、招投标等,在杭州,都有了更为便利、便捷的办事新路径。

流程更少——

签份承诺书,住所登记就完成

让市场主体开办更便利,杭州不断在努力。2014年起,杭州就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市场主体准入门槛逐渐减少。

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处工作人员介绍,企业住所证明材料这块最初的“硬骨头”,也已被攻克。

在前期试点基础上,《杭州市市场主体住所(运营场所)登记申报承诺制实施办法》于近日发布。从9月1日起,杭州全市范围内,市场主体登记环节中的住所登记,由登记审批制改为申报承诺制。

按以前的流程,办理营业执照,要提交房产证、购房合同、租赁合同等住所使用证明材料,由相关部门审批。对市场主体来说,不只材料预备起来比较麻烦,在实际操作中还可能存在获取难的问题。

而实行申报承诺制,办事人员只需线上填报一张《杭州市市场主体住所(运营场所)申报承诺书》,不用再提交其他证明材料。

登记材料流程简化了,自主性更强了,但并不意味着监管的放松。

实际上,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以数字化手段,通过智慧房管、统一地址库等信息系统的综合使用,在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时就严把申报地址合规关;同时,全面使用“双随机、一公开”、信誉分类分级监管等,通过“互联网+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监管的针对性、精准度。

“结合大数据分析和赞扬举报等情况,在初期,我们也会适当提高对采用住所登记申报承诺方式登记市场主体的抽查比例。”该工作人员说,次要还是要为市场主体营建更宽松的发展环境。

时间更短——

7天之内,实现“拿地即开工”

项目投产前的建设时间,对企业来说相当宝贵。建设期越久,成本越大。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利用途相关担任人说:“政府部门能帮企业压缩的时间,就是企业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到获取施工资历的审批时间。”

出于这样的考量,2021年12月,杭州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工业用地无效保障的通知》,并将“实施带项目带方案出让”纳入具体细则中。

细则中提到的“带项目带方案出让”,是指鼓励严重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带项目出让;鼓励通用行业的工业用地实行带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图设计方案出让。

其中,“带方案”出让,便是让竞得单位签订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并按规定完成相关手续后,由规划资源和城乡建设部门同步协助该单位办理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简言之,“拿地即开工”。

前段时间,位于临安区锦南新城的年产3亿人份试剂生产线项目,签订出让合同5天内,就获得施工资历,实现“拿地即开工”。

今年来,临安区在“带项目带方案出让”基础上,第一时间优化、具化审批流程,并在全域推进一般工业用地“拿地即开工”改革。按照临安区的改革目标,要将项目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具备施工资历的审批时间,从半年压缩到7天以内。这意味着,符合临安产业导向的一般工业项目,不论投资额大小,都能享遭到“极速审批”服务。

“作为企业来说,我们的目标是尽早投产。项目建设工期是450天,能压缩的空间非常无限;现在拿地到开工的审批周期压缩到5天,有助于整个项目早开工、早投产,能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建立较大优势。”年产3亿人份试剂生产线项目担任人郑伟说。

资源更多——

“1+N”创新近程异地评标

现代市场买卖中,时间是成本,资源也是成本,专家资源尤为宝贵。那么,如何才能让企业便利化享遭到更多的专家资源,节约成本?

对此,杭州市公共资源买卖中心建德分中心感受颇深。“建德作为杭州地区水利工程项目的重点区域,长期受项目数量较多与评标专家缺乏的困扰,影响着投标单位、代理公司、投标企业的积极性和效率。”建德分中心相关担任人说。

最近,建德市杨村桥镇长宁溪、宅边溪河道整治工程项目以全新的“1+N”近程异地多点评标模式,顺利完成评标。

现场,5名身在异地的专家通过同一线上平台,协助建德水利项目完成评标。“新的评标模式,大大处理了我们专家资源不足的问题,让我们也共享到了杭州全市的优质专家资源。从企业的成本来说,节约了找专家的时间,提高了招投标的质与效。”该担任人说。

如其所言,“1+N”近程异地多点评标让专家资源不再受空间限制,依托线上系统就能完成近程交互、在线评标、电子签章,构建起了“专家资源共享、近程分散评标、全程见证监督”的评标新模式。

“1+N”近程异地多点评标的优势,在于专家资源的互通。而互通的前提,是建立充实的专家库。目前,杭州市专家库内已有6000余名各行各业专家,浙江省专家库内已有3万余名专家。这些专家都可供杭州地区全面使用。

同时,在评标过程中,这些专家随机抽取、分散评标、独立评审。这意味着,专家资源不只在各区域内实现平等流通,还促进了信息保密加强、评标效率提高、招投标成本降低等利好。

截至今年7月底,杭州已组织完成各类近程异地评标项目260余个,涉及市政房建、交通、水利、园林绿化、政府采购等项目类型。

接下来,杭州市审管办(公资办)将坚持改革创新、破难解题,不断优化完善系统功能,配合监管部门进一步制定明确管理办法,做好专家培训和组织保障等工作,积极拓点扩面,切实把近程异地多点评标工作做得更深、更细、更全面,使“1+N”近程异地多点评标工作常态化开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