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网上冲浪的各位,对于网络中的性别对立,一定深有体会。
各种男拳、女拳打得飞起,整个赛博世界仿佛一个拳击擂台。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人觉得这是女性意识觉醒,有人觉得这是男性奋起反抗。
但这真的只是简单的思想运动么?
一
从世界情势上看,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中国经济此前的强势增长严重挑战了欧美的世界地位。
为了遏制中国,西方当然要想办法搞乱我们的社会次序。
所以之前打民族矛盾牌,现在打性别矛盾牌,这些招数他们是轻车熟路了。
著名的女权鼻祖大V格洛莉亚·斯坦能不就是中情局一手捧出来的么?这货不只在美国国内利用性别矛盾破坏黑人民权运动,还能跑到妇女解放搞得最好的苏联去煽风点火。
世界性经济危机下,蛋糕不够分,还要面对中国这样一个大食量玩家,他们当然急了。
二
从国内情势上看,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导致国内消费降级,资本家为了自救,加强了剥削力度,同时利用性别矛盾来鼓励人们透支消费,人民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焦虑情绪普遍繁殖。
一方面让女性为了装饰本人和取悦他人而消费,同时又在女性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开始鼓吹男性也应该过度修饰容貌和享乐消费,否则就配不上女性。
不然男性化妆品销量的节节攀升,难道真的是男人都开始爱打扮了?
部分媒体视之为流量密码,刻意贩卖焦虑,导致这种情绪被无限放大。
这种情绪的出口,对于眼界和学识高一点的人而言,是认识和批判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和社会惯性;对于天真纯朴的人而言,就是诉诸性别、地域、民族乃至人种的攻击。
三
从个人角度上看,现在适婚适育的人群基本上是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生的,独生子女是普遍现象,这导致很多人没有良好的共情能力和与他人共同生活的经验,只关怀自己的生活质量。
旧式的家庭关系又导致很多人对于承担婚姻生活没有决心和勇气。
对于本身的过度关注和对亲密关系的消极预期,让很多人在面对本人的婚配选择时感到挫败和不满,自然而然地就会把怨气归结在异性身上。
此外社会文化也处在由农业社会全面进入工业社会的转型期,资本主义的沉渣泛起,又导致在女性已经全面参与社会生产的情况下,对于女性的狎弄和尊重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剧烈冲突。
一部分女性对此无法客观看待,过激地主张权利,甚至发展为仇男和人身攻击,误伤了本来对于女性主义抱有同情和支持态度的异性,结果加剧了冲突。
有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时候,大问题也是小问题,经济衰退的时候,小问题也是大问题。
性别对立是一直存在的,但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段,表现并不相同。
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我感觉,08年以前,大家对于性别议题没有多大兴味,10年之后开始有了“高富帅”“白富美”“矮矬穷”“土肥圆”一类的明显带有性别倾向的词汇,15年之后性别议题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激发了讨论,20年之后彻底在网络上迸发,成为了流量密码之一。
感兴味的朋友可以参照一下本人的感觉,或者在有记忆的互联网中验证一下能否符合这个说法,再对比这些年来的经济发展情势,相信会有本人的看法。
其实大家都是普通人,争来争去也无非是为了让生活愈加富足美好。
可是若抢夺的目标只是餐桌上掉下来的蛋糕屑,那跟桌子底下互相撕咬的老鼠又有什么区别呢?
韩国的极端女权主义者曾激进到把男胎堕掉喂狗,但这又有什么用呢?能让那些真正玩弄和摧残女性的财阀为此哪怕稍一抬眼么?
是人,就应该有尊严地坐在餐桌上,是人,就应该吃蛋糕而不是舔蛋糕屑。
如果有的人,本人坐在餐桌上,别人就不能上桌子,那这样的人就应该被请出去,就应该被挂在路灯杆上。
因而性别对立问题的处理,不在于男性胜利还是女性胜利,而在于占人口绝对多数的无产阶级,能否胜利!
上一篇:明朝奇案:妻子离奇身亡,棺中女尸变白发老翁,真相离奇令人咋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