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5月14日新媒体专电(“中国网事”记者萧海川 叶婧 娄辰)24年前,她毅然决定为一名被遗弃的残疾女婴撑起一片天;19年前,她又与丈夫散尽家财为养女求医问药、治畸矫正,培养出了一名努力于爱心传递的特教教师。“我的姑娘,现在能自食其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我最大的光荣。”
她就是山东临沂“山乡义母”李保叶,她们母女的事迹引起了网民的热烈反响。网友为她点赞:母爱伟大,超越血缘的母爱更伟大!
“没有人要她,那就我来养!”
1990年的农历腊月二十八,山东临沂蒙阴岱崮镇五里沟村正弥漫着喜庆祥和的氛围。时任村妇女主任的李保叶,却被告知需要完成一项棘手的“任务”。
“临近年关,村委收到一个装在纸箱里的弃婴,既寻不到亲生父母,又找不到能够接手的单位。”李保叶清楚地记得,这个被遗弃的女婴出生才个把月,体重不过3斤7两,寒冷的寒风已把她的嘴唇冻成了青紫色。
更令李保叶揪心的是,怀中的女婴还患有先天残疾,手足关节扭曲内翻,“小手小脚就这样蜷着,不要说站起来,连爬都十分费力。”
因为女婴体质虚弱、身患残疾,村委会前后与10余户人家商量收养,都被逐个婉拒。李保叶告诉记者:“是个女娃倒不要紧,可身上还有残疾。无论谁都要掂量掂量。”
没人收养女婴,李保叶与丈夫一商量,一咬牙,顶着公公、婆婆的反对,决定把女婴留在身边。
“我们给她取名王琳,生日定在阴历十一月十一,就是希望她以后工作、生活都能数一数二!”李保叶说。
就这样,一个弱小的生命,终于度过了北方寒冷的腊月年关,并与李保叶一家结下一生的缘分。
“就是吃糠咽菜,也要治好姑娘的病!”
在李保叶一家人的悉心照料下,10个月后,小王琳的体重涨到了7斤4两。这时,李保叶开始张罗为小王琳医治的事。
“当时去泰安做手术,娃的每只脚都割了5刀。”李保叶说,这场手术前后搭进去4000多元钱,这基本上就是当时全家一年的收入。但手术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小王琳双脚马蹄内翻的症状虽有所改善,可依旧站不起来。
随后,李保叶夫妇带着女儿奔赴济南定制矫正鞋。“4年时间前后做了3双,又花了近4000元钱。”当时有医生判断,小王琳可能一生都离不开这双铝合金制的近1.5公斤的矫正鞋。不甘心的李保叶,决意想尽办法也要让女儿站起来。到了1995年的春天,李保叶似乎看见了一线希望。
“听说湖南有所医院治这种病,效果很好。我们就赶去了。”李保叶告诉记者,喂猪、养蚕辛苦一年,家里毛收入才四五千元,再刨去日常开销,基本就剩千把块钱。卖掉家里最初的8头猪,勉强凑出万把块钱的医治费用。
在他乡,小王琳的疗程进展得很顺利,夫妇俩的盘缠也很快见了底。“最难的时候,他们给医院食堂挑煤球,从1楼挑到4楼,一天4趟,每天挣个两三块钱。”一谈到丈夫的艰苦与小儿子的付出,李保叶的心里就不是个味道,但当看到小王琳能基本和正常孩子一样跑跳自若时,吃再多的苦觉得也值了。
为巩固疗效,为省下一笔来往路费,李保叶决定本人先回山东筹集诊疗费,丈夫王家礼与小王琳则留在湖南医院。十几天后,李保叶带着东拼西借的3万多元钱回到湖南。两个月后,小王琳终于能向正常孩子一样独立行走。而这笔高昂的借债,李保叶一家足足花了13年的时间,直至2008年才彻底还清。
李保叶说,那些协助过她、协助过王琳的人,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妈妈教给我的精神,就是我最好的嫁妆!”
当记者见到王琳时,她正为蒙阴县特殊教育学校培智部二班的孩子讲授语文品德课。当年孱弱的小王琳,如今已成为一名奋斗在特殊教育一线的人民教师。
正如李保叶所期望的,王琳在事业上做到了数一数二。据学校领导引见,去年学校30余位教师年度考核中,王琳以近乎全票的成绩名列第一。
忆往事,王琳很感念本人的母亲和家人,从未对本人另眼看待。“我本人不把本人看作残疾人,就没人能把我看作残疾人”。
“母亲的教育,让我对工作得心应手,对这群孩子的所思所想感同身受,同时更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我会将这份母亲给我的爱,传播给更多需要关爱的人。”王琳说。
对于李保叶收养残疾女婴,五里沟村58岁的村民田永娥毫不讶异,“她就是这样的人,拦不住的热心肠”。
在网上,李保叶的事迹也得到了网友热切的反响。网友“路边梅”说:“母爱伟大,超越血缘的母爱更伟大。”网友“漂亮的妮妮公主”留言道:“是你把超越血缘的亲情,伟大的母爱无私地献给了孩子,孩子才能快乐地成长!”
如今,王琳每两周就带着来自城里的美食、新衣,回到几十公里外的五里沟村。现在,60岁的李保叶每日与丈夫、儿子拾掇着承包的荒山与果园,空气中总会传来她爽朗的笑声。
上一篇:抢手传记体小说连载6:曹蓉《高道李真果》百年传奇 故事精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