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南京图书馆藏《四库全书》底本晒“全家福”啦,快去围观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静妍)清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是依据什么样的底本修纂的?《四库全书》底本的价值在哪里?底本书影背后有什么故事?目前,“瀚海寻踪——南京图书馆藏四库底本图文展”正在南京图书馆四楼展出,此次展览是南图第二届中华传统晒书系列活动的一部分。通过图片展览的方式,以馆藏四库底本为线索,引见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与四库底本的流转命运。

△展览现场

南图晒四库底本“全家福”

明清稿本、刻本、抄本,翰林院辑《永乐大典》本……南图馆藏的四库底本,版本方式多样,经史子集各部均有涉及。这次图片展览,集结了南图馆藏四库底本“全家福”。高清的彩色影印书影,配上了相应的文字说明。隽秀的楷体字、红色的方印,清晰可辨。

《四库全书》修纂,从清代乾隆中期开始,历经十余年编纂,收录了来自当时全国各地公私进呈的遗书,大体囊括了从先秦到清乾隆时期的重要典籍。

乾隆三十七年(1772),四库馆开,由各省督抚购进、私家藏书进呈以及皇家收藏的内府藏本纷纷涌入翰林院,这些经由四库馆臣分类、校办并据之抄入《四库全书》的图书,后世称之为“四库底本”。另外,当时又据明《永乐大典》辑录出部分前代散佚图书,抄写副本时,四库馆臣在书中圈画涂改、留有批语,这类书也属于“四库底本”的范畴。

△《雪矶丛稿》

方印、批语见证《四库全书》修纂

怎样判断是不是四库底本?一是书上有没有钤盖“翰林院印”满汉文方印,或“翰林院典篰厅关防”满汉文长方印;二是书上有没有四库馆臣的批语。不是每部书都有翰林院印章,但每种书上都有批语,有直接批在书册上的,也有书写在浮签上的,还有直接在页面上改字的……

一本清抄本《雪矶丛稿》,作者是宋代人乐雷发。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工作人员李姣引见,翻开这部书,可以看到发四库馆臣的批语,比如在一首《乌乌歌》中有这样两句:“君不见前年敌兵破巴渝,今年敌兵屠成都。”两个“敌”字,馆臣直接在书页中进行了改字。对照文渊阁《四库全书》,就是依照这样的方式抄入的。“只今车阵无人识,天狗横空洒腥血。”在覆校时,将原来的“晒”字改成了“洒”,进行了文字的纠正。这些都反映出了《四库全书》修纂中的面貌。

李姣引见,乐雷发是湖南宁远人,喜欢读书,擅长诗赋,《雪矶丛稿》是他的一部诗集。卷首卷端可以看到“宋宝佑癸丑特科状元”。“特科状元”是什么?李姣引见本人的功名让给本人的老师。皇帝就特意召见了乐雷发,当场提问了许多时政问题,没想到乐雷发对答如流,言论切中要害,于是赐为特科第一,也就是“特科状元”。

△南京图书馆藏四库底本 (现代快报材料图)

遭遇烽火从故宫流散,藏书家重金搜求

《四库全书》修纂完成以后,底本的命运如何?它们是如何散出紫禁城的?又是如何入藏南图的?

南京图书馆藏《四库全书》底本,目前所见有29种,其中28种来自杭州丁氏八千卷楼,还有一部来自苏州顾氏过云楼。

李姣引见,根据目前史料记载,当时四库底本全部都从武英殿移回翰林院,列架储存殆尽。

流散在外的四库底本,不断成为藏书家的搜求对象。南京图书馆所藏四库底本,大多来源于杭州丁氏八千卷楼藏书。太平天国军攻克杭州时,丁丙、丁申兄弟为了躲避战乱来到了西溪。在村间的市场上,他们发现很多被买卖的物品时常包裹着一些旧纸。经过辨认才晓得,原来这些大都是从文澜阁《四库全书》散出的书页。

从此以后,丁氏兄弟开始搜求四库遗书,不惜重金回购,其中就有珍贵的四库底本,为我们保留了珍贵的历史文献。目前,幸存于世的四库底本,还珍藏于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