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我们说到十二月底,徐文秀、刘明灯攻新路坡,傅先宗、杨世俊攻党川铺,经过血战,两处堡垒均被攻破,狄道粮道又被打通。
官军从正面和南面逼近太子寺,河州军退守两难。
傅先宗战死
同治十一年正月初二(1872年2月10日)晚,马占鳌在太子寺胡门拱北内召集首领,共商对策。
有人主张撤出太子寺,退至蒿支沟一带凭河据守,大部退到西乡,再作计议。
马占鳌则认为退有全军皆溃的危险,当前只能以攻为守,败中求胜,且官军多来自南方,对西北寒冷的气候不顺应,加之久战疲惫,又粮食不济,时常宰马为食,士气日渐衰落,此时与之决战,很有转败为胜之可能。
众首领赞同马占鳌的见解,马占鳌与部将马海宴(马步芳祖父),趁夜来到烂泥沟,沿着小路,慢慢走向山顶。
到山顶后,鸟瞰周边,情势一览无余。
见那新路坡,山高五百多米,紧傍着山根有条小路通往党川铺,在小路通往山顶的半路上有一处豁牙口,当地人称之为“大豁岘”。
二人在烂泥沟观察良久,就见那官军四十多个营一线排开分布在太子寺南面二十里的新路坡高地上。
四十多个营,整整两万多训练有素,配备精良的精锐清晰地在眼前。
二人对河州的未来也是忧心忡忡,死路一条,时间不会太久。
随着千里眼的角度旋转,“大豁岘”进入视线,在“大豁岘”东面的山顶平地即是傅先宗中军大帐。
就这个关键之地,官军竟然疏忽了,没有驻军。
天赐良机,马占鳌,马海晏双方彼此心照不宣,这个官军的失误何尝不是河州的严重机遇呢。
战局逆转就在这个地方。
二人回到太子寺连夜制定出一条“黑虎掏心”的大胆而冒险的计策。
是夜,南方来的湘军受不了甘肃冬夜的奇寒,缩进了营帐。
同治十一年正月初四,马占鳌派遣马海晏率猎户出身的精兵千余人,人人随身携带一杆火枪,火药,木方两根,一块土坯和若干水桶,暗夜潜行来到扎营于新路坡以东的前右,振威两营两头,趁两营官兵都缩在军帐中避寒之际,用土坯支起木椽,围着术椽边砌土坯边浇水,时值隆冬,即刻成冰,三座大型冰堡矗立在两营之间。
又在紧挨着新路坡的烂泥沟四庄修建了大型堡垒一座,以和马海晏建在官军两营两头的三座冰垒相呼应。
每个冰垒有三百人据守,其中一半是射击手,一半是辅助人员,专门为射击手提供弹药并手持刀矛随时预备冲锋。
次日一早,官军出营,赫然三座巨大的冰堡一夜之间突然出现,傅先宗得到探报,立即下令王得胜,彭忠国攻打左侧冰堡,杨世俊攻打左侧冰堡,傅先宗攻打最前方的冰堡。
前堡地势挺拔,傅先宗需要仰攻,马海晏的这千余精兵均出身西乡猎户,枪法精准,手中叉子枪,有专人递送弹药,有人操炮向外持续轰击,从展开攻击的那一刻起,三座冰堡中的炮火就没有停歇过。
在密集火力的打击下,三部官军被压制在下风,无法发起无效攻击,官军大炮的炮弹打在冰堡上也只是砸出一道白点,对其造不成实质性的损伤,反而是堡内的河州千余精锐,借助牢固冰堡的掩护,打的是有声有色,有条不紊。
第一天的攻击以官军败阵而结束。
当天官军战死都司,游击各一人。
初六,傅先宗再次三路进攻,这次马海晏改变战术,在枪手持续不断射击之后,埋伏在附近的刀矛手趁机冲出来与官军展开白刃战。
不断在太子寺密切关注战事的马占鳌听到前线传来的好消息,兴奋地说到:“好了,只需枪响了,万事就有转机了!”。
战场的好消息接连不断地传到太子寺诸位大佬面前,此时的太子寺四处洋溢着一股”兴致勃勃“的妖风,仿佛胜利就在眼前,官军即将全军溃败。
独一保持清醒的还是马占鳌,对于此次”黑虎掏心“的战术,他和马海晏是抱着”不成功则成仁“的心态,如果不成就是全体战胜,赴死之时,如果打败就是向官府求和的资本,虽然这个资本只要50%的机会。
同治十一年正月初六,这一天,河州下起了大雪,北风呼啸夹杂着雪花迎面扑向正在奋战的三路官军。
已经打了一上午了,还是不断攻不上去,本人的袍泽纷纷扑倒在对方的炮火之下。这个已经收复了巩昌城,解救城内万余百姓的以悍勇著称的傅先宗决定亲身担任先锋,带队主攻。
傅先宗穿起军官的马褂,顶戴花翎,手持红旗,振臂大呼,身先士卒向前发起冲锋。
对面的马海晏见到一个顶戴花翎的军官执矛率队冲锋,晓得这是一个大官。
下令手下,这个人留给本人。
他埋伏在冰堡暗处,等到傅先宗冲到距离冰堡十余步的时候,手中洋枪举起,一枪击中傅先宗的右额,枪子贯脑而出,河州前线总指挥,记名提督,凉州镇总兵傅先宗阵亡于火线。
随着主帅战死,官军军心大乱,密切关注战事的马占鳌在烂泥沟山梁上,看到官军大乱而退,兴奋地说:“只要从难处下手,死里求生,才会有前途的。”
他立即命令烂泥沟待命的援军前去增援,从后面发起攻击。
前后夹击之下,官军大部分人掉头奔逃。打死了官军的大官,堡内的守军呼啸而出欲抢夺傅先宗的遗体。
此时官军大半已经开始逃离战场,王得胜和彭忠国带领着属下亲兵将傅先宗遗体紧紧地护在两头,与敌展开激战,杨世俊也率部下冲入战阵,三人合力将傅先宗的遗体抢了出来,撤离战场。
同治十一年正月初六,新路坡第一阶段战役,河州前线总指挥,记名提督,凉州镇总兵傅先宗战死沙场。
《续修导河县志》记载:“傅先宗,湘人,素负忠义,多谋善战,积功提补凉州镇总兵帮统”。
傅先宗战死后,在次日,即正月初七(二月十五日)总理营务处陈湜派徐文秀等率所部从董家山裹粮翻山赴援,并与新路坡一带官军会攻烂泥沟。
当天,官军攻占了烂泥沟四庄,又向据守新路坡粮道的河州军三垒发动进攻,欲夺回阵地,恢复粮道。
但马海晏坚守不出,官军屡攻不克,只好收队回营。
官军运粮之道依然梗阻,各营已断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