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媳婦(养媳妇),◆幼時即領而養之,待長大後方成婚的兒媳婦。語本《三國志‧魏志‧東沃沮傳》“飲食居處,衣服禮節,有似[句麗]”[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其嫁娶之法,女年十歲,已相設許。婿家迎之,長養以為婦。”○[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家族》:“養媳婦,《三國志‧東夷傳》:‘[沃沮國]女至十歲,婿家即迎之,長養為婦。’今人所謂養媳婦是也。”亦省稱“養媳”。○[清][采蘅子]《蟲鳴漫錄》卷二:“有養媳十二三齡,依夫姊而居。”○《戲曲劇本選集‧藍橋會》:“[韋郎]一去無音信,我在中途遇強人,賣與[藍家]做養媳,從此跳下陷人坑。”◆补证条目■幼时即领养,待长大后方成婚的儿媳妇。○《恨海》第二回:“那時候年紀小,自然不懂得甚麽嫌疑,直到今日,倒也相處慣了,猶如養媳婦一般,倒也罷了。”
養媳(养媳),◆見“養媳婦”。
新媳婦(新媳妇),◆指剛結婚或結婚不久的女子。○《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南京]的風俗:但凡新媳婦進門三天就要到廚房下去收拾一樣菜,發個利市。”○《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公子道:‘說起相貌來卻是作祟,就合這新媳婦的相貌一樣,不但像個同胞姊妹,并且像是雙生姊妹。’”[趙樹理]《小二黑結婚》二:“[于福]的娘早死了,只要個爹,父子兩個一上了地,家裏就只留下新媳婦一個人。”
小媳婦子(小媳妇子),◆舊時指年輕女僕之已婚者。○《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大爺還記得小時候兒見個小媳婦子先臉紅?這時候怎麼不羞了?”○《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後面還跟着一群老婆兒、小媳婦子、丫頭,都從那個門兒迎出來。”
小媳婦(小媳妇),◆1.謂小老婆。○[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一摺:“我那幾個舅子,狼虎般类似,去那城裏告下來呵,[韓弘道]為小媳婦逼死大渾家,連我的性命也送了。”◆2.舊時小家婦女在富貴者前的自稱。○《野叟曝言》第三十回:“公子道:‘他可那裏咒罵我呢?’四嫂道:‘小媳婦也打帳他說及老爺,便把話打入去勸解,豈知他一字不提。’”◆3.年輕的已婚女子。○《花城》1981年第3期:“有次,下了場仲夏的驟雨,甜菜組的姑娘和小媳婦們,都急着忙着朝林帶裏躲。”◆4.舊時童養媳的別稱。○《中國歌謠資料二集‧小媳婦》:“小媳婦,淚汪汪,整天推磨在草房。見天要推六鬥三,不准我小媳婦進門檻。夜晚推到三更半,白天起來不敢慢。雞叫五更天大亮,小媳婦急得哭斷腸。”◆5.小兒子的妻子。
相媳婦(相媳妇),◆舊指議親時男方親人到女方家中相看議親對象。○[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娶婦》:“或下小定、大定,或相媳婦與不相。若相媳婦,即男家親人或婆往女家看中,即以釵子插冠中,謂之‘插釵子’。”
媳婦子(媳妇子),◆1.妻子。○[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二摺:“一箇醜媳婦子,便休呵誰要。”○《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八:“恰好[楊二郎]走出來,[徐德]一把扭住道:‘你把我家媳婦子拐在那裏去藏過了?’”○《醒世姻緣傳》第七三回:“叫[狄周]媳婦子跟着快去哩!”◆2.泛指已婚婦女。○《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忽見旁邊兒又過來了個年輕的小媳婦子。”◆3.謂僕婦。○《醒世恒言‧一文錢小隙造奇冤》:“[卜才],你回去,媳婦子叫五六個來。”
媳婦兒(媳妇儿),◆1.兒子的妻子。○[元][關漢卿]《竇娥冤》楔子:“媳婦兒,你在我家,我是親婆,你是親媳婦,只當自家骨肉一般。”○《紅樓夢》第五四回:“一家子養了十個兒子,娶了十房媳婦兒。”○《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三回:“[秋菊]何嘗算甚麼少奶奶!三少在日,並不曾和他圓房。只要老姨太太在時,叫他一聲媳婦兒。”◆2.妻子。○[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二摺:“[朱買臣]養活不過媳婦兒,來廝打哩!”○《醒世姻緣傳》第六十回:“你媳婦兒怎麼不來接我?”[洪深]《歌女紅牡丹》第十七本:“你一輩子吃你媳婦兒的,穿你媳婦兒的,化你媳婦兒的……你還講什麼良心。”◆3.已婚婦女的謙稱。○[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摺:“[楊大]今日臨行也,與我這把刀子,着與我兄弟去。媳婦兒便道:‘妳妳和小叔叔晓得麼?’[楊大]道:‘不晓得。’”◆4.指年輕女子。○《白雪遺音‧馬頭調‧煙花場》:“煙花場中真可羨,老鴇子討人嫌,不見媳婦兒,他先到眼到。”
