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家长在为孩子考试思虑的同时,也在报考大学和专业上做了很多功课,都希望选一个对孩子未来发展更好的专业,而“未来我要做什么”,可能是孩子十几年来第一次真正深入思考的问题。
常年的应试学习,让孩子们对职业的认知比较模糊,对本人的兴味特长也可能不够了解,所以有不少成绩不错的学生,最初报考了一个不感兴味的专业,浑浑噩噩的度过4年大学时光,如果他们一开始就清楚晓得本人的职业方向,人生之路可能完全不一样。
英国的一项心理学研究报告显示:6—15岁是孩子的职业启蒙黄金期,越早萌发职业意识,越有可能规划清晰的长期目标。美国从孩子6岁开始提供职业发展的指点,让孩子学会对本人的兴味特长进行“自我认识”,德国小学结束后开始教育分流,让孩子更好的了解各种职业。
我们家长该如何抓住这个黄金期,对孩子进行无效的职业启蒙教育呢?当孩子说“妈妈,我长大后想当个厨子,做好多好吃的给你吃”时,我们该如何回答?意大利插画家阿戈斯蒂诺·特拉伊尼创作的绘本《太棒了,我们的职业》给出了答案。
书中引导孩子探索7个行业、30多种职业,每个职业都有一个跨页的描述,通过分镜头的方式较少每个职业的作业流程,并将职业可能会面临的危险、窘境和难度都进行了展示,用简练的儿童言语协助孩子对职业建立初步认识。
本文将从绘本的作品特点、教育启示、阅读技巧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给你带来些许启发。
绘本创作者及绘本赏析
1.绘本的创作者及创作特色
意大利插画家阿戈斯蒂诺·特拉伊尼给孩子们创作图画书、游戏书以及创意标签,其创作的图画书被翻译成多种言语出版,书中的经典人物也成了全世界孩子们的好朋友。绘本作品包括《食物从哪里来》、《神奇的水世界》、《厨房的魔法王国》、《小小法拉利,轰鸣起来吧》、《脑洞大开专注力训练200+》等。
作品一贯以分镜头的图解方式引见流程,使用孩子好理解的言语,并带着一种幽默的风格,让孩子享受其中的快乐。每一本书都会设置情景式对话,通过互动游戏,激发孩子自主探索,把知识和游戏的快乐融合在一起。调动孩子的视觉、听觉、触觉,让孩子能够通过看、听、触摸了解某种物品是怎样制造出来的,经过了怎样的过程。
2.《太棒了,我们的职业》巧妙的构思设计
本书采用漫画风格的绘画和分镜头式的手法,引见了7大职业领域:服务行业、交通领域、工地与工厂、商业、学者和科学家、地下作业、艺术与表演领域,通过将此领域内不同职业人物抽象和能表达职业抽象特点的常见元素构成一幅图画,用全景构图方式,协助孩子更好理解每一个职业领域。
特别令我们为之动容的是,一些幕后的工作者虽然没有专门的引见,但在整个职业领域的图画中都有专门的体现,比如找一找游戏中特别截取摄像师、剧务等幕后角色的职业,也对他们表示尊崇“还有更多的人在幕后忙碌着,扮演者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
在这7大行业的基础上,书中引见了30种职业,并进行岗位分工引见,比如音乐家是一个统称,乐队指挥、乐器演奏家、编曲、作词、歌手等都属于音乐家,流行音乐、摇滚乐、爵士乐等不同流派的音乐从业者,也属于音乐家。
书中画面细腻,比如他对消防车采用了透视处理,画出消防车内部的工具。
还有大量的幽默细节,比如考古学家探测土壤时,土壤里的画面让人忍俊不由。
引见厨师的时候,厨师正在做大餐,留意看边上的小猪猪,正放在锅里煮的它表情哀怨,端着高脚杯说:“请你们都吃素吧。”每次我一模仿这一段,都逗得孩子哈哈大笑。
尤其是最初一页,作者说他无法把所有的职业都写进书中,用了一种很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那些没出现在绘本中的人的歉意,有养蜂人、墓地工作人员、小丑、运动员、裁判、园丁、作家、魔术师等等,也给了我们家长一种暗示:世上的工作千千万,不要因为你的认知局限,影响孩子对未来职业的判断。
全书没有生硬的说教,只是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以乐趣和教育启示,职业是平等的,任何职业的人们都通过本人的付出为社会创造价值,为生活提供资源、便利。贯穿全书的职业平等观和愉快的场景插图,以及那些充满爱意的会说话的小动物深深地吸引着孩子。让孩子们对本人的职业梦想更丰富,也对长大后的工作形态充满了期待。
《太棒了,我们的职业》在现实中的教育意义
1.职业没有好坏之分,每个职业都是“最棒的”
家人有时候会在有意无意中为孩子灌输一种职业歧视观:
“你不好好上学,以后只能去抡大锤(做苦力)。”
“以后找不到好工作,你就只能回家种地。”
“你看谁谁家的孩子,当医生,得挣多少钱啊。”
“当老师多好啊,一年两个假期,风吹不着雨淋不着。”
……
这样的话会误导孩子,让他们盲目地认为职业分好坏,农民、卖报人、电工、木工、搬家工没前途,医生、教师才有前途。而像一些考古学家、天文学家这些职业家长又不懂,就很少提及,这些都影响孩子兴味点和潜能的挖掘。
作者希望我们看到每一份职业的价值,他在引见完每一个职业后,都会特别在结尾处用“太棒了”这三个字肯定每一份工作的意义。
