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公元1050年,一个刚刚三十岁的青年人路过杭州,登上高险奇特的飞来峰,观赏到了光辉灿烂的日出壮景。
身在最高处,年轻的王安石心里对前途充满决心,他满腔雄心壮志,正与这挺拔入天的山势相契合。站高望远,不怕浮云遮挡,他的理想与积极进取的态度,就从这一首小诗中流出,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的经典诗歌,绝对当属于王安石的这首。
1069年的新年,家家户户正忙着过春节,王安石见到这副喜庆的景象,有感而发,用非常朴实却又富有浓厚生活气味的诗句,描绘出了充满生机、光明而喜悦的新景象。
这样浓郁的喜悦之情,自然不单单是一个新年就能带来的,现实上,这一年很巧地正是王安石出任宰相,推行新法的起步时期。彼时的他对新政充满决心,踌躇满志,刚好遇上新年,便热情赞誉新气象、新事物,就好似变法一样,他觉得这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熙宁八年(1075)二月,王安石再次被任用为相,进京途中,他泊船于瓜洲时,写下了这首千古经典七绝。
此前,王安石凭仗出色的政治才能,和宋神宗一起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法,但新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却也因触动了大地主官僚集团的根本利益而遭到强烈反对。王安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在熙宁七年(1074)被迫辞职,不过,他很快就又被恢复职位了。
写这首诗的时候,大概王安石就是站在站在瓜洲渡口,遥望这“京口瓜洲一水间”的景色吧。
“一水间”三字突出了小舟行驶的迅疾程度,好似顷刻就到一样,有些畅快的笔调似乎也表显露王安石颇有些欢欣之情。
而下一句的“钟山只隔数重山”,便是带着些依恋不舍的心情了;最为人称赞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则以一个“绿”字描绘出了春风吹绿江南岸草的精彩风景。
这样的景色,王安石竟然不断看到了夜晚,明月当空,最是能勾引人的时辰,王安石的归舍之情愈加浓厚了。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没想到吧,王安石的政途之路如此坎坷,1074年罢相,次年拜相,这又过了一年,1076年,他又罢了,说是大起大落也不为过。
去年他还在离开的时候对钟山念念不舍,想着什么时候才会回来,很快,仅一年的时间他就真的回来了。
这一次,王安石心灰意冷了,他退居钟山,心里自然是有些孤愤的,正巧遇到雪季,见到了墙角绽放的数枝梅花,那孤芳自开的姿势让王安石代了,他觉得傲雪凌霜的梅与本人是那么的类似。
但王安石的写法也很妙,他没有直接写梅花如何的不容易,而是用墙角这个简陋的环境突出了它的傲然风姿,再以它暗香清幽的香气,更显出梅的清冷绝世,暗香沁人,耐人寻味。
春日
柴门照水见青苔,春绕花枝漫漫开。
路远游人行不到,日长啼鸟去还来。第二次罢相以后,王安石的诗歌开始发生了变化,早年的他重心在野政,主张文学服务于教化,风格直截刻露。晚年以后,王安石退出朝政,人变得平淡了许多,这个时候的诗便越发清婉委婉,也出现了大量的写景咏物诗。
这首春日诗,便以闲适的笔调写了春日的一隅风景,柴门开处,可见绿茸茸的青苔铺垫,春日里的花也开了,还有鸟儿和鸣,可以想象这里的风景多么的清新可爱,就好似掩在深处的秘境,普通游人也难以寻得这悠然美好的风景。
山中
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王安石的绝句向来以婉丽精工著称,叶梦得就评价:“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合,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率牵排比处。”王安石对炼意和修辞的注重与运用,在他的诗里比比皆是,就好比这首《山中》。
春天的时候,王安石到北山玩耍,见到了一副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春日满山青翠,映得满陂春水也一片浓绿,山本是无情之物,王安石却将其拟人化,像是山在说本人自动将绿意让给了这一池春水一样。
山水美好,落花也无情,花瓣飘落了良久,几乎把赏景的人都看呆了,坐了很久才反应过来,而这时回家已算是晚归了。
王安石把这几句诗写得细腻工巧,又极具生动变化,数落花、寻芳草,不管是意境还是氛围都极为闲适优美。
初夏即事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罢相后,王安石常写这类风光小诗,同样的雅丽精绝与闲适意味,颇有些像王维,但与王维的清绝不同的是,王安石的诗里却多了份浓厚的生活气味。
他写山水田园的小风光,也不吝啬于将桑、麦与梅柳相提,野草侵没,野花争奇斗艳,这些都给人一种新鲜活泼的村野气味,生气勃勃。
退下一线后,王安石便在山水中寻找安慰,他或许是有孤单感,但却不消极,也不厌世,在他的诗里,仍时时有蓬勃的生气和其孤傲的精神。
上一篇:被小学生写的诗打动了,句句直击心灵,评论区网友展现真正实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