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3年春,蜀汉开国皇帝刘备躺在龙床上,奄奄一息。他把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召来,安排本人死后的家国大事。
刘备喘着气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孔明啊,你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有你在,国泰民安,终会一统天下。我的儿子刘禅才智很浅,能辅佐就辅佐,如果他烂泥糊不上墙,先生你就本人登极上位,江山要让给能人啊!
诸葛亮跪在床前,一听这话,吓得战战兢兢,汗珠直冒。他为什么这么害怕?这是刘备在怀疑他以后会趁刘禅无能而篡位啊!一旦被奴才怀疑谋反,还能好吗?
封建王朝都是家天下,首任老板辛辛苦苦几十年,多少回出生入死才打下这江山,谁甘心拱手让人?所以刘备那番话其实是在试探诸葛亮,并不是真心让位。诸葛亮当然明白,他马上哭泣着说:“陛下,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意思是:我一定竭尽全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远做忠贞的臣子。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表态,一颗忌惮的心才得以宽慰。接着,他又把赵云召来,交代他说:“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
这番话非同小可,意思是:子龙,你一定要照顾好我儿子,如果有谁阴谋篡逆,你可以杀了他,不要孤负我的期望!
那么,这个“阴谋篡逆”的人是指谁?结合当时蜀国的情况,就是按指诸葛亮。刘备最担心的人就是他。
诸葛亮神机妙算,智谋惊人,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既是优秀的军师、参谋,又可胜任军队主帅,率领千军万马进行远征。而且他是开国元老,资历深,人心服。他如果要谋反,刘禅怎样是对手?
那么,诸葛亮到底有没有篡逆谋反的心?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看看诸葛亮以往的表现,看看诸葛亮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诸葛亮是司马徽的学生。司马徽号水镜先生,襄阳大儒,极富智慧,他的另一个学生是大名鼎鼎的徐庶。
司马徽有隐士风范,但他的学生们不一定也要一生隐居,毕竟天生有才,又学有大成,如果埋没就太可惜了。司马徽赞成学生尽快出道,从英主,济苍生,平天下。他向徐庶推荐刘备就是明证。徐庶被曹操挖走时,他又向刘备力推诸葛亮。
那么,诸葛亮想不想出山呢?那是一定的。
诸葛亮住的地方叫卧龙岗,他自名为卧龙先生,你觉得他这么高调是想做个隐士吗?
为了被权贵发现,名号大还不够,孔明特别创作了一首歌教会农夫,让他们耕地时放声高唱,歌曰: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
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
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孔明先生,你这是大打广告,发动农民伯伯为本人代言的节拍啊!
所以可以肯定,诸葛亮渴望早日出山,一展雄才,实现胸中抱负。这抱负是什么?未必没有帝王之心。
磅礴滔滔不绝,还挂出巨幅全国情势图,可见他为刘备谋划已久。诸葛亮,绝不是一个安分的人。
“不安分”在这里绝没有贬低诸葛亮的意思,要成大事就应该不安分。
诸葛亮为刘备定下的策略是:先拿下荆州,再占据四川,与曹操、孙权鼎足而立。潜心运营,实力加强之后,北伐曹操,东征孙权,一统天下。
平心而论,这是个相当靠谱的战略,如果稳扎稳打不出不测,是很可能实现的。但最初并未成功,蜀汉被曹魏所灭。这也正常,因为在这么漫长的年月里,在这么复杂的情势下,很多事情变数太多,很多事情非人力可以左右,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嘛。“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失败,其实太正常了。
张飞、关羽不听忠告,兵败身亡,已是蜀汉一大损失。刘备报仇心切,意气用事,执意发动夷陵之战,七十万蜀军被陆逊烧光,蜀汉元气大伤,久久不能恢复。刘备在气、急、悲的心境下逝世,接班人刘禅又差劲的很。诸葛亮不是神,很多事情他无法意料,更无法左右。如果本人成为一把手,那就可以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决策,事情走向会大不一样。
问题是,诸葛亮能否动过“取刘氏而代之”的念头?动这念头倒也不是说诸葛亮心理有多阴暗毒辣,因为对蜀汉来说,反而可能产生最好的结果,你能指望阿斗领导蜀国走向富强,统一魏、吴吗?
诸葛亮不是一个死守忠义的人,他刚当刘备军师,就几次要刘备夺了荆州,只是刘备不忍心这么做。经过这些事,刘备怎样会不防着诸葛亮。
诸葛亮跟刘备走时对弟弟诸葛均说:“看好家,等天下安定了,我会回来,继续过平常的村夫生活。”可一旦踏出了这一步,还能回来吗?回不来了!诸葛亮是明白这一点的,出山去辅佐刘备,不是去旅游,不是去逛街,而且去搏命。辅佐刘备,就意味着与权势熏天的曹操作对,下场会是怎样?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走上这条路,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几天后,诸葛亮就把本人的家眷全搬走了,这非常英明。因为曹操在新野吃了败仗后,气急败坏,立马派兵去卧龙岗捕杀诸葛亮家眷,结果扑了个空。曹丞相,太险恶了。
晓得回不去了,还要说“我会回来的”,诸葛亮只是说给刘备听,表明本人没有野心。
其实,诸葛亮是有野心的。
上一篇:秦始皇亲祖母夏太后陵在哪?“东望吾子,西望吾夫”八字锁定位置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