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人贪三样,一生白忙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增广贤文》里说:

“心有所想,目有所见。”

当一个人心中越想要什么,他的目光就会不盲目对其跟随

念头愈重,渴求越强,想要的念头就越明显。

人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追求。

但有这三样“东西”,宁可没有,也别刻意去追求。

酒与色,过重的愿望

孔子说:

“欲太过,必有祸。”

贪酒与贪色,都是人性中愿望的代表。

人不可能没有愿望,但是过重的愿望只会成为人性的枷锁,对人生形成拖累。

真正成熟的人,懂得控制愿望,节制内心。

《易经》说:

“夫少者,多之所贵也。”

凡事以少为贵,少取才能多得。

人生在世,想要活得好,就得愿望少。

在柳宗元笔下,有一种小虫,名为:蝜蝂(fù bǎn)

蝜蝂喜欢背东西,所过之处,但凡看见的东西,都想要背到身上。

蝜蝂常常因为身上的分量过沉而被动停下脚步,甚至还有些因为背负过量而活活累死。

柳宗元用蝜蝂比拟大多数人,他们心里想要的事物,与他本身的能力无法婚配

就只能纵容内心的愿望不断疯长。

愿望的藤蔓再也无法受到控制,最初被“缠死”就是放纵愿望的本人。

人这一生,生命有涯,但愿望无穷。

人心只要一颗,不能只被欲念填满。

《孟子》有言:

“养心莫过于寡欲。”

智慧的人生,要从心中净化,获得心灵的从容。

名与利,过高的期许

乾隆下江南时,在镇江金山寺看百舸争流。

于是他便问和尚,你可知每天来往有多少船只?

老和尚沉思片刻后,笑答:

“只看到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

正应那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这一生,有两件无法抛。

就是这万江之中,换作“名与利”的两只船。

天地日月,斗转星移。

但凡事物,都明白一个道理:过满则亏,过盈则溢。

所以,太阳会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月亮会有阴晴圆缺。

人也应该懂得“过度为灾”的道理。

人爱名利,如鸟类爱惜羽毛。

禽鸟过分雕琢本人的羽毛,只会形成徒有其表的表象。

当我们对待名与利有高的期许时,最初能够得到的也不过杯水车薪。

过分执拗其中,只会被名利遮盖双眼,扭曲了名利观,轻则毁了本人,重则误国误民。

对名对利,智者说:

“乍看惊富贵,凝视即云烟。”

唯有对名与利,保持着纯粹的态度。

才不会被它们所累,玩火自焚

喜与怒,过度的情绪

日升月落,四季循环,看似无故,一切都在寻常中。

只要少数人懂得这个道理,多数人都容易陷进某个极端中,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人最容易陷入的极端就是:情绪圈套

范进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他苦读诗书多年,但不断名落孙山。

老大不小,还被村中小童欺负。

一朝中举后,范进从大悲走向大喜,在极度的欢喜中,猝然离世。

留下一对孤儿寡母,又陷入丧夫丧父的无尽悲伤中。

范进的人生,就是一个情绪化的循环。

当我们陷入情绪的泥沼中,就无法分辨什么才是正确的方向与抉择。

古人云:

“大喜易失言,大怒易失利,大惊易失态,大哀易失颜。”

任何一种情绪,一旦过度,就是灾难。

所以,适时地调整心态,调理情绪,是每个成年人应学的必修课。

一生倥偬,此生无常。

来去过往,有太多不可追想,也有太多不可去寻。

曾国藩说:

“过往不念,未来不迎,当下不负,如此安好。”

也愿每一个阅过此文的人,能够修炼出“庭前花开不受扰,天边云卷不烦忧”的人生境界。

在这纷纷扰扰的红尘中,做一个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

作者:燕归来 有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