意在告诉孩子,每一种职业,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是在暗示家长,不要按本人的喜好引导孩子去关注某个职业。
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只需是适合孩子的,都是最棒的,任何人都可以在本人的职业领域里大有作为。只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的去做,都能感遭到职业所带来的成就感和骄傲感。
同时也告诉孩子每份工作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搬家工人满头大汗的工作,新手理发师不小心剪到了客人的耳朵,话剧表演时面临挑剔的观众,医生要不断更新本人的知识储备,还可能去烽火纷飞的地方工作,让孩子明白能选择本人喜欢的职业是开心的事,同时也要为此付出很多努力。
2.多个职业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我们的社会组织
书中将公司比作一艘大船,职员比作不同工作的船员。想让船只正常行驶,大家就要齐心协力。通过这样一个比喻,将团队的力量体现出来。
并在下方用连环画的方式将真实的部门日常工作展示出来,让孩子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用文字说“要想让部门的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大家各司其职”。
在海上救援一节中,大家齐心协力的画面让孩子很受触动,现场有各个岗位的施救人员,有医生、护士,我给孩子讲了《红海举动》的故事,让他了解到一场营救需要多个职业的相互配合才能成功。
整个社会也是通过各种职业的人互相合作,才推进了整个社会的运转,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作者希望孩子领悟到这一点,注重团结合作。
3.职业规划启蒙越早,兴味与未来职业的交叉点出现的越早
热爱他的职业,不怕长途跋涉,不怕肩负重担,好似他肩上一日没有负担,他就会感到困苦,就会感到生命没有意义。逐个(挪威作家)汉姆生
在引见音乐家时,作者通过卡通人物对话的方式告诉小朋友,会演奏乐器和唱歌并不一定就是音乐家,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孩子们兴味爱好和职业的区别。
想成为音乐家,就要接受专门的教育,还要以音乐为事业。并通过一只会说话的小青蛙告诉孩子们“有时观众真是太挑剔了”,让小朋友明白,把爱好发展成职业,需要坚持,遇到困难不放弃,遇到挑战不畏惧。从小培养孩子坚毅的质量,为了本人的职业理想全力以赴的精神。
我家小孩很喜欢宠物,我就开宠物店的细节跟他讲需要掌握哪些技能,比如算账(数学)、销售(语文讲故事)、给动物起名字(语文背古诗词)、店面装修(美术课),有了这个小目标,他平时学习的自动性更强了。
我们要引导孩子认识到职业没有好坏之分,每一份职业都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找到本人热爱的职业,才能体会它是“最棒的”。
对于别人正从事的职业,我们也要看到它的价值,每个职业都是最棒的,才驱动了整个社会组织的前进。而想要找到这样的职业,要付出很多努力,当下的兴味未必是未来的职业方向,不断探索兴味领域,认为每一份职业都有价值,最终一定会找到那份“最棒的”职业。
绘本的讲解技巧——游戏力的方式在玩中学,学中做
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说:“游戏的直接用途,虽只是寻求快乐,然而间接的用途则甚大,因为它可以发展儿童的身心,敏捷儿童的感觉,于儿童的生活有莫大之功益。”《太棒了,我们的职业》中的游戏设定,让孩子能在玩中学,学中做,对各种职业有更全面的了解。
1.说一说——从孩子不常见但父母很了解的职业导入
首先我跟孩子讲的是农民,我并没有从头开始讲,也没有细讲这些农具,而是讲了我小时候的故事。
比如我已经撒了满院子的咖啡豆种子不盖土,被送种子的伯伯教育好久,我才晓得种东西原来没我想的那么简单,随便一撒就长出来。
再比如夜晚还有雷电的那张图,我就跟孩子讲了有一次天黑了,都下起雨来了,我妈妈下地还没回家,我又害怕不敢出门找,也不敢哭,我就赶紧去烧开水,怕妈妈淋雨。后来妈妈回来后看到我倒的热水,就笑了,也许那一天妈妈很累,但她也挺开心的。讲完这个故事,我儿子没说话,抱着我的胳膊,把头放在胳膊上蹭了蹭。我抚摸着他的头跟他说,做农民很辛苦,也很快乐。
2.顺一顺——逻辑表达练起来
书中提到了非常多的逻辑顺序,以时间顺序为代表,“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例如木工的描述:
首先,木工精确地设计出他要打造的物件,
其次,再在木板或嵌板上画出各个部件的轮廓,
接下来,……
最初,刷上油漆!
