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技术探讨:NH3 /CO2复叠式制冷循环系统的热力功能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氨/二氧化碳(R717 /R744,NH3 /CO2 ) 复叠式制冷循环系统的使用为制冷剂替代探索了一条可行之路。而本文在对NH3 /CO2复叠式制冷循环系统的热力功能进行理论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去探讨低温端蒸发温度、冷凝蒸发器内传热温差、低温端冷凝温度及高低温端质量流量比与系统COP的相关性,为NH3 /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1、NH3 /CO2复叠式制冷循环系统

NH3 /CO2复叠式制冷系统广泛适用于水产品加工、肉类加工、调理食品、冰激凌、乳制品生产加工和远洋渔船等低温冷藏及速冻系统。此复叠式系统由高温级和低温级两部分组成,高温级使用NH3作为制冷剂,低温级采用CO2作为制冷剂。

如图1所示,复叠式循环的高、低温级各自成为一个以单一工质作为制冷剂的系统,两个系统之间通过冷凝蒸发器相连。冷凝蒸发器既是高温级的蒸发器,又是低温级的冷凝器。NH3 /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高温级NH3制冷剂只在机房、设备间使用,无效地减少了充注量,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低温级CO2的运转压力大大高于传统的制冷系统,压缩机、换热器等设备均采用高压设计。

2、研究方法

2.1 数学模型

NH3/CO2复叠式制冷循环T-S示意图见图2。

整个系统由高温级循环(图中6-7-8-9-10-6) 和低温级循环( 图中1-2-3-4-5-1)组成。为对系统的热力功能进行理论分析,做如下假设:

( 1) 各组成部分呈稳态,能量损失忽略不计;

( 2) 高、低温端的节流过程均为等焓过程;

( 3) 高、低温端的压缩过程均为等熵压缩;

( 4) 不考虑过热、过冷现象。

基于以上假设,根据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建立NH3 /CO2复叠式制冷循环数学模型。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2. 2 计算条件

本研究以某工程制冷设备设计参数为依据,NH3 /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参数设定如下:

制冷量Q0 =958kW; 高温端蒸发温度为-15℃~0℃ ; 高温端冷凝温度为45℃ ; 低温端蒸发温度为-55℃~-25℃ ; 低温端冷凝温度为-9℃~5℃ ; 冷凝蒸发器中的传热温差为2℃~8℃。具体各工况设定参数见表 1。

2. 3 分析方法

本文在建立NH3 /CO2复叠式制冷循环系统 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循环系统的COP及高低端质量流量比 (mH /mL ) 进行理论计算; 采用SPSS20.0软件对计算出的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查明低温端蒸发温度( T1 ) 、冷凝蒸发器内传热温差( △t) 、低温端冷凝温度( T3 ) 及mH /mL对COP 的影响,并建立mH /mL 与 COP 间的计算关系式。

3、计算结果与分析

基于数学模型,结合计算条件,将计算出的 NH3 /CO2复叠式制冷循环参数列于表 1。以表1中各工况的计算数据为依据,对T1、△t 、T3、mH / mL与COP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得出变量间的 Spearman 秩相关系数及显著性,示于表2中。下面分别就不同参数对 COP 的影响进行分析。

3. 1 低温端蒸发温度 T1 的影响

由表2 中的数据可知,低温端蒸发温度T1与COP之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于0.5 且显著性水平为0.000,证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而 T1 与高低端质量流量比 mH /mL 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相关系数为-0.703) 。

图3为工况1-7中 COP和 mH /mL 随 T1 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观察到 T1 的增大使 COP升高、mH /mL 减小, 这与相关性分析结果一致。T1 在-55℃~-25℃范围内变化时,COP从 1.445361 增大至2.640041,增长了近一倍,可见增大低温端蒸发温度可显著提升系统COP。制冷剂质量流量的大小表征着系统安装的规模,而高低端质量流量 比则反映了高低端安装的相对大小。结合表 1 和 图 3 的数据分析,T1 的增大使mH、mL及mH /mL均有所减小,系统规模缩小。

3. 2 冷凝蒸发器内传热温差△t 的影响

分析表 2 数据可知,冷凝蒸发器内传热温差 △t 与COP 在 0. 05 水平上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而与mH /mL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图4示出了工况 8-14 中系统的 COP 和 mH /mL 随△t 的变化规律。图中数据显示,COP随着△t 的增大而 降低,mH /mL 随着△t 的增大有轻微的添加。可见,在其他参数一定的情况下,添加冷凝蒸发器内的传热温差会降低系统 COP。无论是从表 2 还是图4中的数据分析,△t 对 mH /mL 的影响均不 显著。

3. 3 低温端冷凝温度T3的影响

表2中同样也示出了低温端冷凝温度T3与COP、mH /mL 的相关性。T3与系统COP 之间的 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279,显著性水平为 0.220( 远大于0.05) ,可见两者无显著相关性。T3与mH /mL之间在0.05 的水平上存在显著负相关性( 相关系数为-0.492,显著性水平为0.023) 。COP 和mH /mL随 T3 的变化绘制于图 5 中。由图5可知,当T3在-9℃~3℃ (工况15-21) 范围内增大时,COP 依次经历了减小、增大、再减小的过程,在-1℃~3℃间取得极大值。因而,低温端冷凝温度应取为COP 出现极大值时对应的值。而mH /mL 规律地随T3的增大而减小,这与相关性分 析结果相对应。

3. 4 高低温端质量流量比mH /mL 的影响

由表2可知,高低端质量流量比mH /mL与COP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52,其绝对值接近于1,且显著性水平为 0.000。由此可见,mH /mL与 COP 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图6给出了COP 随mH /mL的变化情况。为了更好地量化mH /mL对COP的影响,将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以下关系式: COP = 7.944-21.755mH /mL ( 7) 现将拟合直线绘制于图6中。如图所示,拟合数据能较好地反映COP随mH /mL 的变化趋势及两者间的数值关系。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陈曦、王军等,由HETA编辑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号立场,转载请注明来源。鼓励进步 | 转发传递友谊本微信公众号是HETA的官方微信,努力于成为业界专业信息传播平台。欢迎参加分享,投稿/留言信箱:reporter@craheta.org,请附上媒体+姓名,实名或匿名发表。

微信号|CRAHETA

微信名称|制冷空互换热器

HETA ·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