媳婦(媳妇),◆1.兒子的妻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娶婦》:“凡娶媳婦,先起草帖子,兩家允許,然後起細帖子。”○《元史‧后妃傳二‧裕宗後伯蘭也怯赤》:“后性孝謹,善事中宮,[世祖]每稱之為賢德媳婦。”○[巴金]《寒夜》六:“我十八歲嫁到你[汪]家來,三十幾年了,我當初做媳婦,,哪裏是這個樣子?”◆2.妻子。○[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三摺:“剛一味胡支對,則向你媳婦根前受制。”○《紅樓夢》第十九回:“等我明兒說了給你作媳婦,好不好?”[老舍]《柳家大院》:“[小王]娶了媳婦,比他小着十歲。”◆3.泛指已婚女子。○《紅樓夢》第六九回:“正值[賈母]和園中姊妹們說笑解悶,忽見[鳳姐]帶了一個標致小媳婦進來。”○[蕭紅]《生死場》十二:“村裏的姑娘都跑空了!年青的媳婦也是一樣。”◆4.指僕婦。○《儒林外史》第三回:“丫環和媳婦一齊都說道:‘怎麼不是?豈但這個東西是,連我們這些人和這房子都是你老太太家的。’”○《紅樓夢》第三一回:“果見[史湘雲]帶領了眾丫鬟媳婦,走進院來。”◆5.已婚婦女的謙稱。○《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婆子道:‘老媳婦犬馬之年七十有五,教授青春多少?’”○《古今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二人大驚,問:‘婆婆如何得知?’婆子道:‘媳婦見[鄭夫人]說。’”○《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牙婆道:‘老媳婦到有個外甥在身邊,三十歲了。’”
童養媳婦(童养媳妇),◆幼女受人領養,長成為人兒媳者。○《儒林外史》第五三回:“立了個兒子,替他討了個童養媳婦。”亦省稱“童養媳”。○[巴金]《堅強的戰士》:“他夢到他住在破廟裏,一天吃不飽穿不暖,把親生的女兒送給別人作童養媳。”○[冰心]《最後的安息》:“[惠姑]遲疑了一會,忽然想她一定是一個童養媳了。”
童養媳(童养媳),◆見“童養媳婦”。
孫媳婦(孙媳妇),◆孫兒的妻子。○《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孫媳婦是好的,只願你們夫妻百年偕老,多子多孫!”○《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九回:“雖然媳婦、孫媳婦都在身邊,然而和女人們總覺沒有甚麼談頭。”○[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她勉強做着[曾]家孫媳婦應守的繁縟的禮節。”
說媳婦兒(说媳妇儿),◆說親。○《兒女英雄傳》第九回:“我從幼兒的毛病兒,見個生眼兒的娘兒們就沒說話先紅臉;再要聽見說媳婦兒那更了不得了。”○《兒女英雄傳》第九回:“就說媳婦兒也罷,也有這樣‘當面鼓,對面鑼’的說親的嗎?”
泥媳婦(泥媳妇),◆泥塑的婦女像。○[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一摺:“他有那乞巧的泥媳婦,消夜的悶葫蘆。”
老媳婦(老媳妇),◆老婦的自稱。○[元][無名氏]《小孫屠》戲文第十齣:“待老媳婦叫過[小孫屠]出來問他則個。”○《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教授問:‘婆婆高壽?’婆子道:‘老媳婦犬馬之年,七十有五。’”○《醒世恒言‧鬧樊樓多情周勝仙》:“[王婆]對着女孩兒道:‘老媳婦卻理會得這病。’”
老媳,◆老妇人的自称。○《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昨日員外分付的三件事,老媳尋得一頭親,難得恁般凑巧!”
姑媳,◆婆母與兒媳。○[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自盡》:“若姑媳彼此反唇,夫妻偶爾角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一回:“老太太定席,請[憲太太]當中坐下,姑媳兩人,一面一個相陪。”
兒媳婦(儿媳妇),◆兒子之妻。○[老舍]《柳家大院》:“娶了兒媳婦,喝,他不晓得怎麼好了。”◆补证条目■儿子之妻。○元柯丹丘《荆钗记·哭鞋》:“兒媳婦,哭啼啼,昨夜三更出繡幃。今早起來没尋處,使我無把臂,一重愁番做兩重悲,使我淚偷垂。”
兒媳(儿媳),◆即兒媳婦。○[老舍]《四世同堂》五二:“[天佑太太]正摟着兩個孫子,怕他們嚇着。聽到兒媳的話,她把孩子交過去,輕輕的走出來。”○[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二:“[賓縣]他兒媳的娘家捎封信來說:他們那兒來了工作隊。”
弟媳婦(弟媳妇),◆弟婦。○《水滸傳》第四九回:“[孫新]出來,接見嫂嫂,且請嫂嫂下了車兒,同到房裏,看視弟媳婦病症。”○《儒林外史》第十九回:“有個鄉裏人[施美卿]賣弟媳婦與[黃祥甫],銀子都兌了,弟媳婦要守節,不肯嫁。”
弟媳,◆弟婦。○《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兄弟,你自然是娶過弟媳的了。”○《紅樓夢》第五七回:“我見你令弟媳的丫頭[篆兒]悄然的遞給[鶯兒]。”
等郎媳,◆舊俗,未有兒子,先娶兒媳,等有了兒子,且長大成人,再行成親。這種兒媳謂之“等郎媳”。是過去不合理婚姻的產物。○《人民日報》1951.10.13:“[芮傳家]原先的妻子也是等郎媳,比他大好幾歲,他妻子嫌他年紀小,在外面有了‘相好’,夫妻結婚六年多,不断同床异夢。”
大媳婦(大媳妇),◆1.大老婆。○[元][楊大奎]《兒女團圓》第一摺:“則有丈夫休媳婦,那裏有個大媳婦休小媳婦。”◆2.大兒媳婦。
婆媳,◆婆婆和儿媳。○贾平凹《祭父》:“甚至村里别姓人家,大到红白喜丧之事,小到婆媳兄妹纠纷,都要找父亲去处理。”○《文汇报》2007.7.4:“琐碎、微妙,似乎是描述婆媳关系的统一定语。”
上一篇:第一卷 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