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得思义”出自《论语·子张》,也可称为“见利思义”。意思是有利可得时则想想它能否符合道义。
见得思义是孔子思想的精华点之一。就是说获得利益一定要合情合理,这个利益可以指权力、财富、美色或者是名声等等,强调个人愿望的满足不能有悖于社会私德或者道德。
南北朝时代的梁朝有个人名叫甄彬。在他穷困时,他拿着一束苎( zhù)麻去寺庙的钱库典当,后来他赎回这束苎麻时,在苎麻中发现了五两金子,甄彬就随即送回当铺。梁武帝在还没做皇帝时,就听说他高尚的人格。等做了皇帝,就选拔甄彬到四川省郫县做县令。临出发前,梁武帝告诫与他同列的五人要廉洁谨慎。到了甄彬面前,梁武帝只说:“爱卿往日就有还金的美德,寡人就不用再叮嘱你什么了”。从此甄彬的美德愈加彰显了。
自古以来,见得思义的事例比比皆是。例如关羽挂印封金,杨震暮夜却金等等故事,都能让敬佩不已。但也有不少见利忘义的典故,让人叹息不已。如《三国演义》中的吕布、清朝的和珅、“假途灭虢”中的虞国等等,最终都落得身死国灭的结果。
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及文化文娱异常丰富,竞争也异常激烈,但是人们的各种愿望也随之膨胀。有些人及企业为满足本人的私欲与暴利而不择手段,如压榨剥削、坑蒙拐骗、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坐地起价等,这种行为不但破坏社会私德还践踏法律次序,不但损害他人也危害整个社会的利益。
愿望是人性的特点,也是弱点。正向的愿望追求能促使人们不断勤奋、创新发展,而没有原则、没有道德和法律约束的愿望只会把人推向万丈深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增广贤文》中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真正聪明的人,做人做事是会坚守底线的!这个底线就是社会私德、道德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就是“见得思义”中的“义”字。如果人人都能牢固树立见得思义的理念底线,相信人人都能够做到心安理得。
上一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甄彬赎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