再比如比萨的做法:
先把面团擀成薄饼,
接着把它抛向空中拉伸,
再把它摊平,
然后……
读这一段的时候,我跟孩子互相考对方,“下一步”是什么,为了协助记忆,我们用积木块扮演木头加工过程,又用黏土捏出披萨的制造过程,这样一边玩一边记住了过程细节,再一起回顾下整个流程,说的时候留意使用“首先、其次、接下来、再、然后、最初”这些词衔接,协助孩子训练逻辑表达能力。
其实书中还有关于分类的逻辑训练内容,市场上的东西可以分为吃的、穿的、用的,其中吃的又可以细分为蔬菜水果、海产品、乳制品等,穿的可以分为衣服、鞋子等。我就带着孩子画出金字塔结构图,让他假装从市场里买到东西放置在图对应的区域内(假装拿取,好像手中拿着的那种感觉,扮演游戏)
3.编一编——看谁的脑洞更大
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儿童本人能做的,应该让他本人去做,凡是儿童本人能想的,应该让他本人想。
画话剧演出的那页绘本,有一个观众歪着脑袋睡着了,坐他身边的人一脸沮丧着看着他,我跟孩子一起编故事,有时候编话剧上演的是什么,有时候编看话剧的人在说什么悄然话,每次我跟孩子编的过程中,都会笑的前仰后合,越是不合常理的故事,孩子越觉得有意思。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孩子留意公共场合的礼貌,以及对别人作品的尊重。
4.演一演——体会不同职业的人的工作形态
“地下作业”中的工作人员都戴黄色帽子,穿蓝色衣服的都在左页,绿色衣服的都在右页,我跟孩子一人半页,每个人挑选对方页面的一个角色,要求对方扮演,请其他家人当裁判。扮演的过程中不追求孩子做到绝对正确,而是让他体会过程中角色工作的过程。
还有一种玩法,是“我是大导演”,一边说出剧本内容,一边演出来,第一轮妈妈说孩子表演,演完后换孩子当导演,妈妈来演绎。过程中的趣味就更多了,尤其是大人扮演的滑稽性,能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
职业角色扮演是我们最爱玩的游戏,尤其是电工这个职业,因为爷爷已经做过,扮演的时候就有很多故事性,他会讲谁家因为什么事儿电路出现问题,提示孩子要安全用电。因为有过亲身经历,也会比我讲解的更专业,他讲红、蓝两种颜色线条代表电缆线,告诉孩子电从发电站传输到家里是怎样一个过程,家庭电路中为什么有三根电线。
扮演完毕后,再跟孩子讲讲电能的使用,可以让火车跑起来,可以让照亮城市,架起人们沟通的媒介,然后引导孩子说出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电的。
让孩子们在了解职业的同时,不只学习了一些科学原理,更加强了安全用电的意识。
5.找一找——融合“时间意识”,锻炼孩子的快速观察力
书中有很多找一找的游戏,跟孩子玩PK赛,融合“时间意识”,锻炼孩子的快速观察能力。摆一个计时沙漏,看看1分钟内他能找出几个,你能找出几个。最初说出数字,然后一人指出一个,给彼此验证。过程中引导孩子必须诚实,没找到就是没找到,游戏并不以获得第一名才快乐。
除了书中给出的题目外,我们可以额外出题,让孩子出题考爸爸妈妈的敏捷度。
第三种玩法是从封面封底看到一个人物,然后去内页找,我跟孩子一起合作,看看每个任务需要多长时间,用手机里的“计时秒表”记录,当出现一个最短记录时间时,孩子会开心得跳起来拍手。
这个玩法很锻炼孩子的时间敏感度,提高他的时间意识,缓解做事拖拉的毛病。
总结
“我想当科学家”
“我要横位一名医生”
“我长大后想当一名园丁”
。。。。。。
每个小小的梦想都值得尊重。经常在我做完肉夹馍或者烘焙面包时,孩子兴奋地说:“妈妈,我要当个厨子,以后给你做好多好吃的。”我会笑着摸摸他的头说:“好,那妈妈可有福了。”
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里面才会说:“一本图画书至多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
《太棒了,我们的职业》也启发了我们每个父母,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体验如何呢?这是第三重故事,期待我们每个家长能通过讲出本人的职业趣事,让孩子体会到它的快乐,以及遇到困难时不放弃的你,一直拥抱快乐,爱着本人的职业,为职业梦想而努力!我们也是孩子对职业理想的现实诠释之一。
筝小钱:家有6岁男宝,喜欢看趣味绘本,育儿方面比较注重孩子表达力和时间观念,喜欢请关注@筝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