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凡病有名有症、无机有理,找着病根,合理用药,自然药到病除。西医治病,开方必不可少,而西医治病是开药。至于何为“开方”,何为“开药”,且看本文作何说!
西医组方的基本理论叫做“君臣佐使”,就好像打仗需要调兵遣将、排兵布阵。简单地说,就是针对病证的主次选择相应的方药,根据药物在方中的作用将其分别称为君、臣、佐、使。
西医组方的基本理论叫做“君臣佐使”,就好像打仗需要调兵遣将、排兵布阵。简单地说,就是针对病证的主次选择相应的方药,根据药物在方中的作用将其分别称为君、臣、佐、使。君药是起次要医治作用的药物,在一个方中,君药是首要的、不可缺少的;臣药和佐药的作用是辅助君药;使药的作用是调和方中诸药,四者各司其职。如医治脾胃气虚的“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和甘草等4味药组成,次要功效是补益脾气,其中人参具有良好的补气、健脾作用,所以是君药;白术健脾燥湿但补气力较弱,效果不如人参,所以是臣药;茯苓渗湿同时能健脾安神,故方中佐以茯苓则健脾作用更强,甘草能协同上药的补气作用,又能调和其他几味药的作用,就是使药,可见同一方中不同药物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同的。而同一药物在不同方中的作用也可能不同,例如:甘草在大多数方中是使药,次要作用是调和诸药,但在“炙甘草汤”中它就是君药,次要作用是甘温益气、缓急养心。所以,西医方剂发挥的是全体的功能,而非个体的作用,一个方的功效绝不是单味药物功效的简单叠加。西医治病的基本准绳是“调整阴阳,以平为期”,次要针对疾病发生的病因病机,也就是“证”,再根据“证”来制定医治的法则即“治则治法”,然后根据治法选择相应的方药,从而达到医治效果。简而言之,有是证用是方,有是方用是药,讲究的是法要对证,因法选方,这就叫理法方药一致。有了方就构成了“阵”,布好“阵”还应根据情势的发展变化而调整阵容。因而,西医看病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处方中的药物也要根据病情的变化不断加减,有时还需要投石问路以观之,这与兵家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是一样的道理。记得李可老西医在医治阴寒内盛的假阳证病人时,就嘱其将熬好的四逆汤放在冰箱凉了后再喝,他说实际上冰镇的四逆汤过了中焦后就发挥热的作用,这招不就是兵法所说的“瞒天过海”吗?
但是,现在有些西医师治病不讲理法方药、君臣佐使,讲的是“药理作用”“无效成分”,什么“抗病毒”啊、“改善微循环”啊,挺吓唬人的,但那些药已不是中药,至多不是一个真正西医眼中的中药!有一个很常用的“中成药”,说明书上写着的功效是“清热解毒”,主治是“风热感冒”,理由就是,清热解毒药能够抗病毒,而感冒是病毒引起的。牛头不对马嘴,竟然能行销全国!类似的说明书已经越来越多了,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好书引见
《身在西医——走进西医的世界》
本书围绕什么是西医,从十个方面,即医即仁术、医者易也、用药如兵、司外揣内、殊途同归、曲尽其妙、水到渠成、返璞归真、柳暗花明、继往开来,用通俗的言语,抽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引见西医的知识。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身在西医----走进西医的世界》(中国西医药出版社出版,李灿东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上一篇:你能否期待“嫖娼合法化”?5大理由,告诉你可能性有多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