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红楼梦》小说原著底本是100回本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红楼梦》小说原名《石头记》,流传下来的几种脂评本多为80回。这是完整的《石头记》小说吗?小说最终完成了吗?如果说它完成了,它有多少回呢?

1. 部分明清长篇小说的回数

我们先来统计一下部分明清长篇小说,看看它们都是多少回?

《水浒传》,元末明初,100回;《西游记》,明代,100回;《封神演义》,明隆庆、万历年间,100回;《金瓶梅》,明隆庆至万历年间,100回;《醒世姻缘传》,明末清初,100回;《女仙外史》,清康熙年间,100回;《绿野仙踪》,清乾隆年间,100回;《歧路灯》,清乾隆后期,107回。

明清长篇小说100回本如此普遍,而且《红楼梦》的创作也深受这些作品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现实。那么,《红楼梦》(《石头记》)作为一部明末清初的一篇长篇小说,原著底本应该是多少回呢?我想很多人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答案了。

2. 从批语来分析《石头记》的回数

《红楼梦》原著100回说可得证于脂批,现将有关回数批语摘录如下:

(1)戚序本第二回,回前评批:“以百回之大文,先以此回作两大笔以冒之,诚是大观。世态人情,尽盘旋于其间,而一丝不乱,非具龙象力者,其孰能哉?”(蒙王府本第二回也有此批)

(2)庚辰本第二十五回眉批:“通灵玉除邪,全部百回只此一见,何得再言?僧道踪迹真假,幻笔幻想,写幻人于幻文也。壬午孟夏,雨窗。”

这2条批语明确说《石头记》为100回。

(3)王府本第三回夹批中有:“后百十回黛玉之泪总不能出此二语。”

对于这里的“百十回”,网络上一篇文章解释得很好,摘录如下:

这当中的“百十回"并非就是指“一百一十回”,就好像人们平时的口语中讲“百十个”,即是指“一百个”一样。当然,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约数,如一人担担,问有多少斤?答日:“百十斤。”即大约一百斤,亦或九十余斤,或百斤稍多。这里说“后百十回”,因是批在第三回的,则后面尚有九十七回。如果是要将这百十回看作是一百一十回,那么全书就成了一百一十三回了,显然是不成立的。

所以这条批语也说《石头记》为100回。

有人据此条批语推测37回是全书1/3,并由此得出全书是110回或者108回,推测显然不严谨。这条批语说38回已经超过全书1/3了,可是它并没有明确说第几回是1/3。假设33~34回是全书的1/3,这与批语中所说的38回是“三分之一不足”也是相符合的。这条批语只能得出全书不超过111回。

(5)庚辰本二十一回前批有“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卅回犹不见此之妙”(王府、有正作“之三十”)

语内容上看,是脂砚斋原批,他批书时是一部完整的书,没有80回残本的概念。畸笏叟批书至多两次,“壬午孟夏”批书时见到的还是全书,只是到了“丁亥夏”批书时见到的书佚失了很多回,变成残本了。那时的残本是多少回不得而知。因而,退一步讲,即便这条批语是畸笏叟丁亥夏最初一次批书所批,也无从得出当时的残本是80回,愈加得不出“八十回以后还有三十回”的结论。

3. 遗失的20回中都有哪些内容

遗失的20回中有哪些内容呢,我们不妨从批语中寻找答案。

(1)庚辰本18回眉批:“树(数(作者推测))处引十二钗总未的确,皆系漫拟也。至末回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壬午季春。畸笏。

(2)第21回,庚辰本回前批中提到:此回“娇嗔箴宝玉”、“软语救贾琏”,后回“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

(3)第21回,庚辰本夹批: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远处。

(4)第26回,庚辰本眉批:惜“卫若兰射圃”文字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甲戌本回后批:前回倪二、紫英、湘莲、玉菡四样侠文皆得传真写照之笔,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

(5)第20回,庚辰本眉批: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注释。袭人注释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6)第26回,甲戌本眉批:“狱神庙”红玉、茜雪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庚辰本也有此批,并且标明批书人身份及批书时间: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7)第27回,甲戌本侧批:且系本心本意,“狱神庙”回内方见。庚辰本眉批:此系未见“抄没”、“狱神庙”诸事,故有是批。丁亥夏。畸笏。

80回后丢失的内容及回数大约有: 1. 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1回);2. 卫若兰射圃(约1回);3. 狱神庙(一大回,同“花袭人有始有终”等内容一共约5、6稿,约10~12回(详细分析请参考王朝相《“迷失之五六稿”究竟是多少回》一文));4. 悬崖撒手(1回);5. 末回警幻情榜(约1回)。

这5部分内容,相加共14~16回。

“悬崖撒手”、“ 卫若兰射圃”和“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3回能否也有包含在“狱神庙”的五六稿中呢?不得而知。如果包含在其中,则5部分内容约占11~13回。如果不包含在其中,则5部分内容约占14~16回。

4. 如何理解“书未成”

从书名和批语来看,作者已经在反复修改《石头记》了。从创作习惯上说,如果书还没写完,却去反复修改书的前半部分,而且还气定神闲地批书,还是“凡四阅评过”,可能吗?所以按常识判断,作者已经完成了全书的写作,最少是初稿都有了。

可是批语中有“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此回未成芹逝矣”怎样解释呢?我试着谈谈本人的理解。

作者创作红楼梦的初衷是“闺阁昭传”,最终是要刻印发行的。绝不是留着自我欣赏的,也不是仅限于家人和亲戚朋友传阅的。否则他也没有必要“将真事隐去”,把时间隐去。

此外,作者对作品的要求是很高的,说他追求完满也不为过。从批语“一字不可更,一字不可少。”(作者自批)来看,作者对本人作品的要求近乎苛刻。

所以我猜想,作品之所以迟迟未能刻印发行,是他对作品还不满意,还在修改完善当中。

从流传下来的几个80回残稿本的情况看:

(1)己卯、庚辰两本的十七、十八回没有分开,两回共用一个回目。

(2)庚辰本的七十九、八十回虽已分开,但八十回没有回目。

(3)列藏本的最初两回没有分开,两回共用一个回目,列藏本的十七、十八回虽已分开,但是十八回没有回目。

可见,脂本的本来虽然有100回,但是是不完善的,尚在修改完善之中。所以说“书未成”是指未最终完善成书,也未刻印发行。

5. 版本演变过程推测

个人推测书籍版本的变化过程如下:

(1)作者完成了100回书稿,而且评阅了几次,不断修改完善中;

(2)作者不幸不测去世了;

(3)书稿在传阅过程中有近20回遗失了,只剩下80回残稿开始在大众中传抄;

也不排除是其他的热爱《红楼梦》小说的人。后40回的作者可能是多人,有人可能读过遗失的20回原稿,甚至手里有残存的其中几回。40回这么大的工作量,应该需要花费2~4年完成。

(5)补写的40回也在社会上流传了。

(6)清乾隆年间有人将80回残本和补写的40回所组成的120回本印刷发行,使得该书得以更广泛流